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媒体:中国的傲慢带不来强大
亲爱的读者:这里是瑞士主要媒体在过去一周发表的有关中国的报道。中国在经济腾飞的同时,政治却陷入停滞,西方应重新理解中国的全球角色;瑞士自由撰稿记者讲述外国记者在中国愈发艰难的处境,街头采访中,人们也非常害怕;近期抖音海外版Tiktok大量视频宣称,爱马仕和路易威登等欧洲奢侈品牌的手袋其实是在中国生产。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我们为你总结摘要了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文章,让你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在中国发生的事件、新闻和热门话题,解读瑞士的见解与观点。
下面是主要内容摘要:
中国的傲慢带不来强大
瑞士瑞士最具传统的德语日报《新苏黎世报》(NZZ)近日刊登了一篇有关中国的专栏报道,文中作者呼吁西方重新理解中国的全球角色。他指出,中国在经济腾飞的同时,政治却陷入停滞。文章写道:“中国没有在台湾、香港和南海赢得民心,而是选择了傲慢和暴力。”这不是力量的表现,而是软弱。
作者认为,中国在制度上的矛盾-经济自由与政治控制-虽仍可运作,但无法长期维持。60%的中国人出生在邓小平改革之后,他们对毛泽东时代毫无认同,也不再接受旧式政治控制。
尽管政治体制受到批评,但无可争议中国在多个领域的成就却不容忽视。在教育方面,中国学生在国际比萨教育评估中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新加坡,远超多数西方国家。科技方面,中国每年注册的专利数量居世界首位,工业自动化水平领先,甚至建造158公里高速公路时未使用一名人类工人。
在脱贫方面,中国在过去三十年中让超过8亿人摆脱贫困,形成了全球最大的中产阶级群体。人均GDP增长超过14倍,成为世界上最显著的经济跃升之一。
“让一个国家变得危险的不是庞大的军队,而是武器背后的精神。”
Pedro Jordão,专栏作者
军事方面,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军,年度军事预算可能高达4000亿美元,尽管仍远不及美国的全球部署能力。
瑞士新闻小报《一瞥报》(Blick)在评论中指出,中国在全球专制政权中的角色令人担忧,尤其是对俄罗斯、伊朗和朝鲜的支持加剧了西方的不信任。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的调查显示,全球54%的受访者对中国持负面印象,36%持正面看法。
文章最后呼吁中国政府应该展现与邓小平当年勇于改革的勇气,在互信基础上与西方建立创新合作桥梁。这一选择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的全球格局。(NZZ外部链接/德)
“10分钟后,警察来到我门前”
瑞士德语广播电视SRF日前发布题为《10分钟后,警察来到我门前》的采访文章,瑞士自由撰稿记者Fabian Kretschmer讲述了外国记者在中国愈发艰难的处境,他本人曾在中国做记者,直到2024年被迫离开。
据Kretschmer介绍,在北京或上海,几乎找不到愿意谈某些话题的受访者。街头采访中,人们也非常害怕。“我入住酒店十分钟后,国安人员就会出现在我房间门口盘问。有时,我还会被开着车的便衣警察跟踪。”
“在习近平上台之前,很容易看到公开抱怨党内腐败的人。如今,没有哪个中国人会冒这个险。”
Fabian Kretschmer,前驻华自由撰稿记者
这位瑞士记者曾三次被中国外交部叫去“喝茶”。“他们不喜欢我关于习近平的一次采访。我收到了最后通牒。”Kretschmer曾试图延长在中国的合法逗留,但最终不得不放弃。
和中国本土记者不同,Kretschmer作为外国记者并没有被禁止报道某些话题,但他必须对报道内容承担后果。他最大顾虑是受访者的安全。即使是匿名采访,他有时也要割舍有些素材。因为“在中国监控下,很难百分之百地保护受访者的安全”。如今,不仅仅诸如台湾等话题会带来风险,经济或科技话题也被认为是敏感话题。
Kretschmer表示,自己在中国受到的人身限制尚不严重,但最糟糕的是“始终萦绕脑海的莫名恐惧”。(SRF外部链接/德)
爱马仕、LV,made in china?
9月5日,瑞士德语区重要报纸《巴塞尔报》(Baz)报道:近期,抖音海外版Tiktok平台上大量视频宣称,爱马仕和路易威登等欧洲奢侈品牌的手袋其实是在中国生产,可直接从中国厂家以低价购买“正品”。这些视频以“奢侈品牌欺骗了你”、“都是中国制造”为标题,迅速在美国和法国传播,引发广泛争议。
然而,据澳大利亚媒体《对话》(The Conversation)称,这些视频展示的箱包均为仿冒品。根据官方文件,爱马仕的75个生产基地中有60个位于法国,其余分布在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美国、葡萄牙和瑞士;路易威登也主要在法国生产,并在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美国设有工厂。
“这些视频的流行也是因为它们暴露了奢侈品行业的弱点。供应链往往不透明。这种现象可能会成为品牌重新思考其商业模式的契机。”
法国高等商业学院教授、中国市场专家Oscar Sand
法国《费加罗报》(Le Figaro)早在4月就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指出这些视频背后往往是如DHgate等低价邮购平台,借助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中美贸易紧张情绪,目标群体是Z一代(90后)和千禧一代(00后)消费者。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上述品牌在中国有官方生产线。专家建议消费者提高警惕,勿轻信社交媒体上的“工厂直销”宣传。(Baz外部链接/德)
瑞士重要新闻简讯
这些也许是你本周不应错过的信息:
相关内容
瑞士职场:坚持进修可带来更高收入
相关内容
不是瑞士生产的On昂跑鞋,你还会买单吗?
相关内容
瑞士研究揭示啤酒泡沫的奥秘
相关内容
职场恋情被曝光,雀巢解雇首席执行官
更多瑞士新闻简讯可点击这里查看。
参与讨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用10种语言报道瑞士。参与我们的讨论,你可以对瑞士的各类新闻、事件、现象、投票等等畅所欲言。而且,你的留言会被自动翻译成其他9种语言。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我们平台,与全世界80%的读者进行对话-不分国家,不分语言,不分时间。
本周讨论话题: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订阅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了解瑞士媒体关于中国话题的新闻、观点及分析文章的总结。瑞士媒体关于中国都在报道哪些主题?这个时事通讯让你对此一目了然。
当然,你也可以挑选你喜欢或关注的话题,订阅我们的最新及最热门文章。
最后,如果你对我们的报道有任何想法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下一期《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 》将于9月18日星期四发布。
来自伯尔尼的问候!
瑞士资讯中文部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