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立陶宛总统决选登场

afp_tickers

(法新社维尔纽斯26日电) 立陶宛在首轮总统大选无人得票过半后,于今天举行第2轮决选,由现任总统瑙塞达对决主要对手总理席莫尼特。对邻国俄罗斯的担忧,使立陶宛将国安视为第一要务。

现年60岁的前银行家、现任总统瑙塞达(Gitanas Nauseda)有望连任成功、赢得下一个5年任期,他预期自己会在第2轮决选赢得75%选票。

投票所将于格林威治时间17时关闭,预期不会公布出口民调。

瑙塞达在首轮投票赢得44%选票,总理席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则赢得20%选票,此后一直没有进行民调。

首轮选前民调显示,瑙塞达遥遥领先其他7名候选人,包括席莫尼特和着名律师维格勒(Ignas Vegele)。

49岁的执政保守派候选人席莫尼特在上一次决选败给瑙塞达,这是她第2次问鼎总统大位。

瑙塞达和席莫尼特都同意,身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和欧洲联盟(EU)成员国的立陶宛应扩大国防支出,以因应察觉到的威胁。立陶宛当局近来已提案加税。

立陶宛总统负责国防与外交政策,并参加欧盟和北约峰会,但须与政府和国会商议任命最高阶官员。

这2位候选人对国防议题意见一致,但对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意见不一。立陶宛近几年因为台湾问题,与中国的关系紧张。

自2022年俄罗斯攻打乌克兰以来,立陶宛一直是乌国的重要捐助国,同时也是国防支出大国,国防预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毛额(GDP)的2.75%。

席莫尼特近来提出将国防支出提高至占GDP 3%的提案。立陶宛打算用这笔资金采购战车和额外的防空系统,并让德军1个旅进驻。

立陶宛担心,万一莫斯科赢得俄乌战争,该国可能成为俄国的下一个目标。

瑙塞达和对手席莫尼特领导的执政保守派关系不稳,时而引发外交政策争论,最为人知的即是立陶宛与中国关系的议题。

立陶宛2021年允许台湾以「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名义开设实质上的大使馆,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因而紧张。

部分立陶宛政界人士为此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在经济考量下,立陶宛应与中国修复关系。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