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矽谷給瑞士的啟示

在矽谷,每年成為「獨角獸公司」(即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的新創企業數量非常多,而矽谷的面積大約只有瑞士國土的九分之一。矽谷企業以風險為導向的發展方針,是獲得如此成效的原因之一。
在矽谷,每年成為「獨角獸公司」(即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的新創企業數量非常多,而矽谷的面積大約只有瑞士國土的九分之一。矽谷企業以風險為導向的發展方針,是獲得如此成效的原因之一。 Illustration: Helen James / SWI swissinfo.ch

瑞士和矽谷有許多共同之處:尖端的學術研究、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創新產業群聚。但瑞士這個阿爾卑斯山地國家仍然缺乏創業文化和相關投資,無法做到真正與加州相提並論。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克里斯蒂安‧格羅斯曼(Cristian Grossmann)知道,他的公司遲早要前往美國發展,才能實現從瑞士本土小型新創公司到國際企業的飛躍。他說:「如果不在美國,就不可能成為一家全球性公司。」一次偶然的機會,格羅斯曼遇到了矽谷的一位投資人,從而獲得了擴大業務所需的數百萬美元資金—為飯店、醫院和其他公共設施的專業人士提供了溝通交流的平台—並得以揚帆海外。這位創業家回憶說,儘管在蘇黎世也具有良好的支持網絡,主要得益於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Z)的存在,但在瑞士的創業起步並不容易。

克里斯蒂安‧格羅斯曼(Cristian Grossmann)是蘇黎世Beekeeper公司的創辦人兼執行長。
克里斯蒂安‧格羅斯曼(Cristian Grossmann)是蘇黎世Beekeeper公司的創辦人兼執行長。 SWI swissinfo.ch

那麼,瑞士離歐洲新創企業的「逐夢黃金城」還遠嗎? 從現有資料來看,即使面對被視為創新企業搖籃的矽谷,瑞士這個位於阿爾卑斯山谷的國度也不用妄自菲薄。 數年來,瑞士被評為世界上最具創新力的國家之一,這與瑞士境內為數眾多的世界級大專院校,以及長居高位的專利申請數量不無關係。在2011年創立Beekeeper之前,格羅斯曼本人就是從墨西哥來到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學習工程。

儘管瑞士國土面積狹小,但近年來卻湧現出數百家新公司,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領域,其中一些已成為「獨角獸」公司,即估值超過十億美元。 其中包括二氧化碳捕集公司Climeworks和線上預訂平台GetYourGuide。

然而,在瑞士這個阿爾卑斯山的國度,主導著市場並創造了成千上萬個工作機會的公司,往往都有超過百年的歷史。 食品巨頭雀巢公司和製藥巨頭羅氏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

而在矽谷,兩家最大的公司,Alphabet(Google所屬的母公司)和 Meta(Facebook 所屬的母公司),成立時間都不到二十年。 對於矽谷這樣一個幾乎只有瑞士國土面積九分之一的地區來說,每年取得「獨角獸」公司規模的新創公司數量可以說是非常的多了。光是2023年,就有二十多家企業成為「獨角獸」公司。 格特·克里斯滕(Gert Christen)說:「在矽谷,每年都會誕生數十家具有雀巢、羅氏、ABB這般潛力的公司」。克里斯滕是一位生活在舊金山的瑞士企業家,他曾幫助數家外國公司在美國市場取得成功,其中也包含了瑞士的企業。

矽谷與瑞士,兩個世界上最具創新精神的地區。它們之間有何不同? 又有何共同點? 它們能從對方身上學到什麼? 在本系列報導中,我們將透過瑞士人的視角向您介紹矽谷,讓您近距離感受矽谷的誘惑、希望與矛盾。

克里斯滕深信,心態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事業成功不僅靠機遇,更要靠正確的方法。」克里斯滕說,這個「方法」離不開某種敢於冒險的勇氣。正如他八年前來到加州時所感受到的那樣,矽谷的創業文化中固有的一種特質,一種在瑞士沒有的冒險精神。 他說:「只要再多一點勇氣,瑞士就能成為歐洲的矽谷。」

矽谷的成功“方法”

格特·克里斯滕(Gert Christen) 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創新創業課程,並幫助外國公司在美國拓展業務。
格特·克里斯滕(Gert Christen) 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創新創業課程,並幫助外國公司在美國拓展業務。 swissinfo.ch

要創辦一家新公司,你必須每週工作七天,並甘願失敗和失去儲蓄。「但瑞士人更喜歡拿固定薪資,享受舒適的生活、假期和有保障的收入。」克里斯滕說。

調查也證實,在瑞士無論是男性或女性,普遍的創業精神較弱:一項調查顯示,只有40%的瑞士人認為創業是一條有吸引力的職涯發展道路。而在已開發國家,這一比例平均超過60%,在美國甚至達到70%。

