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期待著什麼:2022年經濟前景展望

货物港口
Keystone / Christian Beutler

供應鏈困境、恢復充分就業、通膨風險、瑞郎再次走強、製藥業和銀行業面臨的新形式競爭……在這份初步的清單中,瑞士資訊swissinfo.ch經濟記者將針對2022年瑞士經濟的七大主要期待進行盤點。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1) 經濟成長強勁,但受奧米克戎 (Omicron) 影響

瑞士今年經濟穩健復甦 (+3.5%),2022年或將再度實現高於平均水平的增長。瑞士聯邦經濟事務秘書處 (SECO) 預計明年國內生產總值 (PIB) 將增長3%。供應鏈困境及因奧米克戎變異毒株出現而採取的新衛生措施是預測增長略有放緩的主要因素。

勞動力市場已完全從新冠疫情中恢復。目前企業面臨的困難在於尋求熟練勞動力,尤其是在計算機科學、建築、化工、製藥及機械工業領域。

根據瑞士信貸最新研究,衛生和社會部門人才短缺情況也高於平均水平。根據瑞士聯邦經濟事務秘書處數據,預計未來兩年失業率將進一步下降,從2021年3%下降到2022年2.4%及之後2023年2.3%。

2) 通膨陰霾回復

除了因病毒變種而產生的擔憂外,目前美國和歐元區高於預期的通膨趨勢同樣也是關注議題。歐洲中央銀行 (BCE) 貨幣政策策略負責人、瑞士國家銀行 (BNS) 長期合作分析師Katrin Assenmacher對此持積極態度:「我所秉持的原則是,即使利率保持不變,通膨也會自行減退。」

美國出現種種增息跡象。美聯儲備主席杰羅姆‧鮑威爾 (Jerome Powell) 被認為是貨幣緊縮政策的支持者。問題在於,在必要時收緊貨幣政策之前,美國央行還將繼續擔任多久時間的旁觀者。

如果美國增息,瑞士國家銀行也將面臨壓力。一旦瑞士跟隨增息步伐,瑞郎走勢將比現在更強。甚至瑞郎和歐元平價似乎也成為一種可能的假設。

外部内容

3) 瑞士製藥業面臨來自各方的競爭

作為瑞士出口背後的真正動力,自2010年以來,製藥業對瑞士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超過三分之一,並將繼續發展。不過,外國競爭者同樣在「磨刀霍霍」。愛爾蘭、丹麥、舊金山地區,甚至是新加坡都在積極嘗試吸引製藥企業入駐。

此外,羅氏 (Roche) 和諾華 (Novartis) 正面臨著來自生物技術新成員 (BioNtech、Moderna) 和谷歌 (Google)、亞馬遜 (Amazon) 等科技巨頭日益激烈的競爭。這些巨頭憑藉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利潤豐厚的醫療市場斬獲一席之地。

研究人员
Keystone / Gaetan Bally

除了這些重大挑戰,醫療體係也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政府可能會重新發起對上市新藥價格的討論。這促使瑞士製藥公司大量投資於研究和收購活躍於個性化藥物和治療開發的企業,這將成為製藥業的下一個聖杯 (多語)

4) 工業恢復活力

受到中國和美國強勁需求推動,瑞士製錶業絕對忘卻了,在2020年,其因疫情封鎖遭受到史上最嚴重的經濟衝擊之一。 2022年,即使仍然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情況將得到持續改善。動力尤為取決於國際旅遊業的復甦速度,這對奢侈品行業的良好運作至關重要。根據最樂觀的專家預測,出口額將達210至220億瑞郎 (約近於1449至1518億人民幣),接近2014年歷史紀錄水平。

與製表業相比,瑞士機械、設備和金屬行業 (MEM) 的知名度和可見度要低得多,但在瑞士出口和就業 (32萬勞動崗位) 方面重要性更高,其未來幾個月也積極看好。在這個受到疫情影響較長的行業,訂單再次爆滿,營業額急速上升。

主要擔憂則集中在供應短缺和原材料上漲上面。機械、設備和金屬行業的掌舵者們已經消化了瑞郎兌歐元的新高,他們利用危機進行創新,從而提升競爭力。

5) 銀行業面臨房地產泡沫風險

增息對投資客來說是個好消息,但對不動產業主而言則不然。其中一些人可能會遇到償還抵押貸款困難的情況。瑞士國家銀行和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 (FINMA) 一再警告銀行業面臨因抵押貸款投資組合迅速擴張而帶來的危險。

此外,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要求銀行和其他金融公司就其在氣候風險方面的窗口進行申報。可持續領域的投資有望成為新的收入來源,但前提是執行方法得當。非政府組織將對任何欺騙投資者的企圖保持警惕。

银行
Keystone / Melanie Duchene

最後,銀行業將無法繼續忽視金融領域的技術進步。多家數字銀行已經在傳統金融領域開疆破土。新入場者寄希望於加密貨幣和去中心化金融,以實現交易自動化,減少中間商。儘管區塊鏈不太可能在2022年顛覆傳統金融,但銀行業已經意識到他們的商業模式正受到這項新技術的挑戰。

相关内容

讨论
提问者: 马修·艾伦

银行业应该怎样应对气候变化?

银行业是否拥有专业知识与行动动机以正确引导对可持续性事业所做的投资?对此你有何看法?

22 留言
查看讨论

6) 跨國企業面臨壓力

2022年起,總部設在瑞士的大型企業必須對其業務產生的社會和環境影響負責。從2023年開始,採礦等高風險行業企業將被要求對與童工和衝突地區礦產相關的風險進行職業調查。

一項關於負責任跨國企業的公民動議在2020年全民投票中以微弱劣勢遭否決。動議推動者認為新法律還遠遠不足,並將繼續敦促企業對其在國外經營的影響承擔更多責任。預計歐盟委員會將於2022年就眾所期待的負責任企業議題做出決定,或比瑞士法律更進一步。

跨國企業也將面臨其他背景下出現的問題,例如被指存在普遍侵犯人權行為的中國和緬甸。

7) 公共財政狀況非常穩固

穩健的公共財政也是經濟強勁的標誌。在過去兩年陷入財政赤字後,聯邦預算或將在2022年恢復到一定的正常水平。為應對新冠疫情危機投入的400億瑞郎 (約合2760億人民幣) 額外支出應可在十年內進行攤銷,而不動用納稅人一分錢。政府計劃使用預算盈餘和國家銀行的利潤來攤銷債務。

長期前景同樣看好。儘管培訓及與人口老齡化相關的支出有所增加,但聯邦專家預測,到2050年,在最壞的情況下,瑞士的公共債務 (聯邦、州、市鎮) 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將會從現在的30%上升至51%。

相比之下,歐元區的平均債務佔比則已經接近國內生產總值的100%。聯邦經濟學家估計,公共債務的膨脹不會對瑞士造成難題,因為在此期間,瑞士人口也將出現「顯著增長」。

(譯自法文:瑞士資訊中文部)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