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是否能引入卵细胞捐赠的做法可能需要举行公投决定。
© Keystone / Gaetan Bally
瑞士议会两院现在都为不孕不育妇女在瑞士接受卵细胞捐赠扫清了道路。
此内容发布于
周二, 联邦院通过了一项动议,允许女性接受这一生育治疗。国民院在3月份已经进行了类似的投票。
瑞士法律目前只允许捐献精子,但不允许捐献卵细胞,这迫使每年约500名不孕女性前往西班牙等国家接受这种生育治疗。现在议会大多数议员投票支持男女选择的平等性。
政府现在必须制定出相关法律,确保瑞士卵细胞捐赠的落实,尽管之前瑞士联邦部长们曾对此予以反对。
内政部长Alain Berset曾认为,最好先等待《生殖药品法》的评估结果,预计这项审查的首批批结果将于明年公布。
议会对卵细胞捐赠的支持尚不足以对此议题盖棺定论,因为法律上的任何变更都要经受公投的考验。
据瑞士公共广播电视公司SRF报道,这可能会将卵细胞捐赠的实行推迟数年。
相关内容
瑞士酝酿针对儿童的社交媒体禁令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议会联邦院希望保护儿童及青少年免受抖音海外版TikTok、Instagram等社交媒体的不良影响。
更多阅览 瑞士酝酿针对儿童的社交媒体禁令
相关内容
芬兰稳居全球最幸福国家首位,瑞士位列十三名
此内容发布于
根据联合国3月20日发布的《2025年世界幸福报告》,芬兰连续第八年蝉联世界最幸福的国家;瑞士位列第13位;美国则迎来史上最低排名。
更多阅览 芬兰稳居全球最幸福国家首位,瑞士位列十三名
相关内容
瑞士科研人员改进瘫痪患者的治疗方法
此内容发布于
洛桑研究人员将康复机器人与脊髓植入装置结合,研发出一款新设备,能够帮助脊髓损伤患者重新行走。
更多阅览 瑞士科研人员改进瘫痪患者的治疗方法
相关内容
邦德电影经典取景地雪朗峰重新开放
此内容发布于
由于新缆车索道施工原因关闭5个月的雪朗峰于3月15日再次对游客开放。
更多阅览 邦德电影经典取景地雪朗峰重新开放
相关内容
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2024年收入近1500万瑞郎
此内容发布于
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思杰(Sergio Ermotti)2024年的薪水与2023年基本持平,尽管他2024年的任职时间更长(安思杰于2023年4月接过瑞银首席执行官帅印)。
更多阅览 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2024年收入近1500万瑞郎
相关内容
新冠封锁五周年:瑞士“病毒先生”眼中的疫情时代
此内容发布于
2020年3月16日,瑞士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3月17日零时,全国进入半封锁状态。值此新冠封锁五周年纪念之际,瑞士联邦卫生局前流行病办公室负责人Daniel Koch回顾了疫情期间瑞士政府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更多阅览 新冠封锁五周年:瑞士“病毒先生”眼中的疫情时代
相关内容
在瑞士,外国人的形象在逐渐恶化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联邦统计局发现,过去几年中,瑞士人越来越不看好外国人。
更多阅览 在瑞士,外国人的形象在逐渐恶化
相关内容
2024年瑞士战争物资出口下滑5%
此内容发布于
去年,瑞士战争物资的出口减少。根据瑞士联邦经济事务秘书处(SECO)签发的许可证统计,瑞士共向60个国家出口了价值6.647亿瑞郎(约合人民币55亿元)的军事装备。较2023年下降了5%。
更多阅览 2024年瑞士战争物资出口下滑5%
相关内容
瑞士新冠婴儿潮研究
此内容发布于
根据苏黎世大学一项新研究得出的结论,30岁以上女性是新冠疫情期间推动瑞士婴儿潮的主力选手。
更多阅览 瑞士新冠婴儿潮研究
相关内容
瑞士成为全球最大集装箱航运国家,中国第二
此内容发布于
德国曾是全球最大集装箱航运国家,但这个称号已成历史。如今,这一地位被一个甚至没有海岸线的国家取代。
更多阅览 瑞士成为全球最大集装箱航运国家,中国第二
阅读更多
相关内容
瑞士70%的女性生育年龄超过30岁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女性平均生育年龄约为32岁,35岁当妈妈的女性也在增长,在母亲节之际,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瑞士女性不断增长的分娩年龄。
更多阅览 瑞士70%的女性生育年龄超过30岁
相关内容
瑞士青年精子质量状况“告急”
此内容发布于
面向瑞士青年的首次全国普查发现,超过60%的男性的精子数量、活力或形态低于平均水平。
更多阅览 瑞士青年精子质量状况“告急”
相关内容
在瑞士当爸妈是一种奢侈……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女人生孩子越来越少,初次生育年龄越推越晚,因为很多人把生娃计划放在求学和事业之后,或者是尚未找到理想伴侣。为了更详尽地介绍在瑞士为人父母的情况,瑞士资讯swissinfo.ch推出“在瑞士作父母”的系列报道。
更多阅览 在瑞士当爸妈是一种奢侈……
相关内容
疫情期间瑞士是否会经历一次婴儿潮?
此内容发布于
今春为了阻止新冠病毒继续蔓延,瑞士举国上下封城禁足,有些人已经预测生育率将出现上升,一次新的婴儿潮指日可待。某瑞士报纸报道测孕产品销量出现激增。
更多阅览 疫情期间瑞士是否会经历一次婴儿潮?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