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海地地震10周年 民众哀戚中夹杂愤怒

(法新社太子港12日电) 海地人今天肃穆追悼死于2010年1月12日夺命大地震的数十万人。重建未果与政治持续不稳定,也令生者的哀痛情绪中夹杂一丝苦涩。

数以千计海地人今天纷纷前往教堂参加悼念死者的弥撒。总统摩依士(Jovenel Moise)则是在政府人员陪同下,前往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郊外的万人冢,向罹难者纪念碑献上花环。现场还有许多他国外交人员。

摩依士露面引来一小群反政府抗议人士,提醒世人海地政府与国际援助团体在灾后10年未能充分推动重建,使人民普遍抱持深度厌恶感。

10年前的1月12日,一场规模7的地震持续35秒,让太子港大片区域和邻近城市加莱瑟尔(Gressier)、利奥甘尼(Leogane)、杰克美(Jacmel)化为烟尘处处的废墟,造成超过20万人死亡、大约30万人受伤。

超过150万海地人无家可归的情况,也让海地当局与国际人道团体在这个缺乏土地登记处和建筑规范的国家,面临庞大挑战。

海地经济学家法赫尔(Kesner Pharel)告诉法新社:「这是失落的十年、完全失落的十年,首都至今都未完成重建。但治理不善并非全是地方当局的责任,国际上也没有一套管理援助的机制能让我国受惠。」

当年地震发生后几个星期,各国承诺捐助数十亿美元,如今却恍若泡影般消失无痕,令幸存者更加痛苦。时至今日,生者仍面临跟灾前一样的危险。

法赫尔说:「10年后,我们发现人口更集中至都会区。如果再有同样规模的地震,结果还是会一样。国家从未完成重建,我们又回到原点。」

这场地震摧毁数十万栋民宅、行政机关与学校,以及海地60%的卫生照护体系。至今海地主要医院重建工程仍未完工;非政府组织在替补政府许多不足之处时,也面临重重困境。

日本驻海地大使水野光明(Mitsuaki Mizuno)则强调,尝试协助海地的外国团体也面临挑战。

他说:「若要良好且有效合作,我们需要安全和政治稳定。一些日本公司来这儿后,有时会遭受帮派威胁。我们要有安全才能做得更好。」(译者:杨昭彦/核稿:陈政一)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