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中国兰花的“蘭”和中瑞文青的“家”

孙慕蘭在伯尔尼长路茶室的茶会上
在瑞士中国建筑师和艺术家协会的茶会上,孙慕蘭正在给大家推荐有关茶的书目。 scaa/梁睿哲

在你眼里,瑞士是不是一座风景如画、生活单调的大农村?瑞士的中国留学生是否多为智商有余,才情有限的理科精英?如果你说是,那么请不要离开。因为我们要去认识一个人,去发现一个将颠覆你认知的、充满“情怀的瑞中圈子。

这个圈里的人们定期相聚,聚会上没有觥筹交错,但有书、有茶、有文、有画… 走近他们,你会发现自己那颗久居瑞士无处停靠的文艺之心终有了归宿-那里无疑是美好之所,因为营造它的是一群深谙空间之道的建筑师。

她是谁?

“我现在最渴望的就是一间书店一样的茶室,里面必须有书架,大家可以自由送取书籍,分享阅读,头脑风暴,喝茶聊天。”说这话时,孙慕蘭眼里满是期盼。

第一次见到慕蘭,就是在伯尔尼长路茶室举行的一次茶会上-正如活动海报上所写-那是一场“清茶淡话”的聚会。从始至终,一位身材娇小、素净谦和的姑娘一路引领着大家参观茶室、品茶、讲茶。她是谁?初来乍到者一定会问。茶室的员工?也许。她显然对茶、对茶道和茶的哲学颇有研究。但是,普通员工怎会有这般的笃定和知性?

直到交换了名片,疑问才被解开:孙慕蘭,瑞士联邦注册建筑师、瑞中建筑师和艺术家协会主席。而这家建筑师协会竟是活动的组织方。画图建模的建筑师们怎么搞起了舞文弄墨的茶会?

故事还要从一面墙说起。

列支敦士登艺术博物馆的立面 -一面黑色的混凝土墙
列支敦士登艺术博物馆的立面 -一面黑色的混凝土墙 arcdog / 梁睿哲

黑色混凝土墙

“来瑞士,最初就是因为一面墙。在天津大学建筑系读大四的时候,我在一本叫做《瑞士当代建筑》的译书封面上见到瑞士建筑师设计的列支敦士登艺术博物馆的立面 -一面黑色的混凝土墙。那是一面再简洁不过的墙,可它抽象的形体和与众不同的材料瞬间把酷爱钻研复杂形体我震撼了,竟令我抱着书哭了起来。那一刻,我决定去瑞士深造。”后来,慕蘭成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建筑系的学生,而那面墙的设计者之一Christian Kerez正是她的毕业设计导师。

13年前被一块混凝土墙吸引来瑞士的慕蘭如今却想推倒瑞士人心中的围墙。“瑞士人‘my house is my house, my garden is my garden’ 的观念已经成为过去时。小时候我们住的四合院儿,厨房是各家共用,中间的院子就是我们的大客厅… 瑞士城市现在已经进入加密度的过程,一方面要通过建筑提供更多的使用空间,而另一方面要提倡空间的共享。”

苏黎世Kalkbreite集合住宅的楼梯间一角。
苏黎世Kalkbreite集合住宅的楼梯间。 Keystone

慕兰现在同合伙人一起在苏黎世经营着一家建筑事务所,有了实现自己城市愿景的平台。但是,想要改变瑞士人“爱筑墙”的性格 (暂不提瑞士和欧盟间的那堵墙…)又谈何容易。“说服他们改变的前提是要保证其生活质量。比如,苏黎世Kalkbreite集合住宅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普通的楼梯间也许可以成为被充分利用的公共场所。再比如,如果花园共享,就不会再有出门度假无人浇花儿的烦恼。”

慕蘭自己就有一个和邻居共同料理的花园。入春天气一暖和,她就计划着在园子里约友人同事喝茶聊天聊工作。“我属于那种生活、工作和爱好生长在一起的人,生活里有爱好,爱好支持工作,而工作不剥夺生活。”

专业到跨专业

说到这儿,就离茶会不远了。

推崇建筑空间共享的孙慕蘭也分外讲求精神层面的分享和交流。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任教期间,她就多次组织有关瑞中建筑的研讨交流会,并带瑞士学生去中国考察。“传道授业不是‘己所欲,施于人’,文化交流也一样,是用‘我的文化’来碰撞‘你的文化’,在碰撞中,双方都能打破自己的堡垒。既然建筑属于文化,文化属于所有人,我便有了跳出专业,和所有人进行‘碰撞’的愿望。”

瑞中建筑师和艺术家协会(SCAA)简介

成立于2017年5月的瑞士中国建筑师和艺术家协会是瑞中建筑、艺术及相关领域人士交流、相互了解及深度合作的平台。

秉持跨领域的特色,协会愿与商务、教育、文化和各界人士实现不同形式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建筑和艺术的媒介传播社会人文知识。

于是,2017年5月“瑞中建筑师和艺术家协会SCAA”成立,开始了每月一场文化的旅途。

慕蘭一个人不可能撑起这个摊子。幸运的是,每一个被她问到的朋友都给予了积极响应。“我们是一个有想象力、有行动力、精益求精的团队。” 她说。宣传海报的平面设计、活动摄影、中德文双语报道、网站管理、法律顾问、秘书财务… 协会理事会成员各司其职。

