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各国为何纷纷恢复义务兵役制?
俄罗斯军事野心引发的担忧不断升级,面临职业军人短缺困境的欧洲各国被迫重新把目光投向义务兵役制。瑞士也不例外,一场围绕公民义务的关键投票即将举行,相关辩论变得愈发激烈。
俄罗斯对欧洲的威胁已达冷战后最高水平。俄方无人机和战机屡次侵犯北约成员国领空,迫使北约紧急出动战斗机应对。
尽管俄方予以否认,欧洲情报机构仍接连示警:以俄罗斯为首的间谍活动、网络攻击及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破坏行动日益猖獗。
欧洲各国政府纷纷加大军备投入,以作回应。但真正的挑战在于招募足够的士兵来操作这些武器,这促使部分国家开始考虑恢复义务兵役制或至少探讨其可行性。
下面将简要介绍欧洲各国的不同应对方式,并解析瑞士即将就义务兵役制举行的公投,究竟牵动哪些利害。
欧洲如何从裁军转向重新武装?
在欧洲军力经历了数十年缩减之后,这堪称惊人的逆转。
冷战结束后,安全需求的明显变化促使许多欧洲国家削减军费开支并取消义务兵役制。欧洲军事协会组织(EUROMIL)对15个国家成员协会的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二的国家收缩了部队规模。2010至2020年间,所有受访国家的平均裁减幅度达16%。
这种裁减始于俄罗斯和东欧共产主义崩溃后,欧洲各国因安全感增强而削减军费开支,将资金更多投向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这种惠及公民的现象被称为“和平红利”。
然而,自2014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并吞并克里米亚后,欧洲再度面对俄方威胁。立陶宛(2015年)、瑞典(2018年)和拉脱维亚等国陆续恢复或扩大了义务兵役制。
美国要求欧洲自行承担更多国防开支的压力,也让这一进程进一步加速。今年6月的峰会上,北约再次强调扩军目标,要求成员国在2035年前将国防开支提高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位于布鲁塞尔的布鲁盖尔研究所与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估算,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欧洲至少需增兵30万。欧洲议会研究部门指出,义务兵役制再次成为扩充兵力、强化战备的重要选项。
哪些国家近期恢复了义务兵役制?
克罗地亚、德国和丹麦已经开始调整征兵政策。瑞士自19世纪现代联邦国家成立以来一直实行义务兵役,如今正就限制公民以民役替代兵役的权利展开辩论。
克罗地亚议会10月投票决定,时隔17年后恢复强制兵役。新法规定,年满18周岁的男性须在年底前接受体检,并从明年起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基础训练。该国计划每年征召约1.8万名男性入伍。因良心拒服兵役者可选择替代性民役,女性则继续免服兵役。
德国将于明年采取新型兵役模式,在自愿参军基础上保留强制征兵机制,若志愿兵源未达标则启动强制征召。所有18岁男性须填写涵盖技能、健康状况及服役意愿的问卷。为履行其在北约的义务,德国计划到2035年将军队扩编8万人,使总兵力达到26万。
丹麦今年夏天开始将女性纳入征兵范围,实现对所有年满18岁公民“一视同仁”的服役要求。
军队规模缩减的趋势并不限于欧盟内部。英国陆军预计将首次跌破7万人大关,创19世纪初以来新低。澳大利亚于2024年放宽征兵标准以吸引更多人志愿参军,征召对象包括符合条件的外国公民。
人口结构变化带来了更多挑战。韩国出生率暴跌导致六年间兵力锐减11万人,引发是否应征召女性服役的讨论。日本自卫队24.7万编制定员中,目前缺口达2.3万,2023年招募率仅为目标的51%,创历史新低。
乌克兰战争进入第四年,该国面临兵源严重短缺,征兵年龄已放宽至60岁以上。据报道,俄军伤亡人数已超百万,凸显出在持续入侵行动中维持兵力的巨大挑战。
瑞士的义务兵役制是否如表面般稳固?
自1848年联邦宪法确立以来,瑞士一直实行义务兵役制。所有成年男性均须服役,先完成约五个月的新兵训练,然后须定期参加复训直至35岁左右。女性则可以自愿服役。
瑞士武装部队的目标兵力为10万人,法律规定的“有效兵力”上限(包括正在受训及仍具动员资格者)为14万人。国防部数据显示,2024年实际兵力已接近14.7万人,形成“供过于求”的局面。不过,该部也警告兵力规模即将出现下滑。
由于2018年服役义务由12年缩短至10年,预计2028年后有效兵力将跌破上限值,并可能要到2030年代中期才能恢复。
现行征兵模式如何运作?
现代兵役制度与旧时征兵截然不同。多数欧洲国家现行制度兼顾志愿入伍与有限征召,采用择优选拔或抽签征召。瑞典和立陶宛每年仅征召少部分符合条件的青年。
据欧洲议会研究人员指出,所有实行现役义务兵役制的欧盟成员国均承认出于道德而拒服兵役者的权利,并提供替代性服役选择,通常为民事或非武装岗位。
瑞士同样设有民役制度(Zivildienst),允许拒服兵役者投身社会福利、教育或环境保护等领域。尽管民役服役期长于兵役,但仍被视为等效的公民贡献。
>> 更多关于瑞士“志愿兼公职”制度的信息:
相关内容
在瑞士从政难发财
然而,选择服民役的瑞士青年人数持续增加,引发关于参军人数下降的担忧。政府与议会正推进改革以限制此类转役渠道。
义务兵役制是否不如职业军队有效?
虽然义务兵役制能快速扩充兵力,但职业军队通常训练更扎实,在民主国家也更容易获得政治认可。义务兵役制支持者认为,强制服役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战场上,还能增强社会凝聚力,强化国家韧性。
然而,维也纳大学政治学家朱利安·罗斯曼(Julian Rossmann)指出,义务兵役制并非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他向瑞士资讯表示:“围绕义务兵役制的辩论,凸显出现代欧洲政治中一个令人忧心的现象:解决社会问题的责任总是不断被推向年轻一代。”
批评者同时警告,将适龄人口从劳动力市场抽离,可能拖累本就老龄化的社会发展。在公共债务攀升、债券收益率走高的背景下,一边削减社会福利、一边增加国防开支,这是政治上很敏感的政策组合。
德国ifo研究所估算,恢复义务兵役制可能使德国蒙受数百亿欧元的经济损失。其研究指出,通过提高薪资吸引志愿兵役将更具成本效益。
然而,无法维持足够的兵力本身也存在风险。欧洲防务薄弱可能助长俄罗斯的野心,威胁东欧及更广泛区域的稳定,并削弱北约的集体安全机制。
除恢复义务兵役制外,欧盟正着力提升整体防务能力。欧盟委员会提出旨在强化无人机防御、边境监控及联合采购的“旗舰”项目,标志着欧盟正着力打造更加一体化的集体防务体系。乌克兰创新运用低成本无人机的做法也推动了部分变革。如今现代战争越来越重机动性与破坏力,而非单纯依赖兵力规模。
所有瑞士公民都必须服兵役吗?
11月30日,瑞士选民将投票决定是否应强制所有公民(无论性别)履行军事或民事的国民服务义务。政府和议会建议否决该动议,理由是其将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
>> 更多关于瑞士“公民义务服务”动议的信息:
相关内容
瑞士公投在即:全民义务服务能否取代兵役?
(编辑:ony Barrett/vm/ts,编译自英语:瑞士资讯中文部/gj)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