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軍火貿易:把瑞士中立當作商業策略

瑞士有多項公民動議均要求瑞士公司遠離軍用物資業務。圖為2009年一項名為“向出口戰爭物資說不”的動議海報。
瑞士有多項公民動議均要求瑞士公司遠離軍用物資業務。圖為2009年一項名為“向出口戰爭物資說不”的動議海報。 Keystone / Arno Balzarini

對於瑞士的軍用物資經濟來說,中立在大多數情況下僅意味著要向所有國家提供盡可能同樣多的戰爭物資,又或者同樣少的,抑或是一個都不給,以避免激怒法西斯的獨裁者們。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近代早期歐洲曾流傳著這樣的話:瑞士的士兵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可以拿敵人肚子上的肥油擦皮鞋。來自阿爾卑斯的士兵們踏遍歐洲戰場和殖民地,瑞士總共派出過150萬的士兵。如今瑞士不再出口士兵,而是出口戰爭物資。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瑞士军火工业如何从乌克兰战争中获利

此内容发布于 产线奋力追赶节奏、股票市场价格飙升、来自欧洲各地的需求激增:对于瑞士军工企业而言,因乌克兰战争引发的全球重整军备是一场意外的收获。

更多阅览 瑞士军火工业如何从乌克兰战争中获利
“一方面殺人;另一方面又在救人”。日內瓦的諷刺雜誌《 L’Arbalète》在1916年寫到。
“一方面殺人;另一方面又在救人”。日內瓦的諷刺雜誌《 L’Arbalète》在1916年寫到。 DR

瑞士佔國際軍用物資貿易的比重非常小:在2018-2022年間僅佔0.7%;而同一時期美國的市場佔有率是40%、俄羅斯16%、中國5%。戰爭物資在瑞士總出口額度中的比例也不到0.5%。

然而作為一個本應遠離軍事貿易的中立國,卻在戰爭中牟利,這點被當作假仁假義經常受到批判。然而早在17世紀正是得益於中立這一重要原因,瑞士才得以向參戰各方輸送兵力和作戰物資。即便在1918年後,對於方興未艾、已具備出口能力的瑞士軍工企業來說,中立也是利大於弊的。

1907年《海牙公約》中的兩項公約對中立予以明確規範,禁止中立國出口由國家企業生產的軍用物資,而私營企業僅需履行平等義務。

瑞士恪守該公約至今(德)外部链接:如果不允許向俄羅斯供貨,那麼也不允許供給烏克蘭。

中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也影響著瑞士與戰敗國之間的關係。 《凡爾賽和約》禁止德國和奧地利生產任何種類的軍工產品,因此這兩國將軍工科技移交給了中立國。

相关内容
瑞士最大的军工企业包括Ruag和Sig Sauer

相关内容

瑞士武器出口创历史新高

此内容发布于 2022年,瑞士向60个国家出口的坦克、武器及其他战争物资总价高达9.55亿瑞郎(约合70亿人民币),比前一年多出近三分之一,创下迄今为止最高的武器出口记录。

更多阅览 瑞士武器出口创历史新高
相关内容
protest against arms policy

相关内容

瑞士武器军火如何最终流入冲突地区?

此内容发布于 根据近期多家媒体报道,在饱受战火蹂躏的也门被曝发现了瑞士枪械武器,无独有偶,沙特阿拉伯也在也门冲突中使用到了瑞士制造的武器装备。那些军火,怎么可能会从中立国瑞士-一个素来喜好强调其人道主义传统以及对人权给予尊重的国家-流入冲突地区呢?

更多阅览 瑞士武器军火如何最终流入冲突地区?

歷史學家、瑞士戰爭物資貿易史專家Peter Hug表示,由此瑞士的軍工業才發展起來。從1938年起聯邦委員會迫於一項公民動議的壓力才開始對戰爭物資進行原則上的管制。然而Peter Hug介紹說,實際上的監管非常鬆懈:“國防部非常不願意履行審批義務,且很少過問。”

二戰期間瑞士出口了100億瑞郎的武器彈藥,1941年軍工產品竟佔了總出口額的14%。 Peter Hug說,根據獨立的二戰專家委員會數據,瑞士的主要出口對像是德國及其盟友,其比例佔84%,其餘的16%協約國及中立國各佔一半。

還有如精密機械、滾珠軸承和機床等可用於製造武器和支援軍隊的重要戰爭物資,這些都是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也大比例地出口給了德國。

