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
下一个
皮皮洛蒂·里斯特,《熔岩浴中的无我》(Selbstlos im Lavabad)(定格画面),1994年,单通道视频装置、声音、彩色、地面镶嵌LCD屏、播放机。艺术家本人与Hauser & Wirth and Luhring Augustine特许使用,©艺术家版权所有。(Pipilotti Rist)
Pipilotti Rist
《皮皮洛蒂·里斯特-吸吮我的海洋》装置照片,1996年。©艺术家版权所有。(摄影:Jessica Maurer)
Jessica Maurer
Muda Mathis & 皮皮洛蒂·里斯特,《Japsen》(定格画面),1988年,单通道视频、声音、彩色,艺术家本人与Hauser & Wirth and Luhring Augustine特许使用,©艺术家版权所有。(Muda Mathis,Pipilotti Rist)
Muda Mathis, Pipilotti Rist
皮皮洛蒂·里斯特,《鳕鱼角吊灯》(Cape Cod Chandelier),2011年,装置。《皮皮洛蒂·里斯特:吸吮我的海洋》,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博物馆,悉尼,2017年,艺术家本人与Hauser & Wirth and Luhring Augustine特许使用,©艺术家版权所有。(摄影:Daniel Boud)
Daniel Boud
皮皮洛蒂·里斯特,《相素森林主板》(Pixelforest Mutterplatte),2016年,装置照片。《皮皮洛蒂·里斯特:吸吮我的海洋》,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博物馆,悉尼,2017年,艺术家本人与Hauser & Wirth and Luhring Augustine特许使用。(摄影:Ken Leanfore)
Ken Leanfore
《房间》(Das Zimmer),1994年/2017年,装置照片,《皮皮洛蒂·里斯特:吸吮我的海洋》,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博物馆,悉尼,2017年,艺术家本人与Hauser & Wirth and Luhring Augustine特许使用,©艺术家版权所有。(摄影:Daniel Boud)
Daniel Boud
MCA-皮皮洛蒂·里斯特,《被驯化神经突触的火花》(Sparks of the Domesticated Synapses)。(摄影:Jessica Maurer)
Jessica Maurer
MCA-皮皮洛蒂·里斯特,《四楼通向温柔》(4th Floor to Mildness)。(摄影:Anna Kucera)
Anna Kucera
瑞士艺术家皮皮洛蒂·里斯特(Pipilotti Rist)在澳大利亚的展览深受民众欢迎。在悉尼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的“Sip my Ocean”(译注:“吸吮我的海洋”)展是一次里斯特作品回顾展,其受欢迎程度让博物馆倍感意外。
此内容发布于
2018年03月06日 - 12:00
Helen James
作为多媒体团队的一员,我的工作重点是所有与图像相关的内容--图片编辑、照片选择、新闻插图和社交媒体。
我于1997年至2002年在苏黎世和伦敦学习平面设计。此后,我从事平面设计、艺术指导、图片编辑和插画工作。
Eduardo Simantob
作为葡萄牙语部的编辑,我负责瑞士资讯的文化报道,同时担任记者、编辑、艺术和电影评论员,并协调自由撰稿人的合作。
我出生于巴西圣保罗,曾学习电影和经济学,但最终投身新闻行业,担任记者、编辑、国际通讯员等多个职务。后来,我转向纪录片制作,负责开发和制片工作,随后涉足视觉艺术领域(艺术出版和策展)。2017年,我加入瑞士资讯,将自己在多个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运用于文化板块的协调工作。
图片编辑海伦·詹姆斯,文爱德华多·西曼托布, 瑞士资讯swissinfo.ch
此次展览的观众络绎不绝,时常达到该博物馆可容纳观众人数的上限,而博物馆门外,等候观看这个色彩斑斓的展览的观众则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博物馆总监伊丽莎白·安·麦克格里格(Elizabeth Ann Macgregor)透露,社交媒体在展览的成功上起到很大作用。无数观众来博物馆时,手里拿着在Instagram上发现的展览照片,点名要求观看里斯特的作品。
博物馆特别规定有一个晚上不许观众自拍,这一决定也被视为聪明的公关噱头。尽管据博物馆估计“已有410多万人”使用了#PipilottiRist标签,但在这次展览的最后几周,仍安排了下班后的“特别观展时间”,并要求观众关掉手机参观。
本次展览还设置了一个裸观之夜,虽不寻常,却跟里斯特的艺术主题颇为合拍。博物馆的网站上将其描述为“体验一丝不挂地享受艺术之解放效果”的难得机会。
麦克格里格表示,在选择里斯特的作品时,博物馆担了一定风险,因为这位瑞士艺术家在澳大利亚民众当中并不太知名。
里斯特作品出于本能、发自肺腑,是电视一代、新科技与人文条件浮现的产物。此次展览收录的这位瑞士艺术家的作品,涵盖了从1980年代的单通道视频,到大规模视听装置。陈列作品占据了该博物馆三楼的整个楼层。
(翻译:小雷)
阅读更多
下一个
以前
相关内容
“天之骄子”的瑞士当代艺术家
此内容发布于
2012年06月10日
“这是因为瑞士得益于多个因素的巧合,”苏黎世大学美术系讲师劳拉·阿里奇(Laura Arici)回答道。 提到…
更多阅览 “天之骄子”的瑞士当代艺术家
相关内容
艾未未在瑞士
此内容发布于
2016年04月28日
2016年4月27日,中国艺术家艾未未与瑞士著名建筑事务所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明星建筑师雅克·赫尔佐格、中国现代艺术收藏家乌利·希克举行了“中国的挑战”-建筑在中国的作用-专家讨论会。讨论会在伯尔尼保罗·克利中心举行。
更多阅览 艾未未在瑞士
相关内容
瑞士名画拍出430万瑞郎天价
此内容发布于
2017年12月06日
在这个拍卖会上,瑞士古典和现代艺术作品达到了800万瑞郎的成交额。苏富比拍卖行表示,这是三年来,瑞士单件艺术品…
更多阅览 瑞士名画拍出430万瑞郎天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