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媒體:儘管中國正在崛起,但長遠來看,自由市場經濟更具優勢

親愛的讀者:這裡是瑞士主要媒體在過去一週發表的有關中國的報導。如果國家像控制APP一樣控制經濟,這就不是進步,而是畸形的倒退;中國一款名為《報復拜金女》的電子遊戲引發對社會問題熱議,暴露男性對女性獨立的焦慮與抵觸;各國對中國和印度藥品的高度依賴可能給自身帶來致命後果。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我們為你總結摘要了瑞士媒體關於中國的報導文章,讓你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在中國發生的事件、新聞和熱門話題,解讀瑞士的見解與觀點。
下面是主要內容摘要:
儘管中國正在崛起,但長遠來看,自由市場經濟更具優勢
8月8日瑞士最具傳統的德語日報《新蘇黎世報》(NZZ)以「儘管中國在崛起,但長遠看,自由市場經濟更具優勢」為題進行了報道,文章以中國遊客在西方國家的體驗為切入點,描繪了一個由國家主導的高效、科技化的中國社會,與西方自由市場經濟體的緩慢和繁瑣現狀形成鮮明的對比。
“西方人到中國旅遊,感覺自己身處未來;而中國人到我們這裡,卻感覺自己身處過去。”
NZZ
該報記者指出,中國的經濟體制雖然自稱為共產主義,但實際上是一個高度控制的混合體制,其工業和科技實力已成為全球領先者,然而,這種由國家控制推動的進步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勝利”,因為它犧牲了自由和創新的根基。
這位記者強調,真正的進步來自自由選擇而非強制命令。自由市場經濟雖然發展緩慢,但其開放性和對個人選擇的尊重,才是持續繁榮的關鍵。他以蘇聯的失敗為例,說明計畫經濟在初期可能會取得突破,但最終會因扭曲資源配置而陷入困境。中國目前的電動車和太陽能產業面臨產能過剩和市場萎縮的問題。
中國遊客可能希望有一個超級應用程序,讓他們能夠輕鬆地在西方國家掌握一切。但是,試想如果國家像控制應用程式一樣控制經濟,這就不是進步,而是畸形的倒退。
NZZ
他指出,中國的崛起並非完全依賴控制,而是部分得益於市場機制的引進。自1980年代以來,中國允許私人企業在競爭中發展,但近年來習近平加強國家幹預,反而削弱了創新能力。這種受控經濟雖帶來便利,但也集中權力,限制自由,最終阻礙發展。
瑞士公共服務機構-瑞士德語廣播電視SRF外部链接曾在一篇報導中說,因目前經濟的停滯狀態,中國政府試圖從投資驅動型經濟轉向消費驅動型經濟的努力,可能削弱中央對經濟的控制。改革進展緩慢,西方專家對此改革的可持續性持懷疑態度。
NZZ最後在文章中呼籲,瑞士不能只靠保守維持現狀,而應積極維護經濟自由空間。 ( NZZ外部链接/德)

把厭女症當作娛樂:中國新款遊戲熱背後的社會問題
8月2日,日瑞士德語日報《新蘇黎世報》(NZZ)報道,中國一款名為《復仇拜金女》的新電子遊戲近期登上下載榜首,引發廣泛爭議。遊戲講述一名男子因遭女性欺騙而展開報復的故事,其中暗藏對一位已故網紅“胖貓”的致敬代碼。這位網紅(本名劉傑)是年輕遊戲主播,於2024年4月因情感糾紛跳江自殺。他的死在社群媒體上引發大量針對女性的攻擊,儘管警方澄清其前女友並無不當行為。
這事件揭示了中國社會中日益增長的性別緊張與孤獨感。詐騙案件頻傳,尤其是所謂“殺豬盤”-犯罪集團假扮女性誘騙男性轉帳。中國男性人口長期過剩,2020年人口普查顯示,約有3,000萬男性面臨婚姻困境,尤其在農村地區,30歲以上單身男性難覓食伴侶。
中國社會正面臨性別關係的深刻轉型,如何在保障個人自由與社會和諧之間取得平衡,仍是亟待解決的議題。
NZZ
這現象部分源自於1980-2015年實施的獨生子女政策,導致性別比例失衡。中國傳統婚姻觀念要求男性提供經濟保障,如聘金和住房,加劇了年輕男性的壓力。同時,女性則因教育程度提高和對婚姻角色的重新定義,越來越傾向於晚婚或不婚。 2021年中國共青團調查顯示,近44%的18-26歲女性不願或不確定是否結婚。
儘管中國政府打壓女權活動,但女性自我意識的提升已在文化領域顯現。近期上映的女性題材影片和反家暴立法反映出社會在變遷。而《報復拜金女》這類遊戲的流行,則暴露出部分男性對女性獨立的焦慮與抗拒。

“中國能在幾週內使我們陷入供應危機”
瑞士電信網路服務供應商電子資訊平台Bluewin.ch 8月11日發布的、名為《中國能在幾週內使我們陷入供應危機》的文章指出,各國對中國和印度藥品的高度依賴可能給自身帶來致命後果。
製藥專家Nam Trung Nguyen發出警告:如果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可能會導致危及生命的藥品供應短缺,例如手術可能因為缺乏麻醉劑而推遲。目前,瑞士已經缺貨約700種藥物,其中包括至關重要的抗生素和止痛藥。
“德國的Stada公司在東歐投資時曾遭到嘲笑。如今,(這一決策讓)他們比競爭對手更具獨立性,同時受益於低廉的工資和良好的聲譽。”
Nam Trung Nguyen,製藥業專家
文章寫到,全球抗生素產量的90%來自中國。 2016年,一家中國工廠發生爆炸,導致全球70%的重要儲備抗生素供應中斷。如果中國利用這種依賴關係進行政治博弈,其他國家可能在幾週內就陷入供應危機。
Nam Trung Nguyen認為,美國的關稅戰可能為製藥業行業帶來轉機:一邊,特朗普希望諾華和羅氏等製藥巨頭在美國生產,以創造就業機會;另一邊,製藥企業也希望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這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Nam Trung Nguyen建議製藥公司把工廠建在政治穩定但成本低廉的地區,例如東歐或巴爾幹半島。轉移生產基地需要十幾年、二十年的時間。 「但我們必須現在就開始行動-這關乎所有人的健康。」 Nam Trung Nguyen強調。 ( bluewin.ch外部链接/德)
以下均为简体报道:
瑞士重要新闻简讯
这些也许是你本周不应错过的信息:

相关内容
鲶鱼正悄然进入瑞士餐厅

相关内容
瑞士缺课的儿童与青少年越来越多

相关内容
雌性大猩猩:避开亲缘雄性,防止近亲繁殖

相关内容
乌鸦太聪明?瑞士研发AI稻草人反制
更多瑞士新闻简讯可点击这里查看。
参与讨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用10种语言报道瑞士。参与我们的讨论,你可以对瑞士的各类新闻、事件、现象、投票等等畅所欲言。而且,你的留言会被自动翻译成其他9种语言。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我们平台,与全世界80%的读者进行对话-不分国家,不分语言,不分时间。
本周讨论话题: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订阅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了解瑞士媒体关于中国话题的新闻、观点及分析文章的总结。瑞士媒体关于中国都在报道哪些主题?这个时事通讯让你对此一目了然。
当然,你也可以挑选你喜欢或关注的话题,订阅我们的最新及最热门文章。
最后,如果你对我们的报道有任何想法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下一期《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 》将于8月21日星期四发布。
来自伯尔尼的问候!
瑞士资讯中文部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