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媒体:中国强化稀土出口管制,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或将加剧
亲爱的读者:这里是瑞士主要媒体在过去一周发表的有关中国的报道。 ①中国政府近日宣布进一步收紧对稀土及其相关技术的出口控制,外界视此为中国在全球贸易博弈中“秀肌肉”的信号。②10月10日,瑞士外交部长卡西斯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瑞士提契诺州会面。③在新加坡中央商务区,来自中国的科技公司和投资者正迅速扎根。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我们为你总结摘要了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文章,让你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在中国发生的事件、新闻和热门话题,解读瑞士的见解与观点。
下面是主要内容摘要:
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全球产业链承压
瑞士公共服务机构-瑞士德语广播电视SRF于10月10日报道,中国政府近日宣布进一步收紧对稀土及其相关技术的出口控制,措施范围首次延伸至境外产品与专业知识的使用。这一系列新规被外界视为中国在全球贸易博弈中“秀肌肉”的信号。
稀土是制造电动汽车、电机、航空航天设备及军事技术的关键原材料。中国不仅拥有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稀土储量,更主导着提炼与加工工艺。自2023年4月起,中国已对部分稀土实施出口许可制度。此次新规则进一步要求,凡涉及中国稀土的境外产品出口,亦需获得中国政府批准。
“部分外国组织曾将中国稀土用于军事用途,构成潜在威胁。”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
更具争议的是,中国还将对稀土领域的专业技术实施出口管制。今后,中国公民若希望在境外使用其在稀土提炼、加工或设备维护方面的知识,必须事先获得许可。这一规定被认为将明显增加其他国家建立独立稀土产业链的难度。
欧洲企业已感受到压力。中国欧盟商会警告称,稀土供应延迟可能导致欧洲部分制造业停产。尤其在电动汽车和高端机械领域,替代供应链尚未成熟。
中国政府则将此举解释为国家安全考量。
瑞士媒体《Watson》外部链接在一篇评论中指出,中国近期对稀土出口和技术的管控“明显借鉴了美国的做法”,并称此举“将全球供应链政治化”。文章认为,中国此举不仅是对欧美制裁的回应,也意在巩固其在关键原材料领域的主导地位,可能加剧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欧盟近期对中国钢铁产品加征关税,美国则持续限制半导体设备出口。中国的反制措施可能进一步加剧全球贸易紧张局势。(SRF外部链接/德)
瑞士外交部长卡西斯接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
瑞士首家街头新闻报《一瞥报》(Blick)及多家瑞士媒体10月10日就瑞士外交部长伊格纳西奥·卡西斯(Ignazio Cassis)当日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瑞士提契诺州的会面进行了报道。
两国外长此次在贝林佐纳的会晤在瑞中第四轮战略对话的框架内进行,他们会谈后发表了联合声明,高度评价了瑞中自2013年自由贸易协定达成后取得的成果。两国外长另外重申了对多边主义的承诺,表示当前的挑战只有通过合作与对话才能克服。
卡西斯表示,相互尊重和高质量的双边关系证明了瑞中两国友谊的牢固性。王毅指出,面对日益猖獗的霸权主义和保护主义,中国愿与瑞士共同努力,共同应对集团间的恐吓和对抗政策。同时,王毅还特别宣布了进一步便利赴华旅行以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措施。
《一瞥包》评论指出,中国外交部长在声明中强调的重点与瑞士外长略有不同。王毅表示,在两国关系史上,两国始终尊重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关于台湾问题,他表示赞赏瑞士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文章补充道,瑞士对中国政府在藏族和维吾尔族少数民族问题上的做法持批评态度,这屡屡导致瑞士和中国的紧张关系。(Blick外部链接/德)
新加坡成中国富豪与科技公司的“避风港”
10月7日,瑞士最具传统的德语日报《新苏黎世报》(NZZ)报道,在新加坡中央商务区,来自中国的科技公司和投资者正迅速扎根。Bytedance、腾讯等企业的招牌高挂在摩天大楼上,街头巷尾传来标准普通话的交谈声。这个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城市国家,正成为中国富豪、科技创业者和资本的理想落脚点。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已有超过70万中国大陆人士居住在新加坡,较四年前几乎翻倍。同时,约9000家中国公司在当地注册,其中多数来自科技领域。希音(Shein)、抖音(Tiktok)等知名企业已将总部或区域枢纽设在新加坡,以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并吸引国际投资。
“在新加坡做生意非常容易。新加坡的商业环境非常有利,是企业的起飞平台。”
朱立文,中国前总理朱镕基之子,在《财新》主办的新加坡论坛上的发言
新加坡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其华人文化背景和中文环境,更在于其稳定的法律体系、低税率和对家族办公室的开放政策。尽管2023年暴发的洗钱丑闻促使当局加强审查,但新加坡依然是许多中国富豪和企业的首选。
除了科技公司,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中国初创企业也在新加坡寻找资金与合作伙伴。与此同时,一些企业被认为借助新加坡身份绕过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引发外界关注。
尽管监管趋严,中国资本对新加坡的兴趣仍未减弱。但也有迹象显示,一部分资金正转向迪拜等新兴金融中心,寻找下一个“安全港”。(NZZ外部链接/德)
瑞士重要新闻简讯
这些也许是你本周不应错过的信息:
相关内容
瑞士具有移民背景人口比例略有上升
相关内容
瑞士60%的顾客在餐馆会给小费
相关内容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蝉联欧洲大陆最佳大学
相关内容
瑞士登山徒步事故15年间翻一倍
更多瑞士新闻简讯可点击这里查看。
参与讨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用10种语言报道瑞士。参与我们的讨论,你可以对瑞士的各类新闻、事件、现象、投票等等畅所欲言。而且,你的留言会被自动翻译成其他9种语言。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我们平台,与全世界80%的读者进行对话-不分国家,不分语言,不分时间。
本周讨论话题: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订阅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了解瑞士媒体关于中国话题的新闻、观点及分析文章的总结。瑞士媒体关于中国都在报道哪些主题?这个时事通讯让你对此一目了然。
当然,你也可以挑选你喜欢或关注的话题,订阅我们的最新及最热门文章。
最后,如果你对我们的报道有任何想法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下一期《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 》将于10月23日星期四发布。
致以来自伯尔尼的问候!
瑞士资讯中文部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