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非洲正在崛起,令所有國家都想靠近

大部分非洲國家的半數人口,其年齡都在25歲之下,圖為南非的學生。
大部分非洲國家的半數人口,其年齡都在25歲之下,圖為南非的學生。 Afp Or Licensors

據預測到本世紀末,世界1/3的人口都將生活在非洲。因此非洲聯盟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中國人總是將非洲人稱之為“兄弟”,而瑞士在很早以前也開始在外交上向非洲靠攏。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瑞士媒體對於中國新聞的觀點及分析摘要。瑞士媒體對於中國都在報導哪些主題?這個電子報讓你對此一目了然。訂閱電子報,讓你在做決策時多一個維度的考量。

更多阅览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有人說:非洲就是未來,這主要是基於人口發展的眼光,因為今後很大一部分世界人口都將以非洲為家。有預測說,到2100年非洲大陸上將生活著1/3的世界人口。

外部内容

這就讓非洲大陸成為外交、經濟及地緣政治上炙手可熱的合作夥伴。

「非洲在今後10年間將在全球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瑞士新推出的《對非戰略》中第一句話便如此寫道。越來越多的國家推出了類似的戰略文件,這正是它們將加強外交合作的訊息。

光是過去10年間,就有200多個外交機構相繼在非洲大陸成立,特別是全球的南方國家,它們希望加深與非洲的關係。

外部内容

其中一部分駐非機構就設在了衣索比亞的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這裡也是非洲聯盟(非洲聯盟)總部的所在地。非盟是所有非洲國家的聯盟,同時也是非洲大陸多級政治的代表,其目標是實現經濟和政治一體化,類似於歐洲的歐盟,其重點在和平與安全領域,它的重要性也在不斷提升。

日內瓦國際關係及發展高等學院國際關係學教授Dêlidji Eric Degila。
日內瓦國際關係及發展高等學院國際關係學教授Dêlidji Eric Degila。 Dêlidji Eric Degila

「如今的非盟已成為維護非洲利益最重要的機構,」日內瓦國際關係及發展高等學院的國際關係學教授Dêlidji Eric Degila表示。儘管同聯合國和歐盟等組織一樣,非盟也面臨著許多必須克服的困難,但自2002年脫胎於「非洲統一組織」以來,它的存在已變得不可或缺,Degila說。「2023年,非洲聯盟加入了20國(G20)集團,也標誌著其重要性不斷上升」。

阿姆斯特丹大學國際關係學助理教授Ueli Staeger持類似觀點:「過去20年間非盟積極展開對話,團結凝聚了外交實力,且具備巨大潛力和與之相配的雄心」。

然而上升的空間還很大:非洲大陸飽受許多衝突的困擾,非洲聯盟也一籌莫展。區域一體化進程推進緩慢。此外,非洲聯盟也必須面對其臃腫的官僚機構以及結構性缺陷所帶來的問題。

阿姆斯特丹大學國際關係學助理教授Ueli Staeger
阿姆斯特丹大學國際關係學助理教授Ueli Staeger Foraus

兩位專家一致認為,資金問題是關鍵。「根據我的計算,有些年非盟高達70%的預算都來自歐盟。對於一個致力於讓非洲完全擺脫殖民化的組織來說,這很荒謬,」Staeger說。非盟的許多計畫幾乎完全依賴外國資金,就連位於亞的斯亞貝巴、頗具象徵意義的非盟總部,也是中國捐贈的。「誰在資金上依賴外部夥伴,誰就缺乏獨立性。所以非洲國家有必要調動更多自身的財政資源,以確保該組織的開支,」Degila說。

瑞士致力於發展與非洲聯盟的關係

憑藉著數量眾多的駐外機構,瑞士與非洲各國建立了良好的雙邊關係。長久以來瑞士也一直努力與非洲聯盟保持良好關係,並已派駐代表到其多個下屬組織。「瑞士的做法很明智,以較小的投入就能產生較大的影響-例如它為奧蘭進程提供支持,該進程負責處理非洲大陸的安全問題及安全理事會相關事務,」Staeger說。

同瑞士一樣,許多國家都開始重視非洲,這並非無的放矢:相關人口計畫表明,非洲今後有望成為核心的經濟參與者-到2100年全球40%以上的勞動力將來自非洲。 Degila認為,非洲蘊含著巨大潛力,尤其對歐洲而言:「今後的勞動力將來自非洲。對於長期面臨人口減少問題的歐洲來說,這是一個機會。」

