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stone / Sakchai Lalit
一份全球报告显示,假货与盗版的贸易是瑞士中小企业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
此内容发布于
根据欧洲知识产权侵权观察站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在2011-2019年期间全球缉获的假冒商品中,13%假冒的是瑞士中小企业的产品。
就整体排名来看,这个阿尔卑斯山国仅排在美国之后-在同期查获的所有假冒商品当中,逾半数都是假冒美国中小企业的产品。另外三个最受造假者“青睐”的目标分别是意大利(缉获商品中的11%)、英国(7%)和法国(4%)。
赝品手表
大型瑞士企业受造假者的影响不如中小企业那么大,全球缉获量中只有不到5%假冒的是此类企业的产品。
这份报告显示,某些中小企业要比大公司更易成为假冒者瞄准的对象。这包括活跃在服装、制表和机械等行业的公司:在被缉获的假冒商品中,29%仿冒的是服装业中小企业产品,11%是制表业中小企业产品,而3%是机械行业中小企业产品;相比之下,这三个行业假冒大公司产品的比例则分别为16%、7%和1%。
报告指出:“这反映了中小企业在不同生产行业中的重要性差异。举例而言,在影响中小企业的假冒商品贸易中,手表占了相对较大比重,这与中小企业在瑞士制表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有部分联系。”
相关内容
瑞士下瓦尔登州将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手机
此内容发布于
从下个学年开始,瑞士下瓦尔登州(canton of Nidwalden)的小学生除教学需求或紧急联络需要外,将不得在校使用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
更多阅览 瑞士下瓦尔登州将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手机
相关内容
瑞士采取行动禁止掌掴儿童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议会国民院就非暴力育儿原则正式写入瑞士法律进行了投票。
更多阅览 瑞士采取行动禁止掌掴儿童
相关内容
在瑞士,投喂邻居家猫咪被告上法庭!
此内容发布于
5月6日,一位68岁的瑞士老妇人站在了苏黎世法庭上,被指控系统性喂养领居家的猫“里奥”(Leo),致使其不再返回主人家中。该行为在瑞士属于犯罪行为。
更多阅览 在瑞士,投喂邻居家猫咪被告上法庭!
相关内容
美中两国将在瑞士举行关税会谈
此内容发布于
美国与中国计划于本周六(5月10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关税磋商。
更多阅览 美中两国将在瑞士举行关税会谈
相关内容
77%的瑞士员工使用人工智能-多数违反公司规定
此内容发布于
根据咨询公司毕马威(KPMG)的一项调研,四分之三的瑞士员工在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AI),其中半数的使用方式违反了公司指令。
更多阅览 77%的瑞士员工使用人工智能-多数违反公司规定
相关内容
安全环境恶化,瑞士政府忧虑忡忡
此内容发布于
据瑞士政府称,瑞士今年面临的安全威胁正在加剧。
更多阅览 安全环境恶化,瑞士政府忧虑忡忡
相关内容
瑞士职业养老金:一次性全额领取,还是按月领?
此内容发布于
达到退休年龄时该如何支配职业养老金(BVG/LPP)账户里积累的资本?在一次性提取资本总额和按月领取年金之间,做出前一个选择的瑞士居民人数首次超过了做出后一选择的人。
更多阅览 瑞士职业养老金:一次性全额领取,还是按月领?
相关内容
瑞士私人家庭净资产升至4.8万亿瑞郎
此内容发布于
2024年,瑞士私人家庭资产总额继续强劲增长。金融资产增长和房地产资产升值共同推动了这一趋势。
更多阅览 瑞士私人家庭净资产升至4.8万亿瑞郎
相关内容
瑞士媒体面临日益加剧的经济压力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媒体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压力,但在“世界新闻自由指数”(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中仍保持了第9名。
更多阅览 瑞士媒体面临日益加剧的经济压力
相关内容
天气转暖,瑞士迎来2025年最强过敏季节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过敏中心4月28日表示,因天气短暂转凉而中断的花粉季目前已重新开始,草类花粉正在瑞士各地飘散。约70%的花粉症患者对其过敏。
更多阅览 天气转暖,瑞士迎来2025年最强过敏季节
阅读更多
相关内容
山寨假货让瑞士一年内蒙受损失45亿瑞郎
此内容发布于
全球范围内假冒“瑞士制造”的商品贸易,在短短一年之内就致使瑞士蒙受1万个工作岗位以及45亿瑞郎的巨额经济损失。
更多阅览 山寨假货让瑞士一年内蒙受损失45亿瑞郎
相关内容
深伪猎人
此内容发布于
深伪技术(deepfake)经常用于广告和电影中,例如帮助演员展现自己年轻时的模样。然而,这项技术很大程度上存在被滥用的可能性。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一个附属机构正在使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来开发软件,帮助专家检测造假欺诈行为。
更多阅览 深伪猎人
相关内容
足以乱真的中国盗版手表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钟表联盟首次没收了工艺极其繁复的中国盗版手表。这些假表为瑞士钟表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损坏了瑞士钟表的…
更多阅览 足以乱真的中国盗版手表
相关内容
防止假冒和仿制
此内容发布于
假冒和侵权的行为层出不穷,不仅假冒品牌,模仿款式,而且 还伪造品质证明标记,盗用“瑞士制造”字样等等。根据瑞士…
更多阅览 防止假冒和仿制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