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以后在国内还是国外养老?这些瑞士人选择一半一半

退休之年到来时,许多瑞士人渴望每年都能在异国他乡住几个月,却又不愿彻底搬离瑞士。气候、生活成本、家庭团聚- 每个人选择异国养老的原因各不相同。尽管许多人向往“半年在国外,半年在瑞士”的退休生活,但很多时候,出国养老更多出于现实性的考量,而非主动的选择。各种必须的行政手续也需缜密安排。
70岁的Eva Balestra在瑞士和秘鲁之间享受着充满活力、干劲十足的退休生活。她以前是化学工程师,提前退休后,她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南美阳光下度过,剩余三分之一的时间,她会回到瑞士和子女同住,享受瑞士的夏天。
“我的养老金并不低,但也无法保障我在瑞士的生活。我把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全部提了出来,在秘鲁投资了三套公寓,其中两套用于出租。我在那里生活得更好,也更独立。”Eva Balestra介绍道。
有多少退休的瑞士人像Eva Balestra这样,在瑞士和另一个国家两地生活?瑞士没有相关数据,因为这些人要么拥有瑞士的正式户籍,要么已在海外领事机构登记,被认作完全居住在国外。
两国养老的生活固然具有吸引力,但迈出这一步之前,有必要考虑多个因素,特别是行政手续:
双重生活开支
65岁的Nicolas Hug退休前就职生于生物制药领域,且曾在意大利工作多年。他一直保留着在托斯卡纳购置的房屋-这是他自己“一砖一瓦”装修的房子,他的孩子们在这里长大。如今,他在这里生产橄榄油。他在瑞士日内瓦湖畔还有一处房产。

但Nicolas Hug表示:“两国生活是很奢侈的,因为一切开销都是双份:水电、维护、房产税等等……”
瑞士海外侨民咨询合作社Soliswiss的负责人Nicole Töpperwien也证实了这种情况:“拥有两处房产往往意味着开支倍增。只有当你一年的部分时间居住在生活成本远低于瑞士的国家时,这种模式才会具有经济上的优势。”
正因如此,63岁的Daniel Schärer决定每年在泰国生活数月。“这在经济上非常划算。我在那里租了一间小房子,开销不大。而在瑞士,我全年都保留着自己的公寓。”
纳税地具有决定性意义
和在职人群一样,对退休者来说,确定纳税地点非常重要。“如果两个国家都认为您的主要居住地在本国境内,您可能会面临双重征税,特别是对养老金领取者来说。”Nicole Töpperwien提醒道。
“183天规则”常被作为参考标准。该规则规定,当某人在某国停留超过183天后,该国可将此人视为税务居民。
然而,这条规则也并非绝对标准。纳税与否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家庭纽带、个人利益,以及所持有房产的面积和价值等。
在瑞士有税务居住权的人士也可能在其第二居住国被征税。例如,作为房产所有者,Nicolas Hug也必须在意大利缴纳房产税。
此外,领取养老补充福利金(Ergänzungsleistungen/Prestations complémentaires)的人每年仅有权在国外停留三个月。

相关内容
在不同国家工作和生活,小心这些陷阱
养老遗属保险金的支付方式
只要当事人的官方居住地仍在瑞士,养老和遗属保险金就会被汇入瑞郎账户。若官方居住地在国外,此款项既可汇入当地外币账户,也可汇入瑞士的瑞郎账户,但无法汇入瑞士以外国家的瑞郎账户。
Eva Balestra虽在秘鲁正式定居,却仍选择保留瑞士账户:“使用秘鲁当地账户会因转账和兑换手续费损失太多钱。”她每次都是自己从瑞士账户向秘鲁转账。这只是暂时性的操作,随时可变。
延续瑞士医疗保险
只要可能,那些在瑞士和海外两地居住的退休者都希望保留在瑞士的户籍,因为这样,他们就能够延续瑞士的医疗保险。

瑞士医疗保险承担在瑞士和另一国家的医疗费用,但对海外医疗的承保仅限于瑞士对同一疾病的报销额度。因此,如果海外医疗费用高于瑞士(例如在美国),超出部分将由受保人自行承担。《瑞士医疗保险法》还规定了对紧急情况的保障。
当住所正式迁往国外时,具体操作则取决于双边协议。
在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范围内,如果某人只从瑞士领取养老金,通常可以保留其瑞士医疗保险。这种情况下,保费金额和适用权利将根据受保人居住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Nicole Töpperwien指出:“这可能是一个利好因素,因为人们可以选择在哪个国家接受治疗。”
但瑞士和欧洲以外地区几乎不存在双边医疗协议。“在秘鲁,医疗保险并非强制性,且费用高昂。我在当地有保险,来瑞士时会购买旅行保险。”Eva Balestra表示。
国际医保的局限
在这种情况下,购买国际医疗保险可能是一种选择。然而,这类保险费用高昂,且通常设有投保年龄限制。
Daniel Schärer计划在泰国度过余生,他对国际医保的局限深有体会:“只要身体健康,一切都好。但随着年龄增长,申请国际医保会变得越来越难。如果我想投保,就必须在未来两三年内做出决定。”
这位伯尔尼人选择定居泰国并非偶然。那里气候宜人、生活成本低廉,而且有一个很大的德语区瑞士人社群。除此之外,完善的医疗设施也是他选择第二居住国时考虑的关键点。
至于Eva Balestra,她已做好打算:“目前我还能往返于两地,但当情况不再允许时,我将回到子女身边,在瑞士度过余生。”

相关内容
半年在瑞士,半年在海外:带着娃游走在两个国家之间可行吗?
两个世界之间
两国生活,虽能享受“两个世界最美好的部分”,但也意味着永远无法真正扎根于某处。无论是在瑞士还是国外,都需要不断努力地去维系社交关系。Nicole Töpperwien强调道。
当某人只是在某地短期居住时,建立社交圈确实比较难。“参加志愿服务或协会活动也不太容易,”Nicolas Hug证实道。
Daniel Schärer则认为,关键是要“在瑞士和国外都有值得信赖的人,以便自己不在时处理紧急情况,或者在当地遇到紧急情况时求助。
相关内容
(编辑:Samuel Jaberg,编译自法语:郭倢/dh)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