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鲶鱼正悄然进入瑞士餐厅

它的味道会比长相更出色吗?
它的味道会比长相更出色吗? Keystone-SDA

这种欧洲最大的淡水鱼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瑞士湖泊中,在瑞士法语区还因其味道鲜美而备受推崇。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如果你订阅了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每周四你会在你注册的信箱中收到一封免费电子邮件,内容是过去一周瑞士主要媒体关于中国报道的摘要。如果你想了解瑞士媒体对中国大事件的解读,现在就点击订阅。

更多阅览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鲶鱼乍看之下确实不太诱人:扁平的大脑袋、布满细齿的大嘴、长鱼须和小眼睛。再加上它能长到2.7米、重达约100公斤的身量,堪称“湖中巨兽”。

但据新闻通讯社Keystone-SDA报道,在瑞士法语区渔民眼中,鲶鱼是“高贵”的鱼类,无论是整块煎、烤、清炖,或切片冷熏、剁碎做馅,都美味十足。有人甚至把它和狗鱼、𩽾𩾌鱼或欧洲鲈鱼相提并论,他们说,鲶鱼的性价比极高。

相关内容

扩展至日内瓦湖

过去20年里,鲶鱼逐渐在瑞士湖泊中“崭露头角”。瑞士联邦环境局(FOEN)2023年的最新数据显示,当年瑞士捕获的鲶鱼数量超过7500条,而2003年仅为500条。

虽然早在近半个世纪前,纳沙泰尔湖(Lake Neuchâtel)和穆尔滕湖(Lake Murten)就已是鲶鱼的“老家”,但日内瓦湖却是在上世纪90年代才首次迎来这种鱼类。气候变暖导致湖水升温,促进了鲶鱼在瑞士湖泊的扩散。最初的捕捞记录出现在本世纪初,纳沙泰尔湖和穆尔滕湖于2015年开始出现稳定捕捞,日内瓦湖则始于2020年。

“过去两三年,日内瓦湖的小湖区(Petit-lac)鲶鱼捕捞量激增,因为它们从罗讷河(Rhône)游入,那里的水温也较高,”日内瓦湖跨州渔民联合会主席亚历山大·法耶(Alexandre Fayet)表示。

“在上湖区(Haut-lac,靠近蒙特勒一侧),鲶鱼捕捞也发展迅速。如果某一年鲈鱼和白梭鱼数量偏少,鲶鱼就更容易直接销售,是很好的替代品,”他补充道。

趋势刚刚开始

“当然,我们目前还需花点功夫才能找到供应鲶鱼的餐厅。但如果我们湖里的鲶鱼数量继续增长,那么它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常出现在人们的餐盘中”,法耶说。

他解释道:“我认为现在这一趋势才刚刚开始。我们渔民的职责之一,就是推广鲶鱼这样的其他鱼类,告诉大家这种鱼其实非常好。餐厅老板也都愿意配合。”他还亲自送鱼,比如送到沃州布尔西内尔(Bursinel)的一家小旅馆。

法耶每周可轻松捕获三条鲶鱼,他说自己的一位同行甚至每天可捕获100公斤左右。一条鲶鱼平均重量为6-15公斤,市场售价每公斤45-60瑞郎(约合人民币405至540元),熏制后甚至可卖到70瑞郎(约合人民币630元)。餐厅老板和顾客的反馈都“非常积极”。

相关内容
瑞士湖泊变暖导致鱼类物种正在消失

相关内容

瑞士湖泊变暖导致鱼类物种正在消失

此内容发布于 气候专家估计,日内瓦湖的变暖速度是海洋的4到5倍。因此,像鲈鱼、费拉鱼和北极红点鲑这样的阿尔卑斯湖标志性鱼类在近年来变得越来越罕见。职业渔民正逐渐面临生计消失的难题。

更多阅览 瑞士湖泊变暖导致鱼类物种正在消失

口感出众

法耶指出,鲶鱼“烹制后肉质紧实、入口即化”。纳沙泰尔湖职业渔民协会主席亚历山大·博尼(Alexandre Bonny)也表示:“鲶鱼鱼肉洁白,紧实无刺,口感出众。”

“我平均每周能钓上一两条,其他同行每天都能钓到。频率的提升也与湖中其他高端鱼类数量逐年下降有关,”博尼透露。

“年复一年,渔民们正逐步推广和销售鲶鱼,”他表示。“人们对它越来越感兴趣,也逐渐克服了‘长得丑就不好吃’的偏见。推广鲶鱼需要长期努力,而现在已初见成效,”他最后补充。

瑞士湖泊生态多样,出产不少品质上乘的淡水鱼,在本地餐厅和市场上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 鲶鱼(Silure / Wels)

体型庞大、肉质洁白紧实,近年来因气候变暖而扩散至更多湖泊,价格相对亲民,正成为瑞士法语区的新兴食材。

– 白梭鱼(Féra / Felchen)

