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民主在行动:从香港到瑞士

媒体估计上周末香港约有两百万人(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走上街头抗议。
媒体估计上周末香港约有两百万人(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走上街头抗议。 Copyright 2017 The Associated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的民主研究团队分析了香港的抗议示威、瑞士的罢工、和人民采取的最新政治行动。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一提到香港,西方人总是想到摩天大楼、金融服务、殖民历史。最近几周,新闻报道依然时常提及香港,但理由并非上文所述。数百万香港市民抗议反对一项新引渡法例(修法进程现已暂停)。

瑞士新闻媒体刊发了为数众多的社论,纵评香港权利侵蚀的重重问题,例如这篇《新苏黎世报》的评论员文章(德)外部链接。但瑞士政府依然谨守自己常用的“支持民主,但好言相劝”调门。

我们请外交部就这块前英国殖民地所发生的事件发表声明。在谈及了维持在港业务(当然也包括瑞士公司)“稳定”的重要性之后,外交部这样表示:

“瑞士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当局保持定期联络,并紧密跟进局势发展。示威游行是表达恐惧的一种方式,应当得到适当处理。瑞士呼吁所有各方避免使用暴力。”

如何理解,您请自便。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全球民主通讯员Bruno Kaufmann的观点

最近中国共产党(和他们在香港的傀儡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为限制这片800万人口土地上最后一丝民主自由空间所采取的措施过火了。

争议重重的引渡法案得以撤回,以及随后特首所做的道歉,给香港提供了罕见的机会,回到通往更多民主空间的道路上去,这也正是北京在1997年英国移交香港之前所做出的承诺。

正如当年北京驻香港的代表鲁平确认的那样:“将来香港如何发展民主,完全是香港自治权范围内的事,中央政府不会干涉。”

不过今年来,敢于向北京政权喊话的商界人士和持异见者都已经从香港消失。对此,过去我们也有所报道(英)

北京发生的天安门广场(多语)屠杀已经过去了30年,港人掀起的(不成功的)雨伞革命也过去了5年,此次数百万人走上街头传递了非常清晰的信号:人民的力量依旧活跃。

数万,甚至数十万瑞士各地的女性走上街头要求平等的薪酬和待遇。
数万,甚至数十万瑞士各地的女性走上街头要求平等的薪酬和待遇。 © Keystone / Walter Bieri

女性罢工、气候变化、瑞欧关系

视线回到瑞士,随着最近一批全国公投尘埃落定,公众关注的焦点转到了女性、选举、以及欧洲。

女性:6月14日,数量众多的瑞士女性上街参与全国性的罢工,抗议久悬未决的两性间社会和经济不平等问题。这是1991年以来的第一次同类行动外部链接,也是瑞士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街头抗议之一。让我们看看这次行动能不能惊醒瑞士这个往往变化缓慢的国家。请持续关注瑞士资讯,了解后续情况。

选举:许多人也在关注十月的议会选举(多语)根据最新的民意调查(多语),环境将会成为主要议题。受此影响,预测显示尽管右翼人民党将可能延续在议会中的最大党地位,绿色阵营和自由主义阵营的表现将大幅向好。

欧洲:不仅如此,除气候变暖之外,在瑞士选民关注事项上占据第一位的则是持续发酵的瑞欧关系问题,本周也有一定进展。瑞士政府终于向欧盟做出了答复:伯尔尼就框架协议草案点头了!草案看上去不错,不过还不够好(多语)……简而言之,瑞士人担心工资方面的低价竞争和移民问题,推动政府向布鲁塞尔要求“澄清”一些关键问题;后者也乐意从命。

这可能性大吗?可能不大。即便政府真的在协议上签字了,我们可以打赌在未来一两年间的某个时间点上,协议也需要经过全民公投来获得人民的背书。

说到公投,还要请大家关注关于5G的激烈论战。有一个公民团体誓将发起公民动议反对5G(多语)。同时也请关注另一项与科技有关的问题:电子身份证(多语)。许多瑞士人对此均持谨慎态度。如果政治方面您还有什么关注的话题,或者想了解更多信息,请让我们知道!(通过邮箱联系此处此处,或者在推特上外部链接联络Bruno)

(翻译:刘烽烽)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