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白手起家的另类戏剧家

卢卡斯·贝尔弗斯 Keystone

40岁的瑞士人卢卡斯·贝尔弗斯(Lukas Bärfuss)是时下欧洲最叫座的剧作家之一。 从苏黎世到伦敦,从巴塞尔到柏林,从斯德哥尔摩到维也纳,几乎每个大都市都有他的剧作热演。 一时间出现了无贝尔弗斯不成戏的局面。

《法兰克福汇报》称赞贝尔弗斯“撰写当代德语世界的希腊悲剧”,并声称“没人比他更清楚应如何走出后现代戏剧的死胡同。”贝尔弗斯笔落之处,一片肃杀寒气,在他的世界里,上帝已死,天地不仁。

在众多学院出身的当代作家中,贝尔弗斯是个另类, 他在从文之前主要从事体力劳动。中学毕业后,他铺过铁轨,做过花匠,直到后来在书店里做学徒,才算进入了“书香世界”。

白手起家

初春4月,笔者如约来到位于苏黎世A街57号的贝尔弗斯办公室。在这座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四层建筑中,作家独占一层,其他3家分别是律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和房产管理人事务所。以文人之身而跻身于经济人之列,这恐怕又是贝尔弗斯的另类之处了。

回首来时路,贝尔弗斯对笔者说“我没有受过什么高深的学院教育,可以说是自学成才,白手起家。”1997年,26岁的贝尔弗斯辞去了书店的工作,决意要靠写作为生。此前,这位雄心勃勃的青年的创作经历仅限于给一位姑娘写情书,鸿雁传书之时,贝尔弗斯不仅发现了爱情的美丽,也发现了自己非同寻常的驾驭文字的能力。

1997年,贝尔弗斯获得了朗恩塔尔奖学金(Stipendium der Lydia Eymann Stiftung Langenthal) 。尚未发表过任何作品的贝尔弗斯本来不符合资助条件,但是他非此不可的决心和舍我取谁的信心打动了基金会,评审会决定不拘一格地给这位年轻人一次机会。 

果真,贝尔弗斯抓住了机会。当奖学金生时期,坐在同桌的施瓦茨(Samuel Schwarz)是艺术学院导演系的学生,当时正在为毕业作品找剧本。施瓦茨问贝尔弗斯,写没写过戏。贝尔弗斯答,没写过,但是现在就写。这部处女作在苏黎世埃舍维尔广场的地下人行通道里上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评论界的关注。

400asa

1998年,贝尔弗斯与施瓦茨从苏黎世州得到了一笔戏剧贷款,成立了自己的剧团,剧团的名字叫400asa。“因为辞了职,所以就要靠写戏养家糊口。因此写作对我而言不是业余爱好,也不是个人癖好,而成为了一种生存必然。”这是一个异常勤奋的剧组,他们曾在一年中创作并演出了4部新戏。

大器早成

得到命运之神格外垂青的贝尔弗斯出道不久就成名了。想当年,他的习作只能在露天空地上演,而现在的贝尔弗斯已经问鼎了欧洲戏剧的庙堂,甚至像维也纳城堡剧院这样的老牌权威都在演他的戏。贝尔弗斯从2009年起出任苏黎世剧院的驻院作家,他的前任是鼎鼎大名的弗里施(Max Frisch)、迪伦马特(Friedrich Dürrenmatt)和赫利曼(Thomas Hürlimann)。一切征兆都显示,40岁的贝尔弗斯已经跻身于戏剧大师的行列。 

对苏黎世剧院驻院作家这样的殊荣,贝尔弗斯有些不以为然。因为他在10余年时间里,已经经营出了自己的戏剧家庭。这是一个包括苏黎世剧院、巴塞尔剧院、柏林剧院、汉堡剧院和汉诺威剧院在内的国际大家庭。

今年11月,贝尔弗斯的长篇小说《百日》将在上海译文出版社问世,这是瑞士文化基金会、德国文学研讨会及上海译文出版社共同策划的瑞士文学系列的一部分,届时作家将应邀访问中国,贝尔弗斯的国际路线越走越宽。

现代悲剧

创作于2005年的《汽车》是贝尔弗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剧作。主人公埃丽卡在朝圣的途中搭错了车,在一个散失了信仰的世界,没人相信她是信徒,她“一定是逃票作黑车的吸毒犯”。“既然没人看见你上了车,就没人知道你在车上。既然没人知道你在车上,我们就杀了你。”

贝尔弗斯剥掉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笼罩在人身上的神的光环,他的文字如利刃把人灵魂中的最黑暗的角落毫不留情地暴露给我们看。“人很容易误解人,人故意误解人,每个人都想做别人的警察、法官和刽子手。”      

公共知识份子

作为具有社会使命感的公共知识分子,贝尔弗斯从2010年12月开始,在苏黎世剧院主持每月一次的“争鸣”(Streitgespräch)节目,邀请各界知名人士共同探讨重要的政治和社会议题。今年1月,瑞士前联邦委员会成员Christoph Blocher同卢森堡总理Jean-Claude Juncker这对政敌就瑞士和欧盟的问题展开了首次正面论战,从而把“争鸣”推向了高潮。

除此以外,贝尔弗斯还在德国和瑞士的各大报纸上发表了关于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等主题的文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卢卡斯·贝尔弗斯Lukas Bärfuss (1971-),出生于瑞士图恩(Thun),著名剧作家、小说家。

1998年至今共创作15部戏剧、1部长篇小说、1部中篇小说和众多散文。

《麦恩伯格之死》Meienbergs Tod (2003)

《我们父母的性神经》Die sexuellen Neurosen unserer Eltern (2003)

《汽车》Der Bus (2005)

《爱丽丝瑞士奇遇记》Alices Reise in die Schweiz (2005)

《测试》Die Probe (2007)

《百日》Hundert Tage (2008)

《油》Öl (2009)

《巴塞法尔》Parzival (2010)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