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记卡:瑞士人最爱的支付方式

在瑞士,许多人已经习惯于用卡付款。根据瑞士国家银行(SNB,瑞士央行)最近进行的支付方式调研,借记卡在现场支付中日益受到欢迎,并已取代现金。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借记卡现在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支付手段,”央行在3月25日发布的报告中写道。不过,这家货币监管机构指出,手机付款应用的使用率也在上升,如今在本地支付中,每五笔就有一笔是通过此类应用完成的。
尽管如此,现金仍然深受民众喜爱。即便支付方式发生变化,仍有95%的受访者表示,现金应继续作为支付手段保留。“只有极少数人赞成废除现金,”央行的调研指出。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受访者表示,现在想提取现金变得更加困难了。央行表示,受访者抱怨可以取现的机会减少了。这也引发了人们对获取现金渠道受限的不满。
央行透露,他们于2024年秋季对瑞士民众进行了第四次支付方式调研。约有2000人通过电话或在线问卷的形式,分享了自己的支付行为。
中国自2014年起进入移动支付爆发期,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迅速覆盖城市乃至农村;如今年轻人日常几乎不再使用现金。瑞士则由借记卡逐步取代现金,移动支付(如Twint)刚刚开始普及,发展节奏更为缓慢。
中国支付转型主要由科技公司推动,深度绑定社交、电商与生活场景。瑞士则由银行系统主导创新,注重与现有金融体系兼容,国家层面未强推无现金社会。
在中国,从街头摊贩到五星酒店,扫码支付无处不在。而在瑞士,一些小商家、乡村集市仍坚持现金,部分人出门甚至不用手机,也能完成所有支付。
中国强调“效率与便捷”,年轻人愿为数字化生活买单;瑞士则强调“选择与自由”,即使用卡普及,公众仍坚持保留现金的权利。这种差异映射出两国社会对技术与传统的不同平衡点。
信息来源:瑞士国家银行《2024年支付方式调研报告》外部链接,中国人民银行历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外部链接,麦肯锡《2024年全球支付报告》外部链接,新浪财经《无处不在的二维码,在数字化转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外部链接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