切勿以为建筑师们的活动只关乎建筑。协会成立一年来,建筑师、作家、学者、茶人、策展人、艺术品收藏家都来做过嘉宾;读书会、研讨会、品茶会、新书发布、艺术对话、博物馆参观,活动形式也不拘一格。“协会之所以没叫‘瑞士中国建筑师和工程师协会’而定名‘瑞士中国建筑师和艺术家协会’,就是因为我们想通过建筑视角做更广义的文化交流,”慕蘭解释道,“把建筑这颗石子投到文化的河流中,我们期待看到它能激起怎样的浪花。”

相关内容

红线血缘

这么多次活动做下来,最让她难忘的是由一幅画儿引起的对话- 她和收藏有巨量中国当代艺术品的瑞士人乌里·希克(Uli Sigg)在一次对谈中提到张晓刚的《血缘》(Bloodline)系列:灰白基调的“革命式”全家福照片上,家庭成员间穿梭着一条影影绰绰的红线。

“希克说,画上红线意喻血缘的内涵在中国人眼里是显而易见的,但西方人可能get不到这个点,” 已成为瑞士媳妇和一个7岁半男孩儿妈妈的慕蘭徐徐道来,“我便给他讲了一段我和儿子的真实对话:有一次,我儿子问我什么叫Blutverwandte (血亲)?谁是他在瑞士的血亲,谁又是我的?我回答他,血亲是人与人之间由血缘连系的、无法改变的关系,他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而我…在瑞士…只有他。这个回答把我自己惊住了…”本是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对话,却触及到了最本源的生命和生活。“之前我从没有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瑞士竟是如此‘孤单’。”

兰花的蘭

可能正因如此,来到瑞士以后,慕蘭越来越发现儿时家乡的好:她的花园里种了海棠、梅花、牡丹、茉莉、木槿、山茶花… “都是记忆中小时候家里人种的花,在国内时没什么感觉,来了瑞士反倒只觉得和它们亲近”。再比如,她的名字“孙慕蘭”。“我从小就是写繁体的‘慕蘭’,跟爷爷学的。后来上学为了方便一直写作‘木兰’。可我自己还是喜欢爷爷给起的‘慕蘭’两字,因为他喜欢兰花。” 不是妩媚浓艳的蝴蝶兰,而是清雅恬淡的中国兰花,慕蘭特别强调。​​​​​​​

书茶字画-孙慕蘭家中一隅
书茶字画-孙慕蘭家中一隅 孙慕蘭

这一点,很重要。只有梅兰竹菊的“兰”才可映衬出她的品位:米芾的墨戏和书法、苏黎世Rietberg博物馆的玫茵堂中国瓷器收藏、融合西方逻辑和东方美学的建筑设计、静雅的中式衣服… 还有就是被她仔细标记、视若珍宝的书籍:关于建筑、艺术、美学、茶道…

终于说到了茶。慕蘭研习日本里千家茶道已近3年,最初仅仅为了了解茶室建筑,谁知一发不可收拾。入门时,光折帛紗(Fukusa)就练了一两个月,接着学习洗碗。“日本茶道关注的是仪式化和对事物的尊敬。做茶时,茶人的整个心都是坦诚赤裸的,动作不精确,心就没有到位… 我的茶道老师向宗由因此也是最能洞察我内心的人… 学茶有3个境界:守、破、离,我才刚刚起步。”

热爱建筑、茶道、养花、读书、看展、会为一面墙感动落泪,偏爱繁体名字… 孙慕蘭,文青一枚,鉴定完毕。“我其实是理科学霸,喜欢理性的建筑;但我也爱浪漫的茶道。我应该算是一枚浪漫的理性主义文青吧!” 慕蘭笑道。关键是,这位文青不满足于在精神世界里独自文艺消费,她要的是(又说回到)“共享”:呼唤爱好文化艺术的人一起,做跨界、跨行、跨文化的文青。

看似宏大的目标在她和伙伴们一点一滴的推进中逐步实现。“我们的协会完全没有门槛儿,欢迎每一位感兴趣的人加入。协会目前已有近50名固定会员,加上企业成员和各方赞助,我们现在运作经费基本有了着落。要是将来再有一个茶室书店来办公、搞活动就更好了。” 慕蘭声音柔柔缓缓,但言语自信满满。

这间茶室无疑将是美好之所,因为营造它的是一群深有文艺情怀的人们。

瑞士哪里值得一看?建筑师的建议

乡间的- 格劳宾登州的Flims小镇:慕蘭一家最爱的滑雪胜地。那里有Rudolf Olgiati的民居、Valerio Olgiati的博物馆、Peter Zumthor的木结构小教堂和Jürg Conzett的桥… 身在其中的妙处在于“在自然中解读建筑”。

城市的- 巴塞尔:慕蘭对巴塞尔这座城市有特殊的情感,因为她对城市规划的认知始于ETH Studio Basel,而其导师Herzog & de Meuron-北京鸟巢的设计师-为自己的家乡巴塞尔做了很多城市研究和建筑设计项目,比如Schaulager、Ricola Campus等等。

古老的提契诺州的贝林佐纳(Bellinzona):那里有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提兹诺州的建筑师Aurelio Galfetti对Castelgrande的改建工程更是巧夺天工。

现代的– 日内瓦的民俗博物馆(慕蘭参与设计):远看似平地而起的一块城市地毯,脱离了方方正正中规中矩的“瑞士盒子”套路,与室外花园连贯且先抑后扬的入口设计有中国园林的意境,近观建筑墙面的编织设计,颇有心意地应合了展厅内的民俗织物藏品。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