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卓别林的影响力延续至今

演员与纳粹领袖的对决:查理·卓别林的电影《大独裁者》过时了吗?

觀看本電影繁體版請 點擊此處

45年前的1977年12月25日,享誉全球的查理·卓别林于瑞士沃韦上科尔西耶镇离世。

在美国,麦卡锡主义者、联邦调查局(FBI)和记者们不喜欢卓别林的电影《大独裁者》。卓别林因此饱受批评和迫害,不得不移居瑞士并在此生活了25年。

卓别林于1937年产生了拍摄希特勒故事的想法,2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4年后美国加入二战。当时鲜少有人支持卓别林,因为美国人和英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纳粹德国视为对抗共产主义的堡垒。

对上世纪40年代的卓别林而言,最重要的是不能沉默。为此,他大声疾呼,赢得世人关注。然而,卓别林在二战结束后多次说到,如果他当时知道德国集中营里的恐怖真相,他不可能会拍《大独裁者》。

我们能否透过他的作品认识现实呢?

为了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记者前往瑞士沃韦上科尔西耶镇,拜访卓别林生前居住的”Manoir de Ban”宅邸,并在这里参观了格雷万博物馆(Musée Grévin)参与建造的“卓别林的世界(Chaplin’s World)”博物馆。

卓别林之子欧仁(Eugène Chaplin)、”卓别林的世界“博物馆馆长碧翠丝·德·雷尼(Béatrice de Reyniès)以及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初就离开俄罗斯的俄影评人、记者安东·多林(Anton Doline)分享了他们的想法。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