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诺贝尔奖 得主曾遭奚落

(法新社斯德哥尔摩4日电) 谈到诺贝尔奖,大家就会想到改善人类生活的开创性研究,但是这个奖得主后来也曾遭奚落。

但在1945年11月,日本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攻击才刚过三个月,诺贝尔化学奖又颁发给发现核裂变的德国科学家哈恩(Otto Hahn)。

不过哈恩的发现争议性不大,是后来的应用才引发争议。

有些研究则不然,包括1949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葡萄牙神经病学家孟尼兹(Egas Moniz)。孟尼兹得奖原因是「在某些精神变态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的治疗价值」。

前脑叶白质切除术目前只用在罕见的情况。诺贝尔奖基金会(Nobel Foundation)网站严肃地指出,这项手术「具有争议性」。

现在对这项手术的评价一般都是负面,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简陋条件下,大脑手术精准度很低,对术后效果的评价也没有客观、可信的标准,而且患者手术后往往丧失精神冲动,表现出类似痴呆、弱智的迹象。

197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飞越杜鹃窝」(One FlewOver the Cuckoo’s Nest),将前脑叶白质切除术描述成使人丧失反抗意识的手术。

1950年左右所做出的调查显示,大约1/3病例在手术后没有多少变化,另外1/3比术前恶化。随着后来药物治疗和其他更精确脑外科手术的发展,这项手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被抛弃。

精神病学家、前医学奖遴选委员会委员詹松「(Bengt Jansson)写道:「我看不出有什么好愤怒的,那是1940年代,当时根本没有其他疗法。」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