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巧克力的未来发展趋势

swissinfo.ch

巧克力广为人爱,而且对经济萧条也具有免疫力。它一直为生产商和消费者们营造着美好的前景。但是,即使人们预计销售要继续增长,巧克力生产面还是临着新的挑战。

根据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KPMG)的报告,在已经成形的市场内,充斥着“巧克力影响健康”的担忧。个性化巧克力产品风靡市场-新消费者们的口味可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许多公司都力争在迅速变化的市场中处于优势,”报告指出,“这就需要生产适合当地人口味、按需而产,而且要不断推陈出新,巧克力厂家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绝非易事。”

巧克力和瑞士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已是老生常谈,瑞士人每年人均消费量(11.9公斤)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这并不是没是有渊源的。

 

巧克力制作艺术最初是从意大利取的经,后来瑞士自己发明了牛奶巧克力。

瑞士也是全球最大的巧克力生产商百乐嘉利宝(Barry Callebaut)的基地,该公司创造大量配方,生产商们通过将该公司的配方和其他各种原料结合,从而生产出各种成品。

神奇又精彩

去年,瑞士生产的巧克力达到了17.6万多吨,营业额达到17亿瑞郎。瑞士莲(Lindt & Sprüngli)在世界高档巧克力中知名度最高;瑞士三角巧克力Toblerone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食品巨头雀巢(Nestlé)生产的一些条形巧克力最畅销,包括奇巧(Kit Kat)系列。

据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分析,为了未来的产业兴旺,各巧克力公司必须清除3道障碍:可持续性发展、创新和健康问题。那么,面对全球市场的不断变化,瑞士巧克力生产商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百乐嘉利宝每年用在产品研发上的费用约为2000万瑞郎,他们已经找到了防止巧克力融化(尤其适合气候炎热的国家)的革新方法,并已研制出无糖巧克力。

尽管不是所有人都相信跨国公司真的会尽很多义务,雀巢公司还是投入时间和资金,来提高种植技术以及改善种植园工人的工作条件。

雀巢公司兴致勃勃地把奇巧产品带到了日本,在那里,该公司生产了约200种限量版、口味独特的巧克力,比如说黄豆口味、绿茶口味、西瓜口味和红薯口味。该公司的甘椰(Cailler)奢华系列也立足于高档产品市场,这使得为顾客建立个性化口味产品成为可能。

高档巧克力愈发受宠

在许多国家,人们越来越担心巧克力会引起肥胖,生产商们已经将解决这个问题纳入了考虑日程。和2010年相比,瑞士去年迷你装巧克力的出口迅速上升了30%。

在瑞士生活的独立食品顾问James Amoroso认为,对于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或者监管部门的考验,瑞士巧克力工业的领军者们不必过于担心。

“生产商们把生产线低附加值成分进行外包的增长势头,为百乐嘉利宝带来了利润。”他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

“他们也得利于不断变化的消费模式,因为他们是根据顾客需要,进行量体裁衣式配方。人们的需求越不同、越多变,对百乐嘉利宝越有利。”

和大众市场产品相比,高档巧克力的消费增长势头越来越盛,Amoroso补充道,“如果人们可以意识到,吃巧克力应该是为了偶尔犒劳一下自己,而不是放开胃口大量食用,那么高档巧克力发展的趋势就会继续下去。”

和不发达国家的中等工薪阶层相比,中国富有消费者的平均比例要高些,所以高档巧克力在中国的销售量更大。

在Amoroso看来,在许多国家,人们越来越担心吃巧克力对健康无益。而凭借其在全球高档巧克力市场中的地位,瑞士莲不太可能受到冲击。“消费者们可能要犹豫是否该吃第二条玛氏巧克力(Mars),但是他们依然会购买一盒高级巧克力作为礼物,或犒劳自己。”他说。

一颗金星

并不是只有大型巧克力公司才会在巧克力市场的新机遇中获益。

于2010年建厂,刚起步不久的myswisschocolate(我的瑞士巧克力)公司,目前拥有来自全球32个国家的3万名客户,消费者们可以在网上设计和订制条形巧克力。

“人们确实存在着这种愿望:能有一款独一无二的产品专为自己量身设计,”公司总裁Sven Beichler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

客户可以从该公司4.5亿种不同的组合中进行选择,定制他们自己的条形巧克力,其中有辣椒口味、玫瑰花口味,还能对印到可食用糖纸上的图案进行选择。除了巧克力本身,最受欢迎的还有23克拉的金箔糖纸。

“这表明,人们舍得在高档个性化产品上花钱”, Beichler说,“酒对人的身体不好,但这不会阻止人们享用美酒。秘诀就是小剂量饮用,去真正享受这种过程。”

19世纪,瑞士的企业家们通过到意大利旅行,学会了制作巧克力的工艺。

1819年,让-弗朗索瓦·甘耶(Jean-François Cailler)在沃州沃韦(Vevey)附近的Corsier开了一家巧克力厂。一个世纪以来,这家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后来于1929年与食品巨头雀巢合并。

其他的瑞士巧克力厂也纷纷效仿,1826年,菲利普·叙沙尔(Philippe Suchard)建立了自己的产业;1845年,鲁道夫·史宾利-阿曼(Rudolf Sprüngli-Ammann)建立了瑞士德语区(苏黎世)第一家巧克力厂。

1879年,鲁道夫·莲(Rodolphe Lindt)在伯尔尼创立了著名品牌“瑞士莲”,最初的入口即溶的巧克力就是由他发明的,后来他把自己的厂子和配方卖给了鲁道夫·史宾利。

1908年,特奥多尔·托布勒(Theodor Tobler)创立了著名的Toblerone瑞士三角形巧克力,成分包括蜂蜜和果仁。

亨利·雀巢(Henri Nestlé)婴儿食品公司于1904年进军巧克力行业,现在该公司生产的一些巧克力已成为最畅销品牌,比如说奇巧。

一直以来,瑞士的巧克力厂都开发了自己宝贵的新产品。1875年,在Caillard工作时,丹尼尔·彼得(Daniel Peter)发明了牛奶巧克力。

根据瑞士巧克力制造商联合会(chocosuisse)统计,瑞士去年生产了176’332吨巧克力(基本上和2010年持平)。

去年,瑞士进口的巧克力占34%,出口约占60.4%。

主要是受到瑞郎坚挺的影响,瑞士巧克力销售额减少了3.1%,达到17亿瑞郎。

瑞士人均的巧克力消费量为11.9公斤,为世界之最。

(译自英文:薛伟中)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