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2023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發出對建築的質疑

建築雙年展奧地利館團隊正在備展中:建築展如何「打開」朝向外面的「窗」?
建築雙年展奧地利館團隊正在備展中:建築展如何「打開」朝向外面的「窗」? Theresa Wey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是規模最大的國際建築展。在眾多參展者眼中,社會的永續發展比美麗的形式更重要。他們對美的認識出人意料。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瑞士館的地理位置優越:這裡是威尼斯雙年展Giardini花園主展區中步道引向的第一座展覽館。在以往的藝術和建築雙年展上,這裡展出過許多精彩的設計圖和裝置。

然而,在今年的第18屆展會上,建築師們則表現出了更多的克制。

瑞士團隊不僅沒有做附加設計,反而拆掉了展覽館的一些建築元素,其中包括1952年根據瑞士建築師Bruno Giacometti的設計圖建造的立面。

持這項態度的並非只有瑞士團隊:今年的整場雙年展都瀰漫著對建築業的猶豫、反思甚至是懷疑的態度。

拆除牆面

同為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的藝術家Karin Sander和藝術史學家Philip Ursprung為了本展季拆除了瑞士館的部分磚牆和所有金屬柵欄。

透過這一解構,他們為鄰近的委內瑞拉館開通了一條視覺軸線:”鄰裡”(Neighbours)也是今年威尼斯建築展瑞士參展計畫的名稱。

透過展覽館的「鄰裡」主題,瑞士團隊也想提及的是瑞士建築師Bruno Giacometti和他的義大利同事Carlo Scarpa之間的合作。

在1950年代,兩家公司在密切交流中達成了共同的設計。儘管政治關係困難重重,但雙方的緊密協作透過建築結構的微妙變化得到了體現。作品透過新的空間關係喚醒了新的視角。

Karin Sander和Philip Ursprung是 鄰裡 專案的策劃者。
Karin Sander和Philip Ursprung是 “鄰裡”專案的策劃者。 Ggaetan Bally/Keystone

這是一種空間塑造,而非重建。重建幾乎不可能的事:40年前委內瑞拉館也蓋了一面牆。雙年展主辦單位認為,改動這堵牆的工程過於複雜。

瑞士聯邦主席亞藍·貝爾賽(Alain Berset)出席了瑞士館的開幕式,瑞士文化基金會Pro Helvetia會長Philipp Bischoff在開幕式上讚揚了「鄰裡」計畫建築師的勇氣。

作為社會和文化關懷,建築的延伸意義在這裡透過精確的形式縮減得以呈現- 正因如此,”鄰裡”專案才能夠在三輪公開競標中勝出。

Bischoff也提到了國家展覽館的「有意義和無意義」問題,這是個多年來一直很尖銳的話題。而當下Sander和Ursprung的計畫讓人們對「這兩個矛盾點的相互影響」有了出人意料的新認識。

瑞士館內的一切都與一年前不同。之前瑞士館院子裡那棵19世紀的梧桐樹以前一直被磚牆包圍。但在臨時拆除了這段圍牆後,庭院變得豁然開朗。

臨時存放在院子裡的磚塊被疊成了棱角分明的長凳,長凳旁矗立著被攔腰鋸斷的梧桐樹樹幹和樹根-它們也成為空間構成的一部分。

被歲月磨損的磚塊表現出「老物新顏」的效果。設計者在整個環境中只增加了一件物品:在瑞士館那間原本用來放置雕塑的最大房間裡鋪上了地毯。

上面掛著瑞士館及其鄰國委內瑞拉館平面圖的放大圖-它們現在相互交疊,儘管在此之前,它們沒有任何互通和關聯。

瑞士館庭院和「鄰裡」計畫的景觀。
瑞士館庭院和「鄰裡」計畫的景觀。 Gaetan Bally/Keystone

反轉的美麗

幾乎所有參加今年雙年展的專案都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沒有閃亮的模型和巨大的雕塑,建築在明星崇拜效應結束後,如何繼續示人。

在氣候危機時期,「為什麼」的問題似乎比「如何」更重要:建築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強,尋找替代建築方式變得越來越緊迫。

最好什麼都不要建? – 對許多人來說,這似乎是對當下永續發展問題的解答。至少,這是第18屆建築雙年展傳達出的訊息。

社會和生態話題是今年的焦點(中國國家館大型代表性建築的宏偉模型是少數的例外之一)。 儘管國家展覽館的策劃是獨立於整個展覽的,但許多國家館都完美地融入了這屆雙年展的整體概念。

