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嚴重依賴中國的抗生素

抗生素胶囊
中國會不會因在抗生素生產上的壟斷地位而將其用於政治目的,目前還不得而知。 © Keystone / Gaetan Bally

2年前,一次重要抗生素藥物的短缺,給瑞士的衛生體系敲響了警鐘:瑞士對中國的供應商太過依賴。不僅如此,多重耐藥病原體的危害越來越大,就連瑞士的外交部,也不能坐視不理。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瑞士應該對那些性命攸關藥物的供給策略好好地思索一番,並積極與其他歐洲國家協商,以期在歐洲範圍內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2016年10月10日,位於中國濟南的齊魯集團製藥廠(QPC)發生劇烈爆炸(英)外部链接。 (編者註:2019年再次發生“4·15”重大著火中毒事故)。起初,這看起來只是中國國內的一次意外事故,但其隨後引發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eracillin/Tazobactam)抗生素短缺,卻在全世界產生了影響。

它對瑞士的影響在於:2大醫藥界的龍頭企業(德)用於生產抗生素所必需的活性藥物成分是來自齊魯藥廠的,齊魯藥廠的停供直接導致了近90%產品的停工。 2017年3月,應聯邦經濟國家戰略儲備處的要求,瑞士聯邦經濟、教育、研究部不得不動用(德)外部链接該抗生素的國家儲備,才避免了瑞士醫院此類抗生素的急缺。

不僅瑞士,其他國家(英)外部链接也陷入到藥物急缺當中,這顯示出世界對唯一一家中國藥廠的依賴的程度。究其原因:抗生素核心物質的生產線已經轉移到了亞洲國家。而今後這種依賴還會愈演愈烈。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重要性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合成藥高效、安全,因此在抗生素家族中佔有重要地位,特別適用於急救和多重耐藥菌感染。多重耐藥菌極易引發嚴重疾病:據英國一項研究報告(英)外部链接估算,每年至少有70萬人死於多重耐藥菌感染,而該數字到2050年還會上升至1000萬。

世衛組織最新發布的一份清單外部链接列舉了12種對人類健康構成最大威脅的細菌種族。其中3類被列為“極為嚴重”的病原體的首選對症藥物(德)外部链接就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擁有一個穩定的抗生素供應鏈,對瑞士的衛生體係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令人不安的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並非唯一缺貨的抗生素藥物:drugshortage.ch(德)外部链接列舉了500多種藥物,其中包括多種抗感染類,在瑞士都缺貨。

依賴性影響供給安全

瑞士的供應短缺有其長期原因:中國的抗生素原料藥生產商通過極富競爭性的低價將所有歐洲的供應商擠出了市場。

最後一家藥廠(德)外部链接位於Frankfurt-Höchst,這家本可以繼續生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藥廠於2017年關閉。這加劇了對印度(英)外部链接的巨大依賴,因為全球1/3的藥物需求,都是靠印度來滿足的。而在印度生產的基礎藥物,特別是那些重要抗生素的製藥成分中,逾90%是來自中國的。誰也不能保證,中國以後會不會利用其生產抗生素的壟斷地位,來為政治目的服務。

中國曾因政治問題,對珍稀物資採取過禁運措施(英)外部链接,2010年,中國禁止向日本出口稀土(英)外部链接。至於中國會不會因在抗生素生產上的壟斷地位而將其用於政治目的,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有些觀察家指出,脆弱的供應鍊和潛在的許多抗生素的供應短缺,會危及國家安全(英)外部链接,這也並非杞人憂天。

如何保障未來的供給安全

要想對抗致命的細菌感染有多種方式,未來如何提升這方面醫藥供給的安全性,也有很多種說法。我們都應密切關注。瑞士應該向德國(德)外部链接目前在做的一樣,去研究一下如何將重要抗生素的生產線遷回瑞士,至少也要遷回歐洲的可能性。

德國的分析(德)外部链接顯示,從原則上來說,在當地重新建立抗生素的生產線是可能的,但比較昂貴。在這方面,瑞士可以憑藉其醫藥行業的優勢發揮領導作用,將其他歐洲國家聯合起來,找到一個共同的、更經濟的辦法。瑞士的醫藥工業可以和德國尚存的生產基地協同作戰。與此同時,也應該多多了解和開發抗生素療法的替代療法。

尤其需要關注的是噬菌體療法(德)外部链接。針對多重耐藥菌,噬菌體的效果顯著,其生產方式也與抗生素截然不同。這類療法的研究中心大多在前蘇聯國家,特別是在喬治亞(Georgia )。因此我們要加強與這些國家在噬菌體領域的學術交流。

噬菌體研究的例子顯示出,瑞士目前在教育、研究和革新領域與國際夥伴的合作(德)還需要更加多樣化和專業化。為了今後能夠安全而穩定的得到抗細菌感染類藥物,不僅瑞士的衛生系統和醫藥工業要有所作為,瑞士的外交機構也應該行動起來,找出一條既可以保障生產和研究,又能夠在國外尋得新療法的出路。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瑞士資訊swissinfo.ch的立場無關。

*本文轉譯自瑞士foraus.ch(多語)外部链接網站,作者Jonathan Baltensberger 。閱讀原文請點擊此處(德)外部链接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