又叫“瑞士白鱼”,是日内瓦湖、纳沙泰尔湖等地特产,味道细腻,是瑞士湖鱼料理中的高端代表之一。

– 狗鱼(Brochet / Hecht)

肉质结实、刺少,是传统瑞士淡水鱼之一。常见做法有香煎或鱼排形式,也被称为“贵族鱼”。

– 鲈鱼(Perche / Egli)

体型小巧、肉质细嫩,常以去骨小块油煎(filets de perche)方式出现在餐馆菜单上,尤其在法语区深受欢迎。

– 鳟鱼(Truite / Forelle)

生活在清冷溪流和湖泊中,瑞士高山地区多见。可红烧、清蒸或烟熏,营养丰富,味道柔和。

– 鳗鲶(Silure-glane / Wels)

有时与鲶鱼混用指称,在某些菜单上可见类似称呼,口感相似,适合冷熏或油煎。

信息来源:Swiss Farmers网站外部链接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新闻

刘玉玲在洛迦诺获颁卓越职业成就奖

相关内容

刘玉玲荣膺洛迦诺电影节卓越职业成就奖

此内容发布于 第78届洛迦诺电影节向美籍华裔演员、导演刘玉玲颁发“卓越职业成就奖”。她在大广场舞台上回忆移民父母的影响,称这种经历让她关注边缘故事,并动情表示“我恍若艺术生命才刚刚启程”。

更多阅览 刘玉玲荣膺洛迦诺电影节卓越职业成就奖
瑞士养老金水平正在不断下降。

相关内容

工作场所

瑞士养老金自2002年以来下降16%

此内容发布于 辛勤工作了一生的瑞士人,领取养老金时到手的钱却越来越少。自2002年以来,养老和遗属保险(AHV)与职业养老金的合计支付额平均下降了16%。

更多阅览 瑞士养老金自2002年以来下降16%
每年损失的食物多达280万吨。

相关内容

食品供应链

瑞士人每年浪费280万吨食品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人每年浪费280万吨食品,这相当于每人每年浪费掉大约330公斤食物,而这些浪费本可避免。

更多阅览 瑞士人每年浪费280万吨食品
瑞士国家银行公布了新版纸币系列的12款设计,并发起公众调研征求意见。

相关内容

瑞士央行公布新版纸币设计方案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国家银行(SNB,瑞士央行)正以“瑞士与其海拔”为主题,设计新版纸币系列。12款设计方案已经提交,现正向公众征求意见。

更多阅览 瑞士央行公布新版纸币设计方案
瑞士就业前景持续恶化。

相关内容

工作场所

瑞士就业前景持续恶化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就业前景进一步恶化。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经济研究中心KOF的就业指标仅略高于零值,勉强维持在正值区间。

更多阅览 瑞士就业前景持续恶化
办公桌离沙发仅几步之遥。

相关内容

工作场所

逆势上扬:瑞士居家办公比例创纪录

此内容发布于 在全球“返岗潮”中,越来越多瑞士企业反其道而行,为员工提供在家办公的机会。这一趋势与中国疫情后迅速恢复线下办公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更多阅览 逆势上扬:瑞士居家办公比例创纪录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

相关内容

人口统计

老年人也刷手机!瑞士数字化迈向全龄覆盖

此内容发布于 在瑞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逐步融入数字世界,短短三年内上网率就提升近5%。不同年龄段对设备的偏好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年龄如何,智能手机都是不变的“主力军”。

更多阅览 老年人也刷手机!瑞士数字化迈向全龄覆盖
雌性大猩猩如何避免近亲繁殖

相关内容

研究边界

雌性大猩猩:避开亲缘雄性,防止近亲繁殖

此内容发布于 苏黎世大学(University of Zurich)的一项研究指出,猩猩一生可以多次更换群体,但雌性大猩猩会避开与自己一同成长的雄性,从而防止近亲繁殖。

更多阅览 雌性大猩猩:避开亲缘雄性,防止近亲繁殖
瑞士越来越多的儿童和青少年在逃离校园。

相关内容

教育

瑞士缺课的儿童与青少年越来越多

此内容发布于 在瑞士,越来越多的孩子和青少年正在“远离校园”-这可不只是逃学这么简单。教师协会发出警告,学生反复缺课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有时一缺就是好几天,甚至几周。。这也是全球教育系统正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教育机构呼吁采取应对措施。

更多阅览 瑞士缺课的儿童与青少年越来越多
瑞士联邦食品科技农业研究所要解决的挑战在于,乌鸦等鸟类很快会习惯号角、稻草人或气球等声效驱鸟手段。

相关内容

研究边界

乌鸦太聪明?瑞士研发AI稻草人反制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联邦食品科技农业研究所(Agroscope)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来智胜乌鸦类鸟群。目前,该机构正在测试一种系统,以更有效地预防乌鸦和白嘴鸦对农作物造成损害。

更多阅览 乌鸦太聪明?瑞士研发AI稻草人反制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