美麗和搶眼不再是重點,永續才是關鍵。其中,「行星正義」(planetary justice, 即以實證分析地球系統深刻變革背景下「正義」的概念)也是要點。與以往的雙年展不同,2023年,來自非洲或關乎非洲大陸的作品受到極大關注。

美正在被重新定義:它不再是由或年輕或資深的建築明星設計的弧形造型或搶眼外牆。

在世界最大的建築盛會上,就算是紐約哈德遜城市廣場的摩天大樓鈦合金外牆,也僅僅是在關於非洲山區景觀的開發和環境破壞的主題討論中被提及了一次。

西班牙建築師Andrés Jaque及其政治創新辦公室與南非的政治活動家合作完成了這個主題專案。

在雙年展威尼斯軍工廠展廳裡,大顯示器上的專案調查結果:原料的取得有嚴重問題。這個結論配有駭人的圖像和文字作為佐證。

今年的雙年展總策展人Lesley Lokko想要傳達的訊息很明確:並非所有閃閃發光的東西都是美麗的。美更多存在於全面的思考和審慎的行動中。

纽约曼哈顿哈德逊广场建筑群:用于建造这些摩天大厦外墙的材料来自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的矿山。
紐約曼哈頓哈德遜廣場建築群:用於建造這些摩天大廈外牆的材料來自辛巴威和納米比亞的礦場。 Keystone

不再興建?

對於建築雙年展的許多參與者來說,意識到這一點意味著他們不再想設計新的專案,而是改造現有的建築。

在這一點上,瑞士館的作品並非一枝獨秀。在2023年雙年展上,看不到往年展覽中紀念碑式的模型,取而代之的是刻意留下的縫隙和空白,以及大量等待進一步加工的材料堆。

另如,以色列館被封起來了。資料中心的噪音從牆壁傳出。配套出版物標有 “從雲到地”(cloud-to-ground)的詩意標題,討論也圍繞這一主題展開。

其他展出作品則著重於基本的建築材料。由於對黏土建築的獨到見解,巴西國家館獲得了雙年展金獅獎。

在德國館,參觀者可以檢索去年藝術雙年展上的建築材料,後者以醒目且有序的方式一一排列。而美國館則以塑膠為主題(當心那裡泡沫塑膠燒焦的刺鼻氣味)。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展覽館主題為老木材和皮革的淨化處理(這裡也要當心氣味),而日本館專案專注於從環境中的天然材料中提煉氣味(呼氣、吸氣-感官可能會被再次啟動)。

在此基調之下,建築師的環保意識首先表現為一種罪惡感,似乎他們為繼續使用建築材料而感到羞愧。甚至於,就連參加雙年展,也讓他們感到抱歉。

沒有國家館的未來?

建築依然是必要的。但是,各國展覽館散佈在一個有圍牆的公園裡-這樣的建築雙年展還有舉辦的意義嗎?花園本來可以有另一個用途:對於深受大眾旅遊氾濫之苦的威尼斯居民(也包括遊客)來說,這個公共花園將是一處絕佳的休閒空間。

鑑於這一意見,奧地利年輕的建築設計事務所Akt與維也納著名建築大師Hermann Czech共同發起了一項計劃:花園廣場應該向周圍的居民區開放!

奧地利館的選址恰好應和了這個想法。與直接位於Giardini花園主展覽館入口處的展覽館截然不同,奧地利館位於北邊較遠處的聖埃倫娜島。

在那裡,可以走上臨時安裝的樓梯,眺望牆外的景色。展覽館外牆和公園圍牆之間雜草叢生的狹窄地帶也可一覽無遺。

樓梯並非通往居民區,而是止於邊界:無論是雙年展主辦單位和市政當局都沒有批准奧地利國家館連接展覽館和住宅區的通道計畫。

2023年建築雙年展奧地利館外景。該展覽館由建築師事務所AKT設計。
2023年建築雙年展奧地利館外景。該展覽館由建築師事務所AKT設計。 Keystone

瑞士在不觸及外部空間的情況下為鄰近的展覽館開闢了一條通道;而瑞士東邊的鄰國甚至要求搭建一座通往Giardini花園外部的橋樑。

雖然這項計畫沒能得以實現,但奧地利國家館內未完工的建築工地和對「衝破邊界」創意過程的記錄都很令人印象深刻-這又未嘗不是最有勇氣的參與。

名為「參與/參加」(Participazione/Beteiligung)的奧地利展覽館活動也會跨越Giardini花園的圍牆,在大型建築展之外的居民區舉行。

(譯自德語:郭倢)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