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单身年轻女性申请签证有多难

要想获得瑞士的签证章可不容易 swissinfo.ch

媚是一位年轻的菲律宾女性,在远离首都马尼拉的省份生活。她羞怯、勤劳,现在除了工作以外,还在家里照顾着83岁的姥姥。

为了感谢对姥姥的照顾,居住在苏黎世的阿姨邀请她到瑞士旅游,然而尽管有瑞士姨父的邀请和担保,她依然得不到前往瑞士的签证。

年轻女性、无婚姻无子女、无固定收入,这样的人要想申请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瑞士、北欧等发达国家的签证都不太容易,移民局往往会由此推断:她可能会滞留在这里。

媚的故事

据瑞士的《每日导报》(Tages-Anzeiger)报道,媚曾经接受过文秘的培训,之后和兄弟一起开了个小店,生意挺好。不料店主想自己赚钱,于是从姐弟二人手中收回了店。

自此这位22岁的女性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又陷入了贫困。她开始在快餐店工作,工余还要照顾已经83岁的姥姥。她从未出过国,只在电视上见过外国的模样。

来自瑞士的邀请

不久前,她接到了来自瑞士的邀请。原来她的阿姨洛莉塔很久以前就认识了一位苏黎世人,并与之相爱,之后成婚,如今已有12载。她已经搬到了苏黎世,和她的丈夫共同生活在苏黎世高原地区。

2010年夏,这对夫妇希望邀请媚到瑞士来旅游,“为了感谢她在菲律宾长期照顾着我太太的母亲”,她的姨父这样说。媚最多在这里停留3个月,她的姨父一位图表技术员已经决定在这段时间休年假,这样可以好好带外甥女在瑞士转转。他们也是这样对待其他亲戚的。

未获签证

然而媚只能留在菲律宾,因为瑞士驻马尼拉使馆没有为她签发签证,她姨父的努力也白费了。瑞士联邦移民局在书面回复中写到:他们担心媚会离开菲律宾留在瑞士,“她来自从经济角度看,移民倾向比较严重的地区”。

媚仅仅因为年轻单身就被拒签了吗?据《每日导报》7月1日第17版苏黎世地方版报道,移民局在给该报记者的回信中写到:“年轻单身,在本国没有家庭和职业等约束的人,经验证明,比那些有紧密家庭关系和职业义务的人有更高的移民风险”。“年轻无紧密亲属联系的人群,更容易长期离开祖国”。

再次无功而返

媚的姨父对政府的忧虑持理解态度,因此他向移民局寄去了经过公证的声明,表示一定会负责将外甥女送出瑞士。然而令他不满的是,移民局对他这位瑞士公民并未给予足够的信任。

“我们并不怀疑,M(省略)先生很有声望,但他并不能为他客人的个人行为全权负责。这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事实上都是不可行的,”移民局这样书面回答。

他出示了回程飞机票订单、媚的旅游保险、他本人的工资单、无债务证明,但都于事无补。“到底还需要什么,”他问道。

不是个例

对瑞士人来说,出示以上的这些证明已经很不可思议,太官僚了,但对已经申请过瑞士签证的外国人来说,这其实只是最基本的。

在某婚宴上,蕊(化名)谈起了她的签证经历。作为新娘最好的闺密,她被新人从中国邀请到瑞士参加好友的婚礼,然而因为未婚又很年轻,她第一次被拒签了,尽管瑞士新郎保证负责蕊旅行的所有开支。所幸经过努力,补齐一些资料后,她再次申请终于如愿来到瑞士。

对亚洲女性来说,年轻、未婚确实是申请瑞士乃至欧洲签证的“障碍”。媚的姨父没有放弃,打算继续邀请他太太的亲戚来瑞士旅行;我们也只能祝他们好运。

瑞士资讯swissinfo及《每日导报》

去年瑞士驻马尼拉使馆共收到3000-7000份签证申请,但竟有8%-14%没有获得批准。其余入境者到底有多少人滞留瑞士,联邦移民局并没有具体数字。

移民局表示,完整的人员返回统计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难以作出。

对获得瑞士签证的中国人来说,回国后有个别要求要到瑞士驻华使领馆去消签。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