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系不一的教育体制

16世纪以前,瑞士的教育主要在宗教界,宗教课程系瑞士教育的主体,没有面向广大民众的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
普通教育只局限在少数城市,仅开设一些阅读、写字、算数等基础课程,当然,只有富裕家庭的子女才能上这样的学校。
日内瓦州在1536年就开始实行教育改革,而瑞士大多数州从这一时期开始推行普遍义务教育。从16世纪中叶开始,瑞士的学校教育逐步摆脱了教会的影响,教师成为一项专门职业,许多私立学校纷纷成立。至于高等教育,除巴塞尔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0年外,大部分高等院校诞生于19世纪。1848年颁布的«联邦宪法»生效后,准许各州兴学事教。1874年修改后的宪法再次强调各州对教育的自主权,为瑞士今后教育“各自为战”的“分散式教育”埋下伏笔。
考察瑞士的教育,首先应该注意到,瑞士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各州拥有教育的自主权;联邦只能对各州的教育制度施加有限的、而且是间接的影响。因此,瑞士有26个州和半州,就有26种教育体制。体系不一的教育体制导致教材、考试方式、入学规定、分班方式和学期长短迥然不同。
尼永市一所中学的校长说,瑞士各州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州界”,教育领域也是如此。他做过一项调查,即便在瑞士法语区的五个州内,个州只招收本州的学生。如果一个学生从一个州转学到另外一个州,就要改变原来的学习课程,有时还要留级。
长期以来,各州努力缩小和弥合教育部门的差异,成立了校长联席会议,各州教育部门经常碰头开会,联邦政府也从中磋和,但分歧由来已久,积重难返,实现全国统一的教育体制绝非易事。
瑞士的中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每个州的教育制度虽然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八年或九年。瑞士教育与英国和美国的教育体制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例如,经过小学的基础教育进入中学阶段后,一般根据学生智力能力和学习水平,参照家长的意见进行分校、分班方式学习。这种分校、分班方法有利的一面是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学习,学习起来也不太费力气,不利的一面是过早“定向”,容易造成知识面狭窄、偏科的情况,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对学习较差和智力欠缺的学生(初级中学学生),学校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其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方面,学生将来的择业取向相对较窄,只能从事一些没有高科技知识含量的普通工作。
对中等智力和能力的学生(一般中学学生),比较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其为日后当学徒做准备。
重点中学的学生则接受更广泛、深入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为将来上大学打基础。重点中学的学生除母语外,一般精通一两门外语。为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扩大就业机会,英语已成为越来越多的瑞士学生首选的第一外语。
经过九年的义务教育之后,有的学生开始走上工作岗位。但仅仅受过初等教育的年轻人不容易找到理想的“白领”工作,大多从事较低层次的工作。这类学生不占多数。
其他希望继续学习的学生可选择上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这三类学校。重点高中的学生毕业时获取联邦高中毕业证书才能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高中会考大致相当于中国的高考)。普通高中的学生毕业后可参加工作,或进入一些专业学校、师范学校学习。上述两类学校的学生占30%左右,大部分学生选择第三类学校 — 职业学校,即学徒制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瑞士教育体制的奇葩
人们每当看到瑞士的产品,无不为其实用的功能、完善的设计、精美的包装所打动。瑞士产品与众不同,得益于源自旧时行会的学徒制培养出来的一大批熟练的专业技术工人。
学徒工制度是瑞士教育突出的一个特点。目前,在国家监督下通过学徒工制度培养从业人员的国家是凤毛麟角,只有瑞士继承和发扬了中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事实证明,学徒工制度为瑞士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瑞士各行各业,包括大公司和企业都有师傅负责培训学徒工,当然,师傅必须持有联邦颁发的技能证书,“无照经营”是绝对不允许的。只要有部门接收,学徒就可以签订合同,在该部门进行为期二至四年的学徒生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光跟师傅学是远远不够的。联邦法律规定,师傅每周必须放徒弟两天假,让徒弟到职业学校进修与工作有关的理论知识。学徒工经过二至四年的跟班学习,经过考试合格后,就可以领取联邦颁发的技能证书,成为正式工人了。这时候,他的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就会有很大的改善。
中国人常说: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徒弟取得国家的技能证书后还可以继续通过学习取得师傅的资格,甚至超过师傅获得工程师的资格。所以,公司、企业愿意接收学徒工,一方面,可以为自己培养技术精湛的后备力量,保证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学徒工属于“临时工”性质,活不能少干,但在学徒期间的待遇比正式工人便宜很多,是廉价劳动力。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失业率的增加。传统的学徒工制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有资格证书的师傅严重不足,各类职业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场所欠缺;另一方面,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技术工人的工作,更愿意上大学,因为学历越高,将来在薪水高、地位高的白领阶层谋求高职位的可能性就越大。瑞士新闻媒体也经常就学徒工制度发表评论,并邀请社会各界展开讨论。瑞士的学徒工制度正经受着严重的考验和挑战。
swissinfo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