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Vespa:带刺的轻便踏板摩托车

回溯75年前,第一辆Vespa(伟士牌,意大利语意为黄蜂,也被译为韦士柏)在意大利罗马呈现于公众面前。自此,这种轻便灵活的小型踏板摩托车便在全球范围内成为自由不羁与潮流时尚的代名词-而瑞士也拥有了专属特殊车型。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每逢夏季时节,在这个阿尔卑斯国度里,那些颇具象征性的车辆可谓目之所及、比比皆是。“瑞士之所以会成为Vespa轻便踏板摩托车爱好者的汇聚点,是因为它毗邻意大利。该国拥有一个庞大的二代意大利裔移民聚集社区,他们理所当然地把这种热潮‘病毒’传染给了瑞士本土民众,”苏黎世Vespa俱乐部(Vespa Club Zurich)的成员兼俱乐部期刊平面设计师西尔克·库斯特(Silke Küste)介绍道。

坚固耐用、价格实惠且易于骑行:这就是当年恩里克·比亚乔(Enrico Piaggio)交给工程师及前飞行器设计师卡罗迪诺·达斯卡尼奥(Corradino D’Ascanio),委托后者设计一款小型摩托车的关键规格与诉求。这款蓝图中的轻便摩托车还必须让骑行者的衣服全程保持干净、不沾一丝油污。此前,比亚乔从父辈处继承了一家航空公司,遗憾的是,这家公司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盟军的轮番轰炸所摧毁殆尽,为此他不得不寻求另一条发家之道。比亚乔敏锐地察觉到,彼时意大利这个饱受战火摧残、且处处破败不堪的国家道路状况堪忧,并不适合汽车行驶,而整个国家又对某种自由感抱有迫切需求,因此,他决定制造一款极具个性化-同时价格低廉的大众化交通工具:机动踏板摩托车。

Corradino D Ascanio
来自意大利波波利(Popoli)的工程师卡罗迪诺·达斯卡尼奥(Corradino D’Ascanio)正在案头冥思苦想,在蓝图上设计着创新版Vespa轻便踏板摩托车。 wikipedia.org

达斯卡尼奥通过采用轻便但又坚固的材料-最初是用墨索里尼(Mussolini)时代用过的飞机的零部件所制作完成的-实现了这一宏愿,并将两轮交通工具的日渐普及与汽车的舒适性实现了完美结合。鉴于这款小型电动踏板摩托车独特的设计-尤其是车把手,以及它辨识度极高、且清晰的引擎发动的声音,这款车随即被命名为“Vespa”,在意大利语中的意思即为“黄蜂”。

它一经上市便一炮而红。十几岁的少男们(以及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年长男性)骑着这辆座驾带着自己的心上人去某个人迹罕至、僻静私密的地方卿卿我我,而Vespa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女性追捧,因为她们不再需要为了骑摩托车而身着厚重拖沓的皮衣。更重要的是,它维修起来特别方便。

Vespa在瑞士

全新Vespa轻便踏板摩托车的概念如野火般迅速蔓延开来,瑞士也不逞多让,顺应潮流,于1951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举办了第一届国际Vespa拉力赛(International Vespa Rally)外部链接

来自欧洲各地逾500辆踏板摩托车参加了此次集会。继本次拉力赛大获成功之后,Vespa瑞士俱乐部(Vespa Club of Switzerland)于1952年正式成立。

“瑞士是首个进口Vespas踏板摩托车的国家,”西尔克·库斯特指出:“1970年至1973年期间推出的Vespa Rally 175型号摩托车,是专门针对瑞士市场、依据瑞士的道路税法而设计制作的。”

截至1960年,Vespa的全球销量已飙升至200万辆。它俨然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并作为电影明星在剧中热衷的道具、以及英国摩德次文化(Mod subculture)族群追崇的交通工具而备受消费者关注。从那时起,又有数百万辆Vespa踏板摩托车相继被生产出来,随即被出口至世界各地,而在伦敦高级内衣品牌“大内密探”(Agent Provocateur)、朋克界教母级品牌薇薇恩·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法国高奢时装品牌纪梵希(Givenchy)、意大利奢侈时装品牌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等多个时尚品牌的宣传活动中,也不乏它的身影。

据库斯特粗略估算,现如今,瑞士全国各地总计有50所Vespa官方俱乐部、逾1000名会员,此外还有30至40所非官方俱乐部。国际Vespa组织的下一届年会(Vespa世界日,Vespa World Days外部链接)将在瑞士举办,但鉴于新冠疫情尚未消退,年会主办方已决定推迟至2023年举办。

(译自英文:张樱)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