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中国遇到伯尔尼-华人鬼城闹中秋

2016年9月24日,瑞士首都伯尔尼来了一群旗袍美女。 邵大海

中国的中秋刚过,瑞士中秋才来。9月24日,在远隔千山万水的瑞士首都伯尔尼,有一群人把中秋带到了异国他乡。在古老的伯尔尼大教堂脚下,这一天侥幸路过的人们有幸遇到了一场“浓情中秋”。

伯尔尼老城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来过伯尔尼的人一定不会忘记这里的悠悠古城印象。前不久一个伯尔尼鬼城之说的帖子在微信群中引起了轰动,伯尔尼被蒙上了一层诡异的迷雾。

但是,今天的伯尔尼沐浴着秋日明媚的阳光,正逢周末,老城里人们三五成群或购物,或闲逛,一派轻松惬意,鬼城之说不攻自破。

伯尔尼老城 邵大海

踏着青石砖路穿过市中心的购物街,走过伯尔尼最著名的钟楼,拐过一个街角就是这座城市最著名的大教堂了。它始建于1421年,钟楼高达100.6米,直到1893年才完成。往日这里总是吸引着无数游人的驻足,而今天仿佛气氛有些不同,因为巍峨的教堂脚下,却出现了练摊儿的中国人。

偶遇中国-中秋佳节

煎饼果子、饺子、包子、锅贴儿,中国美食摊位前排起了长队,食客主要以“老外”为主。一个咬了一口煎饼的老外,翘起了大拇指。

大教堂广场上铺上了红地毯,几个美丽的中国姑娘身穿色彩鲜艳的旗袍在满是缝隙的石子路上走秀,可需要点真功夫。小小的广场上挤满了人,人们用相机、手机对准了她们。

“太漂亮了!”人群中一个老外按下了快门后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他是伯尔尼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Michele Notari先生,刚刚从香港讲学回来的他对记者说:“我在香港生活过几年,对中国文化很熟悉,在伯尔尼遇到中国节,感觉非常亲切。”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浓情中秋 遇到中国

此内容发布于 2016年9月24日,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各大学联、China-Switzerland Connection…

更多阅览 浓情中秋 遇到中国

原来这是中国学人科技协会、瑞士各地中国学联和China-Switzerland Connection等机构联合举办的“遇见中国-中秋佳节”活动,借中秋佳节来弘扬中国文化。

瑞士到底有多少华人,并没有官方统计数字,非官方数字应该在2、3万左右,与北美其他欧洲国家比,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是尽管人数少,但瑞士的华人也不甘寂寞,否则中秋节也不会出现在大教堂广场。

“奥,原来是中秋节活动。”人群里有人用中文惊喜地说。原来从欧洲其他国家来瑞士旅游的东北姑娘张宇和她的台湾男友在这里巧遇了中国节。问到她的感受她说:“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中国活动,感觉有回家的感觉。”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许多瑞士人都有些“中国情愫”,Grossman先生是事先知道这个活动,慕名而来的,他曾在70年代、80年代去过几次中国,这次“在这里亲眼看见中国,感觉很有意思。”他和儿子都在学习中文。

让鬼城之说见鬼去吧

一队身穿大红T恤衫的太极表演团在广场上翩翩“起舞”,中国古筝欢快的音乐在广场上空盘旋,明媚的阳光,欢快的人群,让人实在无法联想到这里有鬼城之说。其实传说中无人敢过夜的鬼屋就在距离教堂广场不远的地方。

那幢房子一直空着,无人敢问津,曾经有一个摄制组在里面拍摄了一部关于鬼屋的纪录片,至少这个摄制组第二天安全地出来了,按照传说,在里面过夜的人都会发生不测。Grossman先生对此毫不在意,他说他不会住到里面去,不是因为相信有鬼,而是因为他不喜欢古式建筑。

欢庆中秋的一天,嫦娥姐姐来到了伯尔尼,老城中丝毫没有幽魂的迹象。阿尔卑斯长号和古筝的旋律交织在一起,奉献了一曲“浓情中秋,遇到中国”。

伯尔尼是一座文化古城,它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底蕴,开放而又多元,而鬼城之说,让它见鬼去吧!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