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10月11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中国籍人。
颁奖词称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打动的不仅是中国人和诺贝尔文学奖评委。
自2005年起,瑞士出版社Unionsverlag就开始陆续出版了总共5部莫言的作品,“我们非常看好莫言,早就相信他有朝一日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现任自由编辑、汉语讲得非常流利的安若石Alice Gründfelder女士对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记者说,她曾多年担任过Unionsverlag出版社的编辑,并多次向出版社推荐了莫言的作品,“他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中国作家”。
不过她也并不掩饰之前的“小失误”:“但是今年我曾认为村上春树获奖的几率会比较大。因为近些年来,莫言获奖的呼声一直很高,而村上是第一次‘入围’的”。“但是我非常非常地高兴”,安若石说。
莫言的魅力
“我非常喜欢他的魔幻现实主义,像《透明的萝卜》,在80年代是很重要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史来说也是如此,” 安若石表示:“莫言的作品充满强大的、无法想象的视觉力量,塑造的人物真实、具有中国特色。与其他中国作家相比,莫言在人物塑造方面更有造诣,这是他的特点之一”。
瑞士Unionsverlag出版社的创建人、社长Lucien Leitess也向瑞士通讯社表示:“莫言作品的主题是近百年来的中国。在中国发生的事,令他感兴趣。他的文字是怪诞的,而有时又是残酷、坚硬的,就像中国的现实。可同时又充满了诗意的同情”。
德语界的莫言
尽管国际文学界的人士非常看好莫言,但在德语范围内翻译出版莫言的书籍却又是一段伤心史,“尽管从80年代起,德语界就开始出版其作品,但多因销量不好而放弃。幸好瑞士的Unionsverlag出版社坚信莫言的文学价值,以袖珍书的形式用德语陆续出版了他的不少作品,安若石在接受瑞士资讯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
“莫言作品的德文读者群不大,也就几千,但很稳定,”Leitess社长向媒体表示,该社也曾出版过纳吉布·马哈富兹的作品,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拉伯语作家。“他的作品,我们3年才卖出300本,他获奖后,3分钟就卖出了3万本,”Leitess希望莫言的作品也能有此魔力。
另外,在莫言获奖的当天下午(周四),正在德国法兰克福参加书展的苏黎世Unionsverlag出版社展位前很快就拥满了前来祝贺的人们和记者 – 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这个苏黎世小小出版社的作者之一。
受电影界青睐
尽管莫言在世界上普通读者的眼中还只是个陌生的名字,但由其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成的电影《红高粱》,却已蜚声海内外,于1988年荣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其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也被改编为《暖》,获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而电影《幸福时光》则是根据莫言的中篇小说《师傅愈来愈幽默》改编而成。
不过莫言自己认为,只有《丰乳肥臀》才可以拍成气势磅礴的巨片。而这部作品还未译成德文。
诺贝尔获奖作品《蛙》的德语版则将于2013年春与读者见面,译者为Martina Hasse,由德国慕尼黑的出版社出版。
《红高粱家族》
德:«Das rote Kornfeld»
《生死疲劳》
德:«Der Überdruss»
《酒国》
德:«Die Schnapsstadt»
《天堂蒜苔之歌》
德:«Die Knoblauchrevolte»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农民家庭。
文化大革命辍学;1976年入伍;1981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就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处女作:《春夜雨霏霏》
代表作:《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等。
诺贝尔获奖作品:《蛙》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