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建筑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创下世界纪录

在瑞士格劳宾登州朱里尔山口的小山村穆莱恩斯村(Mulegns),一座未来感十足的白塔于2025年5月亮相-阿尔瓦白塔(Tor Alva),高达30米,是目前全球最高的3D打印建筑。揭幕仪式别出心裁:银色幕布由直升机从高空缓缓拉起,象征科技与艺术的升腾。
它的银色幕布不是从上而下落下,而是被一架直升飞机从高空拉起,并一路带着渐飞渐远。
就这样,这座有史以来最高的打印建筑-穆莱恩斯白塔正式亮相。

这座美丽白塔的建筑原理是革命性的:打印出来的混凝土结构,可以比传统的混凝土建筑工艺节省一半的材料。而且,这座白塔上的混凝土是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工业机器人一层一层地浇筑上去的。
一根三米高的柱子可以在两小时内打印出来,并用钢筋加固,无需模板构件。
机器人在白塔的32根柱子上打印了4000多层,每根柱子都有单独的设计,内部都具有蜂窝结构。

白塔的外形看起来很像一个精心烘制的蛋糕,而这样的设计绝非巧合,因为早在几个世纪前,许多格劳宾登州人移居到世界各地,并凭借自己的精湛烘焙技艺发了家。
这段视频详细地描述了该项目(英):
好事多磨
这座白塔原本计划于2024年6月底落成。然而,在联邦委员盖伊·帕尔莫兰(Guy Parmelin)最终为这座建筑举行落成典礼之前,建筑者们可颇费了一般心思。
其实最初,人们想象的是”打印出来一些柱子,然后把它们叠加在一起就好了”,瑞士电视台SRF援引奥利根文化基金会(Origen)主任兼创始人乔瓦尼·内策尔(Giovanni Netzer)的原话说。
该基金会是白塔项目的发起者,也是瑞士著名的文化和当代建筑促进者,并致力于保护历史文物。

根据自己的描述,奥利根基金会是一个山区文化机构。该机构 “提供大量的图书,弘扬和保护历史建筑,投资于各种不同的古代建筑,支持原创艺术,并致力于维护高质量的酒店”。
2018年,该基金会获得了”瑞士家乡保护奖”(Wakkerpreis des Schweizer Heimatschutzes)。这是该奖项首次未颁发给一个城镇,而是奖给了一个基金会。基金会的努力给被大旅游景点抢去风头的山区带来了生气。
该基金会在穆莱格恩斯村收购了“邮政酒店狮子”以及糖果师耶格尔家族的“白色别墅”,旨在防止这些建筑因年久失修而面临的倒塌风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别墅被整体向前移动了几米,从而为村庄内的山路腾出了更多空间。
几年来,朱里尔山口一直矗立着一座红色和一座黄色的木塔,这是基金会为“奥利根文化节”建造的。
但这座3D打印白塔却遇到了多方磨难,它经历了长达七年的开发、打印和建造过程,在此过程中技术的不断变化带来了各种延误。
此外,因为考虑到材料对阿尔卑斯山气候的适应,还进行了必要的调整。白塔所在的穆莱格恩斯山村位于海拔1480米处,就在马尔莫拉水库(Marmorera-Stausees)正下方的不远处,而马尔莫拉村曾在20世纪50年代的洪水泛滥中被淹没。

带来生机
由于上述原因,白塔的造价最终从410万瑞郎(约合人民币3500万人民币)上升到440万瑞郎。该项目的资金来源全靠捐款和捐赠。不过,据网络媒体Watson透露,基金会仍在寻找50万瑞郎的资金。
根据内部信息,基金会希望白塔能够成为一个沉浸式表演场所。在白塔上部的圆顶大厅中可以举办最多容纳45人的文化活动。
该基金会还希望白塔能让这个目前只有12名居民的村庄恢复活力;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被文化活动所吸引;或者出于对这座独一无二建筑的新奇,翻越朱里尔山口(Julierpass)来到这里。
不过,想要登塔的人必须支付100瑞郎的门票。但是票价中还包含一张从格劳宾登州的一个车站出发的往返公共交通票。

国际影响
这座建筑还引起了国际关注。包括《福布斯》杂志在内的许多国家的知名媒体都报道了这座白塔,尤其盛赞这座白塔将最先进的3D打印技术与文化意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德国”建筑艺术倡议”(Initiative Baukunst)杂志更是谈到了白塔对建筑界限的重新定义,写道:”白塔体现了数字制造带来的新美学”,并强调线条交织的设计突出了光与影的碰撞。

奥立根基金会还有另外一个提高穆莱格恩斯吸引力的项目:该基金会希望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以及工商业合作伙伴合作,未来在该村建立一个数字建筑技术示范中心。
这是为了给建筑行业内外的相关人员提供数字化建筑领域的更多知识,该项目目前正处于构思阶段。

仅在时限内
不过,这座”白塔”也有一个短板:它只能在穆莱格恩斯矗立5年。根据《瑞士东南报》(Südostschweiz)的报道,该市的法律不允许建造此类建筑,因此奥立根基金会事先已经知道这只是一个临时艺术装置。
一位州议会议员询问格劳宾登州政府这样做在生态上是否值得,州长马库斯·卡杜夫(Marcus Caduff)回答说,这取决于白塔拆除后怎样利用。他说,至少建筑者准备将其重新利用,何况白塔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可回收的。
《Caduff报》援引卡杜夫的话说:”如果通过这个项目,能让节约材料和新型混凝土打印技术得到快速推广,那么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则是可以想象的。”
(编辑:Balz Rigendinger,编译自德文:杨煦冬/dh)
相关内容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