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在苏黎世“吹树叶”要注意了

若公投通过,苏黎世将全年禁止使用汽油动力吹叶机,而电动机型仅限秋季使用。
若公投通过,苏黎世将全年禁止使用汽油动力吹叶机,而电动机型仅限秋季使用。 Keystone

从牛铃响声到军用飞机噪音,从烟火限制到性别中立语言使用,从苦艾酒禁令到牛角存废——瑞士全民公投屡屡就生活议题作出决断。9月28日,瑞士最大城市苏黎世将就有关严格使用吹叶机的新规进行公投。这是民主制度的矫枉过正,还是喧嚣背后的合理诉求?

如果说有什么能与吹叶机的噪音分庭抗礼,那一定是人们围绕它们展开的激烈争论。从报纸专栏到Reddit论坛,这些工具既被猛烈抨击(因为它们的噪音和对环境的影响),又引起热烈辩护(因为其无可比拟的省时效用),两方交锋的激烈程度令人惊叹。《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的一位撰稿人将吹叶机称为“邪恶的化身”;演员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也称其为“人类物种堕落的隐喻”。

与此同时,瑞士正就这种“全球最臭名昭著的动力工具”掀起政治辩论——《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曾如此形容这类设备。9月28日,苏黎世选民将表决新规:若法案通过,该市将全年禁止使用汽油动力吹叶机和吸叶机,而电动机型仅限十月至十二月这段落叶高峰期使用,事先获得特许的情况除外。

事情何以至此?反吹叶机阵营的论点无非老生常谈:设备噪音过大、扬尘中含有细菌及“其他危险颗粒物”、破坏生物多样性,且其用途日益泛滥——不仅是按其设计初衷用于吹扫落叶,更延伸至清理垃圾等事务。至于汽油动力机型,绿党认为这类设备燃烧化石燃料完成的工作,本可以”用扫帚和耙子轻松解决”。

仅仅是“古怪”而已吗?

于是,这个问题循着瑞士人惯有的缜密政治程序逐步推进:2022年苏黎世市议会左翼政客率先提议禁令;政府随后起草法律文本;经辩论修订后于2025年初获批——之后右翼政党如期发起公民投票,将最终决定权交予民众。简而言之,这种市政层级的决策程序,与昔日全国范围内就苦艾酒禁令、牛角保留等非常规议题发起的公投如出一辙。

相关内容
Armin Capaul以友好且公开的态度呼吁在《联邦宪法》中写进“给不锯牛角的农民提供财政支持”的条款。

相关内容

海外瑞士人

瑞士最奇特的7次公投

此内容发布于 纵观世界,瑞士民众每年的投票次数远远多于其他国家。有鉴于此,这里出现一些非比寻常的议案也不足为奇,比如:没有汽车的高速公路、没有战斗机噪音的旅游区,每日最高2瑞郎赌额,以及不去角的奶牛。

更多阅览 瑞士最奇特的7次公投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譬如在市议会辩论期间,一位反对该法案的右翼议员当场挥舞电动吹叶机,展示其静音特性——此举被媒体拿来与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Javier Milei)挥舞电锯的场面相提并论。议会内甚至出现拿电吹风与吹叶机现场比对音量的场景。最终,这场投票引发了不同寻常的媒体关注,《时代报》(Le Temps)称之为“吹叶机战争”(leaf blower wars)。记者们迅速抓住的不仅是这一事件的“怪诞”潜力,还包括其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举例而言,在法国《世界报》(Le Monde)驻站记者看来,这场投票实则是全球”文化战争”中的一场小规模战役——交战双方分别是“心怀善意的城市左翼群体”,与”反觉醒”的保守反击力量。该报驻瑞士记者指出:苏黎世——这个“观察瑞士社会细微震动的有效地震仪”——数十年来一直由左翼执政;而右翼如今是否正通过类似这样的公投来进行“复仇”?

