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从源头到入海口都敲警钟 尼罗河日薄西山

(法新社苏丹阿提2日电) 埃及法老王将尼罗河当作神膜拜,视之为永无止境孕育生命的甘泉,但在人为气候变迁、污染与开发构成生存压力下,这条全球第一长河已日薄西山。

全球有5亿人口仰赖尼罗河维生,尼罗河全长6500公里,如今每一处都响起了警钟。

从埃及到乌干达,法新社采访团队走访当地,评估尼罗河河水流量减少的程度。尼罗河流域面积相当于非洲大陆的1/10。

站在地中海入海口,穆罕默德(Sayed Mohammed)眼睁睁看着埃及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消失殆尽。在苏丹,同为农夫的卓马(Mohammed Jomaa)担忧无法顺利收成农作物。

而在乌干达受到威胁的尼罗河源头,水力发电量变得愈来愈少,当地居民卡雷玛(Christine Nalwadda Kalema)无电可用,无法替她以泥土与荆棘盖成的房屋提供照明。

17岁的卓马说:「尼罗河对我们而言是最重要的资源。」他的家族在哲吉拉州(Gezira)阿提(Alty)肥沃的尼罗河岸靠着种植农作物维生,他是继承家业的最新一代。

他说:「我们当然不希望有任何变化。」

但尼罗河不再是神话中不受扰动的河流。半个世纪以来,尼罗河的流量从每秒3000立方公尺减至2830立方公尺,而且还会变得更糟。

根据联合国最严峻的预测,由于非洲东部出现数起干旱,尼罗河的流量可能会骤减70%。

过去60年来,地中海每年吞噬35到75公尺的尼罗河三角洲。联合国担忧,即使海平面仅上升1公尺,这块极为肥沃的地区有1/3可能消失,迫使900万人搬离家园。

曾为面包篮的尼罗河三角洲,现在成了地球上第3大最容易受到气候变迁冲击的区域。

维多利亚湖(Lake Victoria)是继雨水后尼罗河的最大河水来源,现在也可能因为干旱、蒸发与地轴缓慢倾斜而干枯。

随着这类严峻情景即将发生,各国政府想方设法赶紧拦截尼罗河河水,但专家们说,建设水坝只会让灾难加速到来。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