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再遭联合国多国制裁 概览影响与法律挑战

(法新社纽约联合国总部27日综合外电报导)联合国针对伊朗的一系列制裁行动,原本因2015年划时代的联合全面行动方案(JCPoA,亦即「伊朗核子协议」)而取消,但今天晚间已再度生效。
以下是法新社汇整的相关重点:
● 制裁对象与涉及哪些经济领域?
本轮制裁针对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伊朗核子计画或发展弹道飞弹的公司、组织与个人。凡提供必要设备、技术专业或资金协助者,皆可能被列入制裁对象。
制裁内容包含禁止对伊朗出口或转让传统武器。与核子及弹道计画相关的零件及技术进出口同样被禁止。
与伊朗核子计画有关的机构或个人,他们在海外拥有的资产将会被冻结。
任何被认定参与违规核子活动者,均有可能遭禁止进入联合国成员国。
联合国成员国也必须限制伊朗在出入银行与金融机构的管道,以防这些资源被用于其核子或弹道飞弹计画。
若有人违反制裁规范,海内外资产皆有可能遭冻结。
● 欧盟与美国的额外制裁
除了联合国制裁,欧洲联盟(EU)本身也可能同步恢复过去实施的相关措施,这些措施意在重挫伊朗经济,藉经济压力迫使其遵守规范。
而美国早在2018年退出核协议以来,即已实施自身制裁,包括要求各国不得采购伊朗石油。
● 实施上的法律要求与困难
「回弹」机制虽然能自动重启联合国决议,但要实际落实仍需各国更新法规才能配合。欧盟与英国须立法才能执行,但目前两方均未公布具体进度。
● 中俄两国的立场成变数
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和相关制裁虽然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在执行上却是漏洞频传。
中国过去即未理会美方的制裁,持续与伊朗进行贸易;而欧洲国家普遍预期俄罗斯将不会配合。
与索邦大学相关的国际伊朗研究所研究员德姆(Clement Therme)指出:「规避制裁有着必然的代价,除了政治成本,还有金融与经济负担,因为资金往来成本会相对增加。」他提到,航运公司正是首当其冲的产业之一,这次制裁未必会出现全面封锁,但相关成本势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