但前提是面對這類跨洲移民,歐洲不能只從安全角度來考慮。「約85%的非洲移民實現的是大洲內流動,其餘大部分則是透過合法途徑流向世界各地。他們往往是為了求學,這就會引發人才流失問題」。規範的非洲-歐洲移民路線,再輔以居留許可和工作許可,這樣的方法從長遠來看會達到一定效果。但要實現這一點,人們還必須摒棄那些「被政治和媒體過度渲染的、有關移民潮的恐怖幻象」。

外部内容

身為全球金融玩家,瑞士也主動拉近與非洲金融機構的距離。例如瑞士正積極促進非洲進出口銀行(Afreximbank)在日內瓦設立歐洲辦事處。這一多邊金融機構是非洲開發銀行的分支,其目標是提高非洲在全球貿易中的比例。這樣一個辦事處不僅能強化日內瓦的國際地位,也能為瑞士的金融市場開啟通往非洲的直接管道。

此外瑞士政府也計劃向非洲開發銀行提供財務支持,以提高其擔保資本。相關公告強調,瑞士此舉是向非洲傳遞團結的訊號。作為該行28個非非洲成員國之一,瑞士也想「確保自身的影響力」。這與瑞士的外交策略一脈相承-即在重要的國際金融機構中佔有一席之地。

外部内容

非洲如何看待瑞士?

Degila和Staeger都認為,對非洲的許多機構和部門來說,瑞士都是很受歡迎的合作夥伴。它被視為一個沒有殖民歷史、行事透明且保持中立的國家。

然而它們對瑞士的中立卻存在疑問。非洲大陸普遍認為瑞士放棄了中立,兩位專家提到。這與俄羅斯的宣傳脫不了關係,俄羅斯稱瑞士接受了歐盟的對俄製裁政策,所以不再中立。在非洲俄羅斯宣傳機構的這種說法流傳甚廣,「但更重要的是,瑞士在加沙戰爭中保持了沉默,被看作’假仁假義’,」Staeger說。這損害了瑞士的公信力,也損害了整個西方的公信力,西方被指責有雙重標準。

此外對於「中立」的意義,人們也存在著不同理解。「在非洲中立往往等同於不結盟,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不一樣的觀點,」Staeger說。不結盟就是與雙方陣營(此處一方為俄羅斯,另一方為「西方」)均保持同等距離;而瑞士的中立其實更具法律色彩,其核心是對國際公法的尊重。 「在這方面瑞士最好堅持不懈地進行一些解釋工作,」Staeger說。

相关内容

瑞士如何保持自身影響力

Degila也提到一個公信力的問題:「瑞士在與非洲夥伴打交道時往往奉行『實用主義』」。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非洲大陸也經歷了一波反民主化浪潮,在人權、法治和政府治理方面都出現了倒退。「非洲大陸甚至發生了一系列政變,瑞士卻幾乎沒有發出批評之聲,」Degila說。

作為政治學家,他理解這種「現實主義」的做法。如今的非洲在選擇合作夥伴時已有更多選擇,過多批評可能會讓它避而遠之。但身為西非貝南的公民,當瑞士這個通常被視為典範的國家也不明確表明立場時,他感到擔憂。

外交和政治資本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信力。Degila認為,公信力下降,自身的重要性也會隨之下降:「瑞士必須找到能夠將外交上的實用主義與自身價值觀相協調的方法。」

相关内容

讨论
提问者: Giannis Mavris

您如何看待自己所在大洲的未来?

有些大洲似乎承载着未来的希望-它们的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但现实情况究竟如何?

4
4 留言
查看讨论

根據中國外交部消息,中國到2025年6月已向非洲方向提供資金支持共1,303.2億元人民幣,為中非合作提供保險承保金額共1,399.5億元。

香港中文大學孔永樂博士在其文章《中國及西方對非洲援助的義與利》外部链接中總結到:中國與西方對’扶貧’的理念確實存在基本上的分歧。自二戰後,西方希望透過援助的方式改善非洲多國民主進程及基本人權等狀況。

而中國「在援助非洲的政策大方向上,嘗試以國內特殊的經濟結構,透過大型國企配合國家對非洲的外交政策而進行相關的投資項目。從龐大轉讓到非洲國家的貸款援助中,透過興建基建工程,而換取開採當地的自然資源的權利,從而確保國家經濟及戰略上的意義」。

(編輯:Benjamin von Wyl,編譯自德文:宋婷/gj,繁體校對:盧品妤)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