为佐证此观点,记者援引《新苏黎世报》(Neue Zürcher Zeitung)总编的评论——这位媒体人将吹叶机与吃肉、开车并列,斥其为市政当局”日益密集的规则、禁令、期望与专制建议”的管控目标。苏黎世贸易协会(Zurich trade association)持相似立场:该组织在反对法案时痛陈”禁令文化正在肆虐”,称其”对商业充满敌意”。小报《一瞥报》(Blick)更是将此项立法列为凸显瑞士城乡观念差异的典型例证。

《一瞥报》写道,一项限制吹叶机的规定——“这不就是典型的苏黎世吗?”

并非“孤例”

然而,整起事件是否真如《新苏黎世报》近日标题所称,堪称苏黎世”最荒诞的争议之一”,却很难断言。

法规的支持者们迅速指出,苏黎世在吹叶机问题上的做法并非“异类”。瑞士第二大城市日内瓦早已有类似规定。在美国,已有超过100座城市禁止或限制使用汽油动力吹叶机;加利福尼亚州更是全面淘汰了所有汽油动力的园林机械。直接投票在这一议题上也并非闻所未闻:2025年3月,佛罗里达州温特帕克(Winter Park,人口3万)的选民就推翻了一项禁止吹叶机的法律。

与此同时,“噪音”这一问题本身也绝非小事。瑞士一向不以“喧闹”著称。《每日邮报》(Daily Mail)甚至曾错误声称,这里晚上10点后禁止冲马桶。但瑞士也并非全是宁静的阿尔卑斯山谷。20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全国有一百万人居住在受有害噪音污染影响的住所附近。投诉噪音的人数(尤其是交通噪音)正在上升,而健康风险则被“严重低估”,一位专家去年对瑞士公共广播电台SRF如此表示。如今,降噪路面、禁止改装车的规定等措施正逐步增加。

“吵闹”的历史

这也不是瑞士首次就“降低噪音”举行全民投票——而且这样的投票往往也不仅仅局限于噪音本身,还触及更广泛的政治议题。

例如2023年,伯尔尼州阿旺根镇(Aarwangen)的新居民曾投诉牛铃声夜间扰人清梦。当地民众旋即通过一项法律,确认牛铃(与教堂钟声)”无论昼夜”在此地存在的历史与传统合法性。这起事件被广泛视为,农村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重新定义自身身份的象征性案例。

而在国家层面,2008年的公投曾就是否禁止嘈杂军用喷气机(长期困扰瑞士的噪音源)飞越旅游区进行表决。提案虽遭否决,但投票后分析显示:民众选择的关键因素并非噪音本身,而是其对瑞士军队的整体立场。当其他利益关系浮出水面时,该投票更引发争议——提案发起方基金会所有者弗朗茨·韦伯(Franz Weber),其名下酒店正坐落于旅游小镇迈林根(Meiringen),毗邻军用机场。

而今,烟火亦成为直接民主的瞄准目标。自去年公民动议提交要求禁止销售高声火箭炮仗与爆竹以来,选民将在未来数年对此议题行使表决权;目前议会正就此展开辩论。民调显示公众对禁令支持率颇高。

从性别中立用语到吹叶机

然而在苏黎世,由于9月28日投票前未进行民意调查,市民最终将如何表决尚不明朗。苏黎世整体偏左——从其政府构成到《新苏黎世报》的屡屡抱怨皆可见一斑——但政治倾向并非直接民主投票结果的绝对风向标。在2024年11月另一场典型的”文化战争”议题公投中,尽管结果符合当局预期,却非压倒性胜利:仅57%市民同意在官方通讯中继续使用性别中立语言。

(编辑:Marc Leutenegger/ts,编译自英语:樊桦/gj)

相关内容

讨论
提问者: Zeno Zoccatelli

瑞士有哪些“奇葩事”?你想知道吗?

知道吗,在瑞士,养单只豚鼠宠物是违法的!“嗡嗡球”(hornuss)真的嗡嗡响吗?还有,瑞士外交官在埃及意外发现自己曾祖父的木乃伊,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55
67 留言
查看讨论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