1943年英國外交部長Anthony Eden警告說:“瑞士出口給德國的每個瑞郎的軍用物資,都延長了這場戰爭。”還有與德國糾纏不清的銀行業,這些都強化了瑞士在二戰中厚顏無恥牟利的國際形象。

沒有道德上的中立

瑞士就是帶著這樣破敗的名聲進入了冷戰。那時的中立也並不純粹:因為在一個分裂的世界裡,瑞士明確地站在了西方社會一邊,這樣它的武器出口就不可能做到不偏不倚。

1968年傳出了一條被坐實的醜聞,瑞士兵工廠Oerlikon-Bührle利用假聲明向內戰地區輸送了武器。一項公民動議要求為瑞士的武器出口下禁令。雖然該動議未獲通過,但聯邦還是頒布了與軍用物資有關的一項新法。今後瑞士不允許向即將或正在發生戰爭的地區出口武器。

Hug稱,自那時起瑞士才開始對戰爭物資的出口進行仔細審查。 “然而當時的評判很鬆”,似乎只要不招致其他歐洲國家的反對,聯邦政府就會批准向其輸送武器,這種態度保留至今,Hug說。

即使冷戰期間瑞士的中立也依然在為其合法從事軍火買賣保駕護航:“我們並非世界警察,”聯邦外交部的發言人、中立政策的核心戰略家Rudolf Bindschedler在1976年表示,“瑞士作為中立國,並不能輕易對武器出口說不。”那時向阿根廷政府提供從重水到鈽產品等一系列物資的行為遭到了批評,因為國際社會懷疑阿根廷要製造原子彈。

只要出台一紙禁令禁止出口,瑞士的軍火企業就會想出曲線救國的方法,例如頒布許可證。就拿SIG公司來說,並不會直接向智利的軍事獨裁政府輸送衝鋒槍,而是提供圖紙和機器,讓他們在當地生產、組裝,瑞士靠專利執照賺錢。

直至今日人們依然爭論不休,何為法律規定的軍用物資,什麼又不是。例如皮拉圖斯的軍事教練機,它不能民用,因為太過昂貴。但當聯邦委員會於90年代提出其應受制於《戰爭物資法》時,卻又遭到了議會的抵制。所以我們才屢次看到皮拉圖斯的飛機被裝上了武器。

那麼誰是軍工企業的最大靠山呢? Peter Hug乾巴巴地說:“保守黨派的遊說團。”

1996年再次迫於公民動議的壓力,瑞士嚴化了戰爭物資法,並額外新增了《物資管制法》,針對“特殊軍事物資”和“軍民兩用物資如ABC-防護服、教練機和GPS定位系統”的出口進行了管制。

然而自2009年起法律有了鬆動趨勢:一方面是因為選民在投票中表現出了對軍用物資工業的支持;另一方面冷戰結束後瑞士軍隊在本國的購買力急轉直下。

弗朗哥“帶來的”和平主義

隨著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半島,歐洲的整體氣氛都發生了變化。 “自此整個北半球的軍事支出都在大幅增長。在這股浪潮之下,聯邦委員會也放鬆了審批,”Hug說。早在2013年軍備的遊說團體就抱怨說“瑞士的安全產業不受重視”。

2016年聯邦委員會在出口管控方面作出巨大讓步,決議向已介入葉門戰爭的沙烏地阿拉伯提供戰爭物資。聯邦委員會表示,從法律上來說國內戰爭不同於兩國間爆發的戰爭。至於2022年瑞士為何又向參戰的沙烏地阿拉伯出口了1.2億瑞郎的戰爭物資,卻不肯給烏克蘭分毫,這點讓許多人費解。

這並非瑞士頭一次面臨類似的窘境,1946年聯邦委員會全面禁止瑞士出口戰爭物資,這倒並不是在告慰歐洲戰場的亡靈。二戰即將結束時,Bührle為法西斯的西班牙政府運去了大砲,因為德國已經買不起大砲了。聯合國稱這樣的供給“威脅了和平”,所以下達了禁運令。瑞士面臨著巨大壓力,為了不因“針對單方的武器出口禁令”而惹惱弗朗哥,聯邦委員會決定全面禁止武器出口。

Hut認為這是與目前情勢相仿的先例:“這一對弗朗哥的屈從並未被和平主義者所認可,他們就此舉起了要求全面禁止武器出口的大旗。”雖然在一場赤裸裸的侵略戰爭中,該禁令往往會被侵略者所利用,而讓被侵略者吃虧,儘管後者-如同聯合國憲章所述-是在尋求正義保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