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缅甸放宽养殖濒危物种 恐刺激中国野生动物需求

(法新社仰光11日电) 保育人士示警,缅甸近期突然修改规定,可能导致老虎、穿山甲等濒危物种的商业养殖进一步刺激中国对稀有野生动物产品需求,并使缅甸近年打击非法贸易的努力功亏一篑。

缅甸本就是野生动物非法走私重地,这类贸易主要是受中国需求而驱动,估计全球市场规模达200亿美元。

今年6月,缅甸林业部悄悄放行私人动物园申请养殖90种物种的许可,其中超过20种处于濒危或极危状态。

没人预料到缅甸政府会有此举,保育团体措手不及;而林业部向保育团体解释,这是为了减少野生动物盗猎及非法养殖的一种方式。

林业部表示,新清单是在「完全符合法令的情况下」制定,并事先谘询过「保育团体、学者及相关领域专家」。

在新规之下,老虎、穿山甲、大象和各种秃鹰,还有列为「极危」的短吻海豚和暹罗鳄,如今都可为了取肉或剥皮而养殖。一般认为,缅甸目前仅剩22头老虎。

保育人士指出,长期来说,商业养殖会把利用濒危物种的行为合理化,并刺激市场需求。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及国际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FFI)在联合声明中表示,根据过往经验,商业贸易会衍生平行进出口,导致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增加,助长对野生动物产品的整体需求。

专家还担心,缅甸缺乏监管贸易的能力,会提高动物传染疾病给人的风险,甚至可能演变成「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翻版」。

「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虽允许某些濒危物种的圈养繁殖,但须符合严格规范。

环保团体表示,缅甸监管贸易的能力备受争议,可能步上泰国、寮国、越南后尘,失去境内多数野生动物。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