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贾樟柯获颁洛迦诺荣誉金豹奖

手捧金豹的贾樟柯 swissinfo.ch

2010年8月5日晚,中国导演贾樟柯获得了第63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的荣誉金豹奖,这是该电影节第一次将终身荣誉奖颁发给仅有40岁的年轻导演。

刚刚斩获威尼斯金狮,又获得洛迦诺金豹的贾樟柯在获奖当天接受了瑞士资讯swissinfo.ch记者的专访。

swissinfo.ch:您6月份得知荣获金豹奖时听说很意外,现在是不是能够坦然接受了?

贾樟柯:对,现在平静多了。当时觉得我才拍了12年电影,自己感觉才开始,是个新人。而能拿到金豹奖的,我感觉都是拍了几十年的资深导演,像侯孝贤导演呀、陈凯歌导演等。我感觉太快了。

swissinfo.ch:您认为您能获奖的原因是什么?

贾樟柯:我目前正处在转型期,准备拍摄中国的历史。但回顾过去12年,我一直在用电影表现中国快速经济变革下普通中国人的感受。我拍摄的这9部长片可能形成了一定的完整性。

我也一直在试图寻找新的电影语言、方法:比如我一开始的纪录美学,到后来的《三峡好人》,是纪录美学、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混合,还有《二十四城记》和《海上传奇》是纪录片和剧情片的结合。这些创作实践可能给电影节提供了一些参考。

swissinfo.ch:听说您马上要拍摄第一部商业片《在清朝》,您以前的纪录片受众都比较窄,现在您对拍摄一部商业片有信心吗?这会受到普通观众的喜爱吗?

贾:我非常有信心。很多有名的商业电影都有文化诉求,文化和大众喜闻乐见并不矛盾。我曾开玩笑说:中国不缺少商业电影,缺的是贾樟柯式的商业电影。只要按照类型片来拍摄,就可以得到广泛的关注。在商业电影上,中国的整体水平并不太高,我还可以带来些文化的元素。

而且拍摄商业片并不妨碍我运用我所擅长的东西,比如说:对变革的关注、精致的叙事结构、呈现合理的人物情感层次等等,会是一个很好的结合。

swissinfo.ch:您年末要做一个个人回顾展,也是想做一个总结吗?

贾:我觉得很多年轻观众并不了解中国电影的变革。就拿张艺谋来说吧,很多年轻记者并不知道《英雄》以前的张艺谋。

我希望让年轻观众通过我的影展系统地了解中国90年代以来迅速的变迁和普通人的经历。虽然从《小武》到《海上传奇》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线索和痕迹。

希望有更多的导演做这样的事,影展并不是想告诉大家,这个导演到底有多深。而是想形成一种文化积累。我们不能因为一两部电影就否定一个导演,还是拿张艺谋导演来说,我们不能因为他拍了《三枪》,就忘了他拍摄过《秋菊打官司》、《活着》,每个艺术家都是有周期的。

swissinfo.ch:如果您要做一个个人回顾展,那么就不能回避您从地下到地上的过程。当初不能接触大众,会不会觉得没有底气?

贾:当时没有想那么多,那时是在一个强烈的对抗里,我把它称之为挑战权威的时代,不会考虑受众的问题。我们会在内地很多大学免费巡回放映,那是一种综合的社会运动,它改变了、扩大了中国的话语空间。

虽然我个人的影片有6年的地下电影时代,我自信我做到了地下时代与地上时代创作上没有改变,因为我一直说,我不会因为自己的电影不能公演就变得极端。我不喜欢极端,那是一种特殊性的情绪性的对社会的认识。我也不能因为要公演就妥协,我一直努力做到真正的独立。

swissinfo.ch:《疯狂的石头》、《决战杀马镇》这一类电影是不是一个新的中国的电影风潮?

贾:我认为这并不是新的风潮,而是新的赢利的电影模式。我认为这是一种进步,因为导演曲折地用喜剧的方式呈现现实,这已经是一个进步,与之前那种与中国现实完全无关的电影相比。

swissinfo.ch:今后会不会像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德国新浪潮一样,也出现一种中国风格的电影。

贾:我觉得已经出现了。回顾90年代初的所谓新电影运动,从张元、王小帅到娄烨,我觉得已经形成了呈现中国变革的一个影像记录。

虽然中国第六代导演这个概念还有待商讨,但他们已经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把主流话语带到了私人语境。过去的中国电影还是受到和延续了革命文艺的要求,通过通俗艺术传达主流声音。第六代导演把个人经验投入到电影,这是一个进步。他们从一开始也受到了国际的瞩目。

swissinfo.ch:洛迦诺电影节与戛纳和威尼斯等电影节的区别?

洛迦诺始终坚持了对独立电影的关注,戛纳就分出一部分给工业电影。洛迦诺还非常注重发掘挖掘新导演,比如陈凯歌的《黄土地》就是在这里被发现的。

swissinfo.ch:您已经获得了金狮和金豹,有没有想再获得金棕榈?

贾:我希望还是把它当作意外,这样会是一个惊喜,不会去惦记它。(笑)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宋婷于洛迦诺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

1993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

1998年,其处女作《小武》获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大奖,国际电影界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2004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2006年,故事片《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开始被国际公认为当代电影大师。

美国《纽约时报》评价他为“当今世界40岁以下的最佳导演”。
  
2007年,获达沃斯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称号。

同年,担任第60届嘎纳国际电影节短片及电影基石单元评委会主席,是有史以来担任这项职务的最年轻导演。

2008年,获法国杜维尔电影节杰出艺术成就奖,同年被英国《卫报》评选为全球十大环保人物。

《河上的爱情》短片,彩色,2008年;

《二十四城记》剧情片,152分钟,彩色,2008年;

《无用》纪录片,81分钟,彩色,2007年;

《三峡好人》剧情片,108分钟,彩色,2006年;

《东》,纪录片,70分钟,彩色,2006年;

《世界》,剧情片,120分钟,彩色,2004年;

《任逍遥》,剧情片,113分钟,彩色,2002年;

《站台》,剧情片,154分钟,彩色,2000年;

《小武》剧情片,107分钟,彩色,1997年;

《小山回家》,录像,58分钟,彩色,1995年。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