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spa:帶刺的輕便踏板摩托車
回溯75年前,第一輛Vespa(偉士牌,意大利語意為黃蜂,也被譯為韋士柏)在意大利羅馬呈現於公眾面前。自此,這種輕便靈活的小型踏板摩托車便在全球範圍內成為自由不羈與潮流時尚的代名詞-而瑞士也擁有了專屬特殊車型。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每逢夏季時節,在這個阿爾卑斯國度裡,那些頗具象徵性的車輛可謂目之所及、比比皆是。 “瑞士之所以會成為Vespa輕便踏板摩托車愛好者的匯聚點,是因為它毗鄰意大利。該國擁有一個龐大的二代意大利裔移民聚集社區,他們理所當然地把這種熱潮‘病毒’傳染給了瑞士本土民眾,”蘇黎世Vespa俱樂部(Vespa Club Zurich)的成員兼俱樂部期刊平面設計師西爾克·庫斯特(Silke Küste)介紹道。
堅固耐用、價格實惠且易於騎行:這就是當年恩里克·比亞喬(Enrico Piaggio)交給工程師及前飛行器設計師卡羅迪諾·達斯卡尼奧(Corradino D’Ascanio),委託後者設計一款小型摩托車的關鍵規格與訴求。這款藍圖中的輕便摩托車還必須讓騎行者的衣服全程保持乾淨、不沾一絲油污。此前,比亞喬從父輩處繼承了一家航空公司,遺憾的是,這家公司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盟軍的輪番轟炸所摧毀殆盡,為此他不得不尋求另一條發展之道。比亞喬敏銳地察覺到,彼時意大利這個飽受戰火摧殘、且處處破敗不堪的國家道路狀況堪憂,並不適合汽車行駛,而整個國家又對某種自由感抱有迫切需求,因此,他決定製造一款極具個性化-同時價格低廉的大眾化交通工具:電動踏板摩托車。

達斯卡尼奧通過採用輕便但又堅固的材料-最初是用墨索里尼(Mussolini)時代用過的飛機的零部件所製作完成的-實現了這一宏願,並將兩輪交通工具的日漸普及與汽車的舒適性實現了完美結合。鑑於這款小型電動踏板摩托車獨特的設計-尤其是車把手,以及它辨識度極高、且清晰的引擎發動的聲音,這款車隨即被命名為“Vespa”,在意大利語中的意思即為“黃蜂”。
它一經上市便一炮而紅。十幾歲的少男們(以及住在同一屋簷下的年長男性)騎著這輛座駕帶著自己的心上人去某個人跡罕至、僻靜私密的地方卿卿我我,而Vespa也受到越來越多的女性追捧,因為她們不再需要為了騎摩托車而身著厚重拖沓的皮衣。更重要的是,維修起來特別方便。
Vespa在瑞士
全新Vespa輕便踏板摩托車的概念如野火般迅速蔓延開來,瑞士也不逞多讓,順應潮流,於1951年5月在瑞士日內瓦舉辦了第一屆國際Vespa拉力賽(International Vespa Rally)外部链接。
來自歐洲各地逾500輛踏板摩托車參加了此次集會。繼本次拉力賽大獲成功之後,Vespa瑞士俱樂部(Vespa Club of Switzerland)於1952年正式成立。
“瑞士是首個進口Vespas踏板摩托車的國家,”西爾克·庫斯特指出:“1970年至1973年期間推出的Vespa Rally 175型號摩托車,是專門針對瑞士市場、依據瑞士的道路稅法而設計製作的。”
截至1960年,Vespa的全球銷量已飆升至200萬輛。它儼然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並作為電影明星在劇中熱衷的道具、以及英國摩德次文化(Mod subculture)族群追崇的交通工具而備受消費者關注。從那時起,又有數百萬輛Vespa踏板摩托車相繼被生產出來,隨即被出口至世界各地,而在倫敦高級內衣品牌“大內密探”(Agent Provocateur)、龐克界教母級品牌薇薇安魏斯伍德(Vivienne Westwood)、法國高奢時裝品牌紀梵希(Givenchy)、意大利奢侈時裝品牌杜嘉班納(Dolce & Gabbana)等多個時尚品牌的宣傳活動中,也不乏它的身影。
據庫斯特粗略估算,現如今,瑞士全國各地總計有50所Vespa官方俱樂部、逾1000名會員,此外還有30至40所非官方俱樂部。國際Vespa組織的下一屆年會(Vespa世界日,Vespa World Days外部链接)將在瑞士舉辦,但鑑於新冠疫情尚未消退,年會主辦方已決定推遲至2023年舉辦。
(譯自英文:張櫻)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