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黎世-当代艺术的福地

一向被认为是经济大都会的苏黎世,其实也是瑞士当代艺术之都:整修一新的Löwenbräukunst当代艺术中心可谓是画廊、博物馆、出版商和书店的大汇总。
70、80年代工业领域数以万计的失业员工,为很多西方城市带来了沉重后果,苏黎世也不例外。无论是在城市北边的Oerlikon,还是在西边,大大小小的工厂纷纷关门停产。
今天,这些地区已经成为超现代建筑林立的“新Oerlikon“和“苏黎世西区”。生态学家出身的市政府成员Ruth Genner形容说,这些地区就是“破茧而出的蝴蝶”。
这番话是她在《艺术与城市》(Art and the City)展览开幕式上的有感而言。《艺术与城市》是Löwenbräukunst当代艺术中心在闭门维修2年之后的首次文化活动。而负责工程的是Gigon/Guyer et ww建筑设计工作室。中心于8月末正式开业。
艺术对苏黎世西区的“占领”始于80年代-画廊“进驻”别有特色的空旷厂房,闲置的车间气氛陈旧,却十分“帮衬”该时期的艺术品。1996年,米格罗(Migros)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及一些画廊搬进Löwenbräu老啤酒厂,令旧厂房华丽变身为艺术区。
从一开始,苏黎世艺术中心的名气就一路飙升。如今,这座利马特河(Limmat)边的都市成为无可争议的瑞士当代艺术之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虽然巴塞尔有Art Basel艺术节,但其画廊数量有限;而日内瓦则更侧重珠宝业。
苏黎世传统和“巴塞尔模式”
瑞士《艺术讯息》(Kunstbulletin)杂志的主编Claudia Jolles说道:“90年代,各地的画廊数都在增长,不光是苏黎世。”但苏黎世有着栽培艺术的传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艺术家都来到利马特河畔工作生活。这里艺术市场兴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位专家透露,Löwenbräukunst艺术中心如今扮演了先锋角色。“苏黎世的博物馆和画廊汇集于一处,在国际买家眼里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优势,而且飞机场就在旁边。”
一开始,私人赞助对市场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进入到第二阶段后,拥有社会民主党和绿党成员的苏黎世市政府积极加入进项目,鼓励“艺术创新型经济”。苏黎世艺术市场创造的价值占了城市生产总值的7.7%,大大超出瑞士平均水平4.2%。Ruth Genner表示:“我们想给城市带来新的平衡,不光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随处可见的艺术生活。”
画廊博物馆“同一屋檐下”
Löwenbräukunst当代艺术中心里,巴塞尔人Maja Hoffmann通过她的Luma基金为艺术活动提供场地并为策展人提供赞助等等,这也起了关键推动作用。有人说,这一赞助给利马特河边带来了一股“巴塞尔风”,确切地说就是低调的、倾向风险的私人赞助模式。通常,苏黎世的传统赞助商都是企业,更重视保值,更爱炫耀。
Claudia Jolles说:“画廊和博物馆共处一处,创造了新鲜活力,它给苏黎世带来‘文化都市’的新面孔。另外,对于那些喜欢参观博物馆、但对走进画廊心存顾虑的公众来说,这种画廊、博物馆交融的设计再方便不过了。”
对手朋友
大型国际画廊及艺术机构(比如,Eva Presenhuber、Hauser & Wirth和Bob van Orsouw等画廊),加上在非主流市场实力强劲的年轻艺术家(比如,来自沃州的Jean-Claude Freymond-Guth)-这一强强联手构成了“传统和现代”这对平行价值的和谐共存。
对苏黎世的其他画廊来说,焕然一新、名声在外的艺术中心会不会是个威胁?“正相反,”Claudia Jolles解释道:“参观者反而会更多!苏黎世有很多小圈子,非主流圈子内部充满活力,它的生命力远未消退,其中的一些艺术家地位巩固,这个市场一直在进行着新陈代谢。”
画廊主Mark Müller活跃在非主流圈子里,他决定不租驻Löwenbräukunst的场地,而是在距艺术区5分钟的地方扎下了根。他解释说:“在我眼里,这里租金水平很吸引人,而且我其实也想保持些距离。这样,我们既可以因为Löwenbräukunst中心的人气而“沾光”,而且,来我这里参观的客人又不会是偶然而来。”
从日内瓦到巴塞尔,苏黎世瑞士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位得到了承认。日内瓦Phillips de Pury & Company 画廊的Katie Kennedy Perez认为:“私人赞助商并不期冀公共机构大包大揽,私人的支持对苏黎世当代艺术的发展影响巨大。当然,公私合作的协同效应也起了非常有益的影响。日内瓦的Quartier des Bains协会也是如此运作的。”
1890 – 1986年:很多饭馆在苏黎世西边的利马特街(Limmatstrasse)270号开张。Hürlimann饭店于1986年关门。
1996年:1985年创建的艺术厅(Kunsthalle)定址在饭店旧址,这里有由Thomas Ammann、Alexander Schmidheiny以及其他几个画廊共同建立的Daros展藏。
2011年:Löwenbräukunst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在苏黎世市成立。2700万瑞朗的注册资本分为3等份。3个持股方以6500万瑞朗的价格从房地产集团PSP手中购买了扩建、并整修一新的艺术中心,
2012年8月底:当代艺术中心正式开业,这里的艺术机构包括:
– 米格罗当代艺术博物馆(Musée Migros pour l’art contemporain)
– 艺术厅(Kunsthalle)
– Hauser & Wirth画廊
– Luma Westbau/POOL etc.
– Eva Presenhuber画廊
– JRP艺术出版商
– Freymond-Guth Fine Arts画廊
– Bob van Orsouw画廊
(译自法文:郭倢)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