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對俄實施外交孤立策略,國際日內瓦進退維谷

3月1日,在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舉行人權理事會第49屆會議期間,在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預先錄製的影片開始播放時,烏克蘭大使和眾多國家的外交官紛紛退場,以抗議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
3月1日,在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舉行人權理事會第49屆會議期間,在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預先錄製的影片開始播放時,烏克蘭大使和眾多國家的外交官紛紛退場,以抗議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 ©Keystone / Salvatore Di Nolfi

在日內瓦,俄烏戰爭促使西方將俄羅斯排除在一些國際論壇之外。各國外交官希望藉此明確表明態度,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但有些人擔心這一策略可能會適得其反。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在過去的一個月裡,各國紛紛對俄羅斯表示不滿,國際日內瓦一向平靜的氛圍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日內瓦的38個國際組織中,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成為了優先重要的議題。隨著戰爭的持續,俄羅斯在許多會議上被日漸孤立。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部分會談已不再邀請俄羅斯參加。該國也失去了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觀察員國地位。最近,國際勞工組織(ILO)決定在停火之前暫停對俄合作。

英國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大使西蒙·曼利(Simon Manley)告訴法新社:“俄羅斯面臨的孤立在不斷加劇。現在是時候結束這種野蠻的侵略了,這違背了國際勞工組織的全部價值觀。”

歐盟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團的一名歐洲外交官向瑞士資訊swissinfo.ch證實,他們現在拒絕與俄羅斯代表團成員進行雙邊會談。

那麼未來在國際日內瓦,俄羅斯將如何與其他國家合作對話呢?俄羅斯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也是大多數國際組織的重要參與者。如果多邊談判過程中各方分歧持續加大,正在進行的談判可能會陷入僵局,有關協議可能會破裂。

不露聲色的外交抵制

人權理事會是聯合國機構之一,俄羅斯作為當選成員的身份遭到質疑。幾個聯合國會員國以及30個非政府組織呼籲將俄羅斯排除在人權理事會之外。

“很明顯,關於將俄羅斯排除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之外的討論很多……英國和部分歐盟國家給予了相當程度的支持,而且非政府組織在力推中止其成員資格。獨立人權智庫“環球權利組織”(Universal Rights Group)主任馬克·利蒙(Marc Limon)說:“人權理事會中的一個成員正在實施嚴重和系統性的人權侵犯行為,這不僅可笑,還極大地破壞了理事會的公信力。 ”

主張剔除俄羅斯的人認為,人權理事會的公信力受到了威脅。

“中止俄羅斯的成員資格會對人權理事會造成怎樣的影響?這將是一件好事,因為這表明人權理事會堅持其原則。老實說,我認為這是俄羅斯唯一會重視的事情,”利蒙補充道。

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儘管絕大多數理事會成員投票決定成立烏克蘭人權狀況調查委員會,啟動理事會最為嚴格的調查程序,但這並不意味著會有同樣多的國家同意中止俄羅斯的成員資格。

譴責俄羅斯的入侵活動和中止俄羅斯的成員資格是兩碼事。中止俄羅斯的理事會成員資格需要聯合國大會以三分之二的多數票通過,目前看來似乎可以實現,但有外交人士表示,這暫時不太可能發生。

“我不認為我們遭到了孤立,”俄羅斯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大使根納季·加蒂洛夫(Gennady Gatilov)在一次記者會上說,“有不少國家支持我們的立場,比如說中國、印度和其他一些國家。”只有俄羅斯和厄立垂亞投票反對成立烏克蘭人權狀況調查委員會。俄羅斯最大的兩個盟友中國和印度投了棄權票。

加蒂洛夫稱,許多國家在美國及其盟友的壓力下不得不支持烏克蘭。

“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國家完全同意美國及其盟友的政策,”這位俄羅斯外交官補充說。

外部内容

(▲烏克蘭大使葉夫根尼亞·菲利佩科(Yevheniia Filipenko)在俄羅斯外長講話時帶頭退場,歐盟、美國、英國、日本和其他國家的代表也離開了會場。只有俄羅斯、中國和委內瑞拉等少數國家代表留在會議室裡。)

不滿情緒漸漲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也在世貿組織激起了強烈反響。包括歐盟、美國、英國和日本在內的共14個代表團於3月15日發表聲明,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侵略,稱其“嚴重違反了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他們同意取消對俄羅斯的最惠國待遇(MFN),同時暫停審核白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的申請。最惠國待遇是多邊貿易體系的一項原則,確保所有成員之間的平等貿易。

次日,俄羅斯做出回應。一份官方聲明指出:“我們對世貿組織的事態發展深感不安, 有關行動或將導致基於規則的多邊貿易體系分崩離析。”