吸引大量資金的能力也是「獲得成功」的一部分。 在加州,不乏資本和投資公司願意為風險最大的創意提供資金,因為不想錯過下一個顛覆性發明。「創意不一定要完全成熟,才可能得到投資者的重視。」四十多年前移民到帕洛阿爾託的瑞士裔美國創新和商業策略顧問 Herman Gyr 表示:「這就是我喜歡矽谷的原因。」不過,吉爾也指出,新創公司在早期階段獲得巨額資助的情況並不多見,這通常取決於創業家以往創新經驗是否豐富。

此外,對創業者來說,矽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從發展初期到後期都可能獲得資金支持的地方。史丹佛大學商學院金融與私募股權教授伊利亞‧斯特雷布拉耶夫(Ilya Strebulaev)的研究顯示,上市的新創公司在這裡有機會能夠獲得七輪創投。

相較之下,在瑞士,獲得投資的機會主要集中在早期階段。這位史丹佛大學教授說:「有許多瑞士和歐洲的新創企業移民到矽谷,為籌集後續資金。」

總部位於蘇黎世的新創企業Beekeeper就是走這條路的企業之一。

在瑞士,「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企業家」。

Beekeeper執行長克里斯蒂安‧格羅斯曼(Cristian Grossmann)回憶道:「十二年前,當我決定創辦Beekeeper時,我時常感到孤立無援。」他周圍的人不理解他為什麼要放棄在一家著名諮詢公司的穩定工作,轉而成為創業者。與他一起創業的一些同事甚至選擇跳槽,到Google或銀行從事高薪工作。

格羅斯曼並不怪他們。 他說:「一開始我們不得不做出很大的犧牲。」好在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支持這個想法,將我的企業納入考察範圍,但沒有提供資金。 因此,格羅斯曼和其他共同創辦人從親戚朋友那裡東拼西湊。前兩年,他們沒有工資,靠自己的積蓄過活。 之後,他們適應了每月2000瑞郎薪水的生活,這筆錢來自公司的第一筆收入。 他說:「創業這條路並不適合所有人。」

最終,格羅斯曼勇於承擔風險、敢於抓住機會的精神得到了回報:2015年,他在一次活動中結識了來自矽谷的瑞士投資人菲利普·斯塔弗(Philipp Stauffer)。 隨後,斯塔弗幫助格羅斯曼的公司找到了數百萬美元的資金,使其得以進入一個巨大的市場:美國市場。如今,Beekeeper擁有約220名員工,在舊金山、柏林、克拉科夫和蘇黎世設有辦事處。

敢於面對風險挑戰的公司越來越多,但還不夠多

索菲·蘭帕特(Sophie Lamparter) 是 Dart 公司的創始人,她的公司致力於幫助歐洲氣候和健康領域的新創公司加速在美國市場的發展。
索菲·蘭帕特(Sophie Lamparter) 是 Dart 公司的創始人,她的公司致力於幫助歐洲氣候和健康領域的新創公司加速在美國市場的發展。 swissinfo.ch

正是在蘇黎世,人們呼吸到了與瑞士其他地方不同的空氣。在過去二十年裡,蘇黎世已成為瑞士最重要的創業中心,尤其是在資訊科技領域。越來越多的創新新創公司(通常是從大學研究機構中獨立出來的)以及高素質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吸引了谷歌、Facebook 和微軟等全球科技巨頭,它們紛紛在蘇黎世開設辦事處和研究中心 。

2022年,蘇黎世州對新興企業的投資首次超過20億瑞郎。 日內瓦、洛桑和楚格等城市也正成為創新創業中心。

然而,我們距離矽谷創紀錄的數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21年,矽谷新創企業的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是瑞士聯邦的30倍。索菲·蘭帕特說:「瑞士在人才、研發和新發明方面有很多優勢,但要拓展業務仍然困難重重。」這位在蘇黎世與舊金山兩地耕耘多年的企業家和投資者,十多 年來一直在幫助氣候和健康領域的瑞士新創公司加速在美國市場的發展。

蘭帕特認為,瑞士政府應採取更多措施,獎勵新創公司將業務從瑞士拓展出。 並投入更多的財政資源,確保大學開發的技術進入市場,而不是將這個機會讓給外國投資公司或國際技術巨頭。「在矽谷,要敢於嘗試,敢於冒險,要擁有更高的目標,否則就會失敗。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高瞻遠矚的思維。」

(編按:Sabrina Weiss及Veronica De Vore,譯自義大利文:瑞士資訊中文部/gj,繁體校對:方常均)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