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患者在洛桑EPFL散步。
EPFL / Alain Herzog 2021
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带头的一项研究中,三名因脊髓受伤而下肢完全瘫痪的患者,借助由触屏电脑控制的神经刺激装置,完成了行走、骑车和游泳的动作。
此内容发布于
这些患者受伤的位置,位于颈部与腰部之间被称为胸椎的区域,在接受治疗前,他们已瘫痪一至九年不等。神经外科医生在患者体内植入了由人工智能软件遥控的神经刺激装置样机,在植入后一小时内,这些患者自主迈出了他们瘫痪以来的第一步。
据研究人员介绍,在接下来六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些患者通过使用触屏平板电脑操纵神经刺激装置,重新获得了进行复杂活动的能力,例如在医院外的社区内行走、骑车和游泳。
这三名年龄分别为29岁、32岁及41岁的男性患者,均曾经在摩托车事故中受伤。
这项由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Grégoire Courtine和Jocelyne Bloch带领的研究,已被发表在《自然-医学》期刊上。在这两位研究员的帮助下,名为Onward Medical的技术公司在荷兰成立,这家公司正在开展该装置系统的商业化运作。
Courtine表示,该公司预计将在一年内启动一项70至100名患者参加的试验,该试验将主要在美国进行。
“动作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目前尚不存在能使脊髓自我愈合的治疗方法,但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求通过技术帮助瘫痪患者重新获得行动能力的方法。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该项研究的初步结果能在较大规模的研究中得到证实,那么因脊髓受伤而失去行动能力的人或许有一天只需打开智能手机,或者对智能手表发出指令,选择“行走”或“坐下”这样的动作,然后将信息发送至刺激其神经与肌肉的植入装置,就能让相应的行动成为现实。
Bloch解释说,要做出动作时,大脑通常会向脊髓发出信息,告诉它要刺激一系列神经细胞,以便激活必要的肌肉。
她指出:“我们根本用不着思考,动作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但脊髓严重受损后,来自大脑的信息无法到达神经。据Courtine介绍,其他研究人员曾试图借助最初被设计用来抑制慢性疼痛的植入装置,利用该装置产生的宽频电场,穿过脊椎后部并刺激神经,从而帮助瘫痪患者行走。
人工智能算法
Courtine、Bloch及其团队重新设计了这一装置,使电子信号可以从脊椎侧面,而非脊椎背面进入。Courtine说,这样的方法让电子信号能精确地瞄准并激活脊髓区域。
此外,他们还设计了人工智能算法,让装置上的电极能在算法的指引下发出频率合适的信号,从而在需要完成从椅子上起身、坐下、行走等不同动作时,刺激控制躯干和腿部肌肉的特定神经。
Courtine介绍称,该人工智能软件将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构造量身定制。
装置被植入后,患者能“立刻活动双腿,并向前迈步”,Bloch解释说。
但据研究人员介绍,由于长时间丧失行动能力患者的肌肉十分虚弱,他们需要借助外力帮助才能负重,而且他们还需学习如何使用这项技术。
研究人员同时还指出,虽然瘫痪患者重新获得了完成不同动作的能力,例如“长时间”控制其躯干肌肉,但并没有恢复其固有的行动能力。
不过,Bloch认为:“他们训练的越多,越常使用他们的肌肉,他们的动作也就越流畅。”
相关内容
瑞士下瓦尔登州将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手机
此内容发布于
从下个学年开始,瑞士下瓦尔登州(canton of Nidwalden)的小学生除教学需求或紧急联络需要外,将不得在校使用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
更多阅览 瑞士下瓦尔登州将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手机
相关内容
瑞士采取行动禁止掌掴儿童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议会国民院就非暴力育儿原则正式写入瑞士法律进行了投票。
更多阅览 瑞士采取行动禁止掌掴儿童
相关内容
在瑞士,投喂邻居家猫咪被告上法庭!
此内容发布于
5月6日,一位68岁的瑞士老妇人站在了苏黎世法庭上,被指控系统性喂养领居家的猫“里奥”(Leo),致使其不再返回主人家中。该行为在瑞士属于犯罪行为。
更多阅览 在瑞士,投喂邻居家猫咪被告上法庭!
相关内容
美中两国将在瑞士举行关税会谈
此内容发布于
美国与中国计划于本周六(5月10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关税磋商。
更多阅览 美中两国将在瑞士举行关税会谈
相关内容
77%的瑞士员工使用人工智能-多数违反公司规定
此内容发布于
根据咨询公司毕马威(KPMG)的一项调研,四分之三的瑞士员工在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AI),其中半数的使用方式违反了公司指令。
更多阅览 77%的瑞士员工使用人工智能-多数违反公司规定
相关内容
安全环境恶化,瑞士政府忧虑忡忡
此内容发布于
据瑞士政府称,瑞士今年面临的安全威胁正在加剧。
更多阅览 安全环境恶化,瑞士政府忧虑忡忡
相关内容
瑞士职业养老金:一次性全额领取,还是按月领?
此内容发布于
达到退休年龄时该如何支配职业养老金(BVG/LPP)账户里积累的资本?在一次性提取资本总额和按月领取年金之间,做出前一个选择的瑞士居民人数首次超过了做出后一选择的人。
更多阅览 瑞士职业养老金:一次性全额领取,还是按月领?
相关内容
瑞士私人家庭净资产升至4.8万亿瑞郎
此内容发布于
2024年,瑞士私人家庭资产总额继续强劲增长。金融资产增长和房地产资产升值共同推动了这一趋势。
更多阅览 瑞士私人家庭净资产升至4.8万亿瑞郎
相关内容
瑞士媒体面临日益加剧的经济压力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媒体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压力,但在“世界新闻自由指数”(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中仍保持了第9名。
更多阅览 瑞士媒体面临日益加剧的经济压力
相关内容
天气转暖,瑞士迎来2025年最强过敏季节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过敏中心4月28日表示,因天气短暂转凉而中断的花粉季目前已重新开始,草类花粉正在瑞士各地飘散。约70%的花粉症患者对其过敏。
更多阅览 天气转暖,瑞士迎来2025年最强过敏季节
阅读更多
相关内容
半个世纪的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此内容发布于
在2019年度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榜上,瑞士有2所高校跻身top25,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就是其中之一。这座世界顶尖级理工学院今年建校整整50周年。半个世纪里,它实现了众多科学突破,其中不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发现。
更多阅览 半个世纪的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相关内容
洛桑理工院长:疫情是对瑞士敲响的“警钟”
此内容发布于
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院长Martin Vetterli看来,新冠危机揭示出瑞士在政治与日常生活数字化方面的落后程度。
更多阅览 洛桑理工院长:疫情是对瑞士敲响的“警钟”
相关内容
瘫痪病人何时才能再站起来
此内容发布于
看看最近的新闻,确实有报道说截瘫病人因号称“外骨骼”(exoskeleton)的科技而再次行走。去年,Clai…
更多阅览 瘫痪病人何时才能再站起来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