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味化身零魅力 「机器人」萧兹实干精神掌德国
(法新社柏林5日电) 社会民主党员萧兹严肃乏味、一板一眼的形象不甚讨喜,但正因这种实干形象让人安心,今年大选他才得以谷底翻身,从完全不被看好到打动选民,一举登上大位。
63岁的萧兹(Olaf Scholz)将接替执政16年后退出政坛的梅克尔,成为德国下届总理。这位社会民主党(SPD)人初投入选战时民调谷底徘徊,低迷到许多人认为他连一丁点机会都没,不被看好的程度,甚至连本官方传记都没有。
但萧兹跌破眼镜地交出漂亮成绩单,打着最能延续梅克尔政治遗绪的候选人之姿,击败梅克尔的保守派。选战期间,萧兹甚至复制梅克尔出名的「菱形」(rhombus)手势(两手的拇指与食指相抵,呈现菱形),现身杂志封面。
与对手不同,萧兹选战期间没犯下难堪的错误,一句「萧兹会解决」(Scholz will sort it)口号响亮,一时间民调急起直追,吃苦耐劳、安静的驮马形象深入人心。
选后,萧兹和绿党(Greens)以及自由民主党(FDP)筹组联盟,斡旋的时间也比预期短。
一度被「明镜周刊」(Der Spiegel)形容为「政坛乏味化身」的萧兹,1970年代投身政治后,一步步慢慢爬上权力巅峰。
出生于北部城市奥斯纳布吕克(Osnabrueck)的他,1975年加入社会民主党青年团,常一袭毛衣、一头凌乱长发,现身和平示威场子。
1980年代,萧兹当上社民党青年团副主席,因为被认为太过左倾没成为主席,不过他后来立场修正为较中间的路线。
他大学主修法律,1985年自立门户,成立以劳工事务为主的事务所。1988年当选国会议员,此时头发已比初出茅庐时少了许多。
2002至2004年间,萧兹担任社民党秘书长,因为总不厌其烦,以千篇一律的答案捍卫时任总理施若德(Gerhard Schroeder)不得民心的劳工改革,而有「机器人萧兹」(Scholzomat)称号。
萧兹最近接受「多采画报」(Bunte)访问时坦承,「机器人萧兹」这个「形容不完全错误」,「我总被问一样的问题,我也总报以一样的答案」,但他说,他「其实比大家想像的还常笑」。
萧兹在梅克尔2007至2009年第一任联合政府期间担任劳工部长,在财政危机之际,藉由说服企业删减工时,由政府资助不足薪资,避免了大量解雇。最近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这个政策也获采用。
2011至2018年汉堡市长任内,萧兹斥巨资改建「易北爱乐厅」(Elbphilharmonie)引发争议,但对座右铭是「我只能分配我所拥有的」萧兹而言,汉堡市财政健全,这些开销没什么不合理。
财政部长任内的萧兹也波澜不断,除了历经德国支付服务商Wirecard假帐风波,下属机关反洗钱机构金融情报局(FIU)也因没向相关单位回报可能的不法行为遭到调查,但他都以冷静作风度过危机,让他深获同僚赞许,其中包括形容萧兹为「坚强领袖」的自由民主党党魁林德纳(hristian Lindner)。(译者:郑诗韵/核稿:陈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