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攝影師鏡頭中各國邊境的變遷
瑞士是一個內陸小國,許多瑞士人生活中或多或少會接觸到邊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邊境封鎖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瑞士攝影師羅傑·埃伯哈德(Roger Eberhard)用三年多的時間拍攝了世界各地的邊境照片,賦予這本照片集特別的意義。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這位來自蘇黎世的藝術家和出版人表示,他想出一本關於邊境的書,用視覺化語言講述“不斷變化的萬千世界圖景”。埃伯哈德認為國界會“不斷演變”,與政治息息相關,比如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國家數量出現明顯改變。
如今入境禁令、邊界牆和大規模移民問題時常佔據全球新聞頭條,埃伯哈德希望他的攝影作品能讓人們深刻感受到“這些人類工程的瞬息萬變”。
他周遊列國,拍攝了“人類疆土”相關的照片,並於2020年3月出版。他希望表現地圖上的國界在現實之中有時會變得模糊、移動或延展,因此,他選擇的拍攝地點要麼邊界發生了變化,要麼邊界消失,有時甚至國界兩邊的國家都不復存在了。
每張圖片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詩意地講述了歷史上某個時期某個地點發生的事情,並展現了政治或氣候變化會如何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瑞士有兩個地點符合他的標準:西南部瓦萊州的弗格薩特爾(Furggsattel)山口就是其中之一。另一個是瑞士東部的埃爾山(Ellhorn),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為瑞士人關注的焦點。
二戰期間,瑞士希望將鄰國列支敦士登納入其國防計劃,因為它的位置非常適合用於進攻瑞士邊境。由於當時與德國的關係,列支敦士登不願加入瑞士的國防計劃。最終,經過談判、財政和領土補償,列支敦士登允許瑞士在多個具有戰略和軍事意義的地點布防,其中包括巍峨的埃爾山(如圖所示)。自1949年起,這座海拔758米的山峰劃歸瑞士市鎮Fläsch管轄。
羅傑·埃伯哈德 (Roger Eberhard)生於1984年,曾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布魯克斯攝影學院和蘇黎世藝術大學學習攝影。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