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不起眼的可可豆怎样变成巧克力和钱

从可可豆一步步变身巧克力,这一工业的供应链错综复杂,中间包含了许多参与者。处于供应链最底端的人获得的收益最少,而大头则被最顶端的人拿走。其实不一定非这样不可。

可可豆原产拉丁美洲,但根据史料记载,自1868年起西非就已开始种植可可豆。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档案提到,在当时英属黄金海岸(即今天的加纳)的阿克罗庞,属于瑞士宣教慈善机构巴塞尔传教团的土地上有几棵可可树长势喜人。如今西非科特迪瓦和加纳两国的可可豆产量就占全世界总产量的60%,而瑞士也已成为巧克力的同义词。

不过,近年来这种互利关系日趋紧张。巧克力工业总收益高达1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375亿元),而科特迪瓦和加纳已不再满足于仅能分到其中的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8.8亿元)。瑞士和欧盟美国一样,对西非可可豆种植区的森林砍伐与童工问题感到痛心。双方互相施压,希望达成自己的目的,可力量的天平仍朝着可可消费者而非种植户一端倾斜。2021年,雀巢集团(Nestlé,仍其巧克力制造)、瑞士莲(Lindt & Sprüngli)和百乐嘉利宝(Barry Callebaut)等瑞士巧克力制造商取得的收益总和,已是科特迪瓦和加纳两国前一年可可豆出口总额之和的三倍多。作为重要权益关系者,这些企业还在塑造着可可生产的未来。

西非希望改变这一现状,力图重新谈判自己在巧克力工业中的地位。从联手工作、增加价值,到投资数字化和可持续性,这是场艰难但必不可少的战役,目的是要避免被全球可可豆价格扼住命脉,同时保证当地500万可可种植户的生计。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cocoa cartel

相关内容

西非可可卡特尔能否涅槃重生?

此内容发布于 受新冠疫情影响,加纳和科特迪瓦旨在提高可可豆价格的动议无疾而终。如今,这两个国家尝试夺回失地,帮助数百万农户摆脱贫困。

更多阅览 西非可可卡特尔能否涅槃重生?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