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美国干预委内瑞拉、特朗普与习近平会晤及核能投资计划

世界最大航母福特号航空母舰正驶向委内瑞拉(照片摄于挪威)。
世界最大航母福特号航空母舰正驶向委内瑞拉(照片摄于挪威)。 Keystone-SDA

欢迎来到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美国》栏目。每逢周四,我们都会回顾瑞士媒体如何报道并评论美国三大焦点议题-政治、财经与科学。

美国军方在委内瑞拉附近日益加强的军事存在,以及近期连番对所谓贩毒船只发动的致命打击,不禁引发外界担忧: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是否正图谋推翻委内瑞拉专制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Nicolás Maduro)?这名领导人在美国被控包括“毒品恐怖主义”在内的多项罪名。对此瑞士媒体怎么看?

此外,本周我们还关注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的意义,以及美国为何计划投资约800亿美元发展新一代核反应堆。

委内瑞拉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9月在记者会上指责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Marco Rubio)以“军事威胁”推动南美国家政权更迭。
委内瑞拉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9月在记者会上指责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Marco Rubio)以“军事威胁”推动南美国家政权更迭。 Keystone

唐纳德·特朗普曾承诺让美国远离海外事务。但如今在加勒比与太平洋的军事部署却是另一种叙事,《新苏黎世报》(NZZ)评论道。

瑞士德语区公共电视台(SRF)10月24日报道,美国政府针对拉丁美洲贩毒集团的行动已升级至新的阶段。派遣全球最大航母战斗群进入拉美水域,是迄今最具震慑力的一次军事展示,远超此前所有针对毒品走私的任务。

《新苏黎世报》10月29日在社论中写道:“那些在竞选时相信特朗普承诺‘不让美国士兵卷入海外冲突’的人,此刻怕是在揉眼睛了。名义上,这次行动依旧是打击来自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的毒品走私,但其规模显然与任务目的不相称。”

推翻委内瑞拉政权是否才是真正目的?总统马杜罗确实一再声称,美国意图将他赶下台。

《一瞥报》(Blick)10月28日提出疑问:“特朗普究竟打的什么算盘?对他的支持者而言,此举恰好契合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剧本-在他们看来,马杜罗的垮台不仅能遏制移民,还能保障美国的石油利益,并巩固特朗普作为‘富有魅力领袖’的形象。”

但《一瞥报》警告说,特朗普的强硬策略是一场危险的赌博。“这场冒险可能适得其反:若美国的打击行动被视为残暴与毫无正当理由,反而会促使委内瑞拉民众在外敌面前团结一致,从而强化马杜罗的地位。”

《新苏黎世报》则指出,特朗普“显然”仍将马杜罗视作眼中钉-“这次不是以‘民主之敌’的身份,而是作为‘毒品罪犯’”。但其在委内瑞拉外海的军事部署,也是在向全世界展示实力。该报总结道,特朗普释放的信号是,“只要美国想,不管是哪里,都能随时出兵干预。‘世界警察’终究不会彻底退场。”

新闻报道外部链接-SRF(德)

特朗普展示其干预主义面目外部链接-《新苏黎世报》(德,付费内容)

特朗普在委内瑞拉攻势背后的动机外部链接-《一瞥报》(法)

特朗普想打的唯一一场战争,是石油之战外部链接-《一瞥报》(法)

2024年11月,俄罗斯圣彼得堡街头售卖的套娃上绘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头像。
2024年11月,俄罗斯圣彼得堡街头售卖的套娃上绘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头像。 Copyright 2024 The Associated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本周四在韩国会晤。但苏黎世《每日导报》(Tages-Anzeiger)周二发表评论称,即便特朗普将这场会晤包装为一次“成功”,实质上仍是一场“屈服”。

环太平洋两岸的投资者与交易员都期待这场广受瞩目的会晤能缓解持续数月的贸易紧张。事实上,《每日导报》10月28日指出,双方已提前释出初步的让步信号:美国将暂停进一步加征关税,中国计划恢复大豆进口,美国TikTok业务的出售也似乎取得进展。“但局势并未真正降温,这更像是一场‘重整阵势的停火’,”该报评论道。

“任何协议-无论其有多模糊-都会被特朗普描绘成一场胜利。但实际可能被取消的,多半是中国为回应关税而实施的反制措施。美国总统误判了形势-看来他以为自己只要借着中国的房地产危机、内需疲弱等国内问题,就能让北京屈服。”

该报继续写道,美国人这么做是高估了自身的力量。“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确实伤及中国,但同样伤害了美国自身。这些政策设计粗糙、疏远伙伴,也削弱了欧盟等盟友在与中国竞争中的地位。”

《新苏黎世报》则认为,两国不太可能达成持久的缓和。该报指出,两人暂停新关税固然能防止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但也仅止于此”。“即便在韩国达成停战,这也非常脆弱。”

该报进一步分析道:“这种关系有点像冷战时期的美苏格局:习近平掌握着美国国防与汽车工业急需的稀土资源,而美国则拥有中国实现经济现代化所需的技术与解决方案。双方都能随时‘开关水龙头’。这种恐怖平衡,或许能阻止冲突升级,但它本身就是冷战式的脆弱平衡。”

美国在关税争端中误判形势外部链接-《每日导报》(德,付费内容)

中美或仅能达成脆弱停战外部链接-《新苏黎世报》(德,付费内容)

海关混乱是否将告终?特朗普亚洲之行给投资者带来希望外部链接-《新苏黎世报》(德,付费内容)

宾夕法尼亚州米德尔敦附近业已关闭的三哩岛核电站冷却塔。1979年,该电站2号反应堆发生部分堆芯熔毁,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
宾夕法尼亚州米德尔敦附近业已关闭的三哩岛核电站冷却塔。1979年,该电站2号反应堆发生部分堆芯熔毁,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 Keystone

美国联邦政府计划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合作,投资至少8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78亿元)建设新一代核反应堆。

据瑞士法语区公共广播电视台(RTS)10月28日报道,这标志着美国核能复兴迈出关键一步,背后推力来自科技与人工智能(AI)巨头对电力需求的迅速增长。

这项协议延续了总统唐纳德·特朗普5月底签署的行政令“振兴核能产业”(Reinvigorating the Nuclear Industry),其中设定目标是到2030年,美国将有10座在建的常规反应堆。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这一伙伴关系体现了特朗普总统重建能源主权、创造高薪就业、并将美国重新推向核能复兴前沿的大胆愿景。”

美国自2009年以来未再新建核电站。最后投运的两座反应堆耗资逾300亿美元,是原预算140亿美元的两倍多。然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打破了能源市场格局,促使各国政府加快能源供应的多元化。

与此同时,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推动的数据中心扩张,也令美国电力消耗急剧攀升。

特朗普为了AI划拨800亿美元筹建核反应堆外部链接-RTS(法)

下一期《瑞士媒体里的美国》将于11月6日星期四发布。

如有任何意见或反馈,请发送邮件至chinese@swissinfo.ch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如果你订阅了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每周四你会在你注册的信箱中收到一封免费电子邮件,内容是过去一周瑞士主要媒体关于中国报道的摘要。如果你想了解瑞士媒体对中国大事件的解读,现在就点击订阅。

更多阅览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