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获剧场界诺贝尔肯定 澳身障剧团将赴欧洲公演
(法新社澳洲吉朗1日电) 澳洲东南城镇吉朗(Geelong)某个安静的房间里,1群身障演员正在排演,为本月演出做准备。这将是他们赢得堪称剧场界诺贝尔、人人称羡的「国际易卜生奖」后,头一次公演。
「背靠背剧团」(Back to Back Theatre)是澳洲历来唯一赢得250万挪威克朗(26万6000美元)「国际易卜生奖」的澳洲剧团,评选委员会表示,「背靠背剧团」「创造了21世纪剧院最让人难忘的一些作品」。 「背靠背」所有演员都是所谓的「神经多样性」(neurodiverse)人士(神经多样性是将大脑差异视为正常现象而非缺陷的一种观点),他们会展现非典型行为或想法模式,例如自闭症、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等等。剧团不仅拥抱这些多样性,更颠覆了观众的预设立场。 有自闭症的演员普莱斯(Scott Price)告诉法新社,「求学时期过得很辛苦,现在能够得奖,真是非常荣幸」。他还说,这可能是「背靠背」得过的最大奖。
「背靠背剧团」本月将在澳洲和欧洲演出他们名为The Shadow Whose Prey the Hunter Becomes的戏码,欧洲之行将是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爆发后,他们首次的海外演出。
普莱斯2007年参加「背靠背」试镜前从没表演过,他坦言,一开始根本不想要这个工作。 但如今15年过去,事情有了巨大改变。 他说:「现在我是公众人物,回不去了。」 「国际易卜生奖」不过是「背靠背」赢得的最新肯定,过去35年来,这个剧团打响了不吝于挑战极限的名号,剧评常形容「背靠背」的作品挑衅,不怕让观众不舒服。
艺术总监格拉德温(Bruce Gladwin)说这些都是刻意设计,「有时(观众)觉得他们是被动的看戏,我们想试着把他们拉进表演里」。
「背靠背」1987年成立于吉朗,当时正逢澳洲身障人士离开收容设施回到社区之际,「背靠背」提供他们接近艺术的管道,也提供艺术工作机会。
根据中央统计局,澳洲只有不到1/3的身障人士拥有全职工作。
普莱斯形容自己是「神经多样性」的倡议者,他想给普罗大众的讯息再明确不过:「雇用更多身障人士」,「身障者若是全心投入,没什么难得倒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