對俄外交封鎖不再限於常規操作。俄羅斯已被踢出世貿組織先進國家團體協調小組。歐盟和美國認為,世貿組織的核心價值觀更為重要,因此將不再把俄羅斯納入這一非正式小組。

“將俄羅斯逐出該小組當然不僅僅是像徵性舉措,但實際上的確對貿易沒有直接影響。我們在小組裡談論的不是關稅問題,更多的是世貿組織的內部事宜,”歐盟駐世貿組織代表團的發言人表示。

世貿組織有四個區域經濟團體:非洲團體、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團體、亞洲發展中國家團體和先進國家團體。先進國家團體負責理事會和委員會主席提名的協調工作,包括每年在先進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成員之間進行輪換提名。該團體的代表參加“綠屋”會議,少數國家在會議上交換意見,以便在達成協議之前形成共識。

該協調小組由包括瑞士在內的11國代表團組成,但不包括中國。其正式成員國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歐盟、冰島、日本、列支敦士登、新西蘭、挪威、瑞士、英國和美國。俄羅斯是其聯繫國。

削弱多邊主義

但有些人認為,孤立俄羅斯只會削弱聯合國和其他多邊組織的作用。

“將俄烏戰爭泛化成為全球層面的矛盾對抗,根本不符合西方的利益,”冷戰專家、前日內瓦國際關係及發展高等學院(Geneva Graduate Institute)國際歷史和政治學教授安德烈·利比希(André Liebich)說。他認為,試圖將俄羅斯排除在國際日內瓦體系之外,不會給西方帶來任何長期利益,因為俄羅斯是一個全球參與者。

他解釋說,孤立俄羅斯只會阻礙國際組織的工作,並削弱多邊主義。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聯合國成員國在拉夫羅夫發言期間退場是錯誤的做法。”他指的是3月1日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在人權理事會發言期間多個國家的代表紛紛退場。

對世貿組織來說,距離計劃於6月舉行的部長級會議還有三個月時間,但該會議已然缺乏政治動力,上述舉動可能會使世貿組織的最高決策機構更難達成共識。

對俄羅斯軍事入侵烏克蘭的譴責正在蔓延到日內瓦其他國際組織的會議上,即使相關機構與俄烏衝突沒有直接關係,烏克蘭局勢也不在其議程上。 3月14日在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上,烏克蘭和俄羅斯的代表就俄烏戰爭發生了爭執。在會議上,幾個西方國家也在開幕致辭中譴責了俄羅斯的侵略行為。

3月8日,由23個成員國組成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理事會決定支持烏克蘭籍科研合作者及其科研活動,同時暫停俄羅斯的觀察員國地位,不再與俄羅斯開展新計畫合作。

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士和英國等正式成員國為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提供資本支持且支付其計畫運作成本,並在理事會中擁有代表權,負責關於該組織及其活動的所有重要決定。但包括歐盟、美國、日本,以及3月8日前的俄羅斯在內的觀察員國祇可以出席理事會的公開會議,但不具投票權。印度、巴基斯坦、烏克蘭等聯繫國可出席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理事會、財務委員會和科學政策委員會的會議。這些國家的國民有資格與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簽定短期合同,其企業有資格參與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合同計畫的競標。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運作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目前,參與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計畫-包括世界上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 的科學家中,俄羅斯人數量最多。各項措施已被收緊,該研究中心的多個計畫都可能會延遲。 3月25日,有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科學家參與的合辦計畫與活動或被暫停,或被取消。截至目前,共有來自27所俄羅斯學術與科研機構的逾1100名科學家參與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計畫。

該中心的一位發言人告訴瑞士資訊:“我們正在研究此事對科研工作產生的影響,目的是要最小化對我們的科研人員及科學的影響。”

是歷史重演,還是書寫新篇?

雖然現在評估俄烏戰爭對聯合國機構的影響還為時過早,但當前的緊張局勢容易讓人聯想起二戰前的情形。 20世紀30年代,在日本入侵中國和蘇聯入侵芬蘭之後,部分成員國-特別是意大利、德國等擁有法西斯政權的國家-退出或被逐出了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這個位於日內瓦的機構是聯合國的前身。

1939年12月14日,針對蘇聯11月30日對芬蘭的入侵,國際聯盟取消了蘇聯的成員國資格。
1939年12月14日,針對蘇聯11月30日對芬蘭的入侵,國際聯盟取消了蘇聯的成員國資格。 ©United Nations Archives at Geneva

由於俄羅斯具有一票否決權,聯合國安理會無法阻止俄烏戰爭,甚至無法實施停火。聯合國似乎未能實現其維護國際和平的目標。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嚴厲的經濟制裁,但到目前為止,他們並沒有阻止戰爭。全球政治氣氛與一個世紀前一樣緊張。

“在安理會擁有否決權的國家不會放棄他們在聯合國的否決權。我們竟然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所困。二戰結束已經70多年了,我們卻仍然生活在那場戰爭的陰影中,”冷戰專家利比希說。

“蘇聯曾在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發揮過重要作用,並促使冷戰結束。我認為,只有通過俄烏之間的雙邊談判,才能結束這場戰爭。”

(譯自英文:中文編輯部)

外部内容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