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一条将欧洲各国拉近的隧道

法国总统奥朗德、德国总理默克尔和瑞士联邦总统施耐德-阿曼乘坐首列火车穿越隧道后,在圣哥达隧道南端走下列车。 Reuters

瑞士直接民主的产物缩短了欧洲各国的距离- 57公里长的圣哥达隧道开通第二天,瑞士各地报纸纷纷发表评论,合成这一最强音。圣哥达基线铁路不仅是世界上的最长铁路隧道,也是新阿尔卑斯铁路干线(NEAT)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直接民主的成果

《阿尔高州报》(Aargauer Zeitung)赞扬道,新圣哥达基线隧道是“一个大胆且面向未来的建筑。这是一条让全欧洲受益的隧道,因为有了它,联通南北欧的交通主干线被缩短了‘相当一段’… 我们的直接民主再次证明了它的实力- 在直接民主制度下,作决定的时间可能更长,但结果却令人折服。”

《新卢塞恩报》(Neue Luzerner Zeitung)的评论与此不谋而合:新隧道并非只是瑞士精密工程杰作,也是直接民主的杰作,体现出国民乐于创新的精神。

相关内容

送给欧洲的礼物

“隧道开通标志的不是项目的结束,而是新时期的开始,”日内瓦《时报》(Le Temps)引用联邦内务部长阿兰·贝尔赛(Alain Berset)的话。该报指出,关于瑞士和他国的合作,还有很多环节处于缺失状态。周三,默克尔承诺德国将履行它的义务。但是巴塞尔北部铁路线的扩建由于受到阻力,至今一拖再拖。而在小型运输公司密布联网的圣哥达隧道南部地区,人们则需要观念上的转变。“欧洲各国还得兑现它们的承诺。对于这些饱受社会、难民和财政危机困扰的国家来说,实现对瑞士的承诺并不轻松。”

《瑞士西北报》(Nordwestschweiz)提醒道:“瑞士自信地开通了隧道,现在它应该自信地和欧洲斡旋双边关系,比如,隧道的出入或者移民政策等等问题。”显然,该报所指的是:2014年移民配额制在瑞士全民公决中通过后,瑞士与欧洲的双边关系陷入僵局这一背景。

外部内容

从公路转换至铁路?

修建圣哥达基线铁路的初衷是要推进铁路货运。但是瑞士法语区《24小时报》(24 heures)对此目标的实现持怀疑态度:“想要说服欧洲其它国家将货物运输的重心从公路转移至铁路,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基线隧道是标志性工程,是外交武器也是科技进步的象征。它的意义还可以继续扩展,但要实现这一点,瑞士依赖的是欧洲,而欧洲并不依赖瑞士。 ”

《瑞士东南报》(Südostschweiz) 也质疑了公路铁路转换的问题,它用“新、长、空”三个词质疑了新隧道的意义:“大部分通过阿尔卑斯的跨境货运仍然靠公路,这一状况今后不会改变:2018-2019年之后,仍会有65万辆货物运输车辆穿越瑞士,而目前的数字约为100万辆… 瑞士的汽车游说团实力着实强大。”

各国评论

圣哥达基线隧道开通,国际媒体纷纷发出反响。除了对瑞士人的敬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大加赞扬之外,也表达出忧虑之情:在欧洲人心涣散的时代,开通这条阿尔卑斯隧道的意义何在? 

《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提到,瑞士这一伟大工程按时竣工,而同时期起步的柏林国际机场建设却状况百出,“瑞士在一次让其它欧洲国家感到了惭愧。”

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IL Sole-24ORE)写道,只有在“阿尔卑斯南北地区经济发展及基础建设” 水平相当的前提下,圣哥达基线隧道才会真正发挥出作用。

在圣哥达新隧道开通之前,中国《信息时报》就以旅游视角发出积极评论:“游客在乘坐火车穿行阿尔卑斯山抵达旅行目的地之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深度‘发现’瑞士。”

在你所在的国家,媒体或个人对圣哥达隧道的开通发表了哪些有趣的评论呢?

请在下面给我们留言,瑞士资讯swissinfo.ch期待你的评论。

(编译:郭倢、邵大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