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必须重塑自我

Mark Pieth

备受争议的中立性;不被肯定的金融中心;欠缺远见的政治: 瑞士形象的几大支柱正在饱受质疑。Markus Pieth认为,瑞士必须从根本上重新审视自我。

瑞士信贷银行的倒闭让人回想起当年瑞航的停飞事件。两者有着雷同之处,尤其是管理层的无知和固执己见如出一辙,但瑞士信贷的坠落则似乎后果更加严重,因为它动摇了瑞士金融中心的根基,也因而令瑞士价值观的核心基础遭到质疑。

经验丰富的银行家和企业家Konrad Hummler在2023年3月18日曾对新苏黎世报(NZZ)说过:“风暴并未过去,而是刚刚来临。”他完全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瑞信的消亡只是瑞士目前面临的挑战之一。瑞士人现在应该已经意识到,他们在国外并不十分招人喜欢,这也是因为在制裁俄罗斯的时候,邻国和竞争对手认为瑞士在推卸责任。

但危机也可以是进行自我反思的机会。瑞士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经济基地,但不得不承认,瑞士官方在面对风险的时候,总是喜欢把眼睛闭起来。金融界面临的挑战很多,比如洗钱、权贵资金以及寡头的赃款,都是众所周知的。

如果谁认为一个国家可以就这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交易中心而不承担任何风险,那就不免太天真了。瑞士明显缺乏治理,那些设在瑞士的公司和协会可能会在国内或国外做出损害社会的事: 一个值得信赖的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应该对瑞信的崩溃提前有所察觉。

原材料市场及其相关的航运公司在瑞士根本没有受到任何监管;瑞士官方对黄金精炼业务的市场主导地位丝毫不感兴趣;对艺术品贸易也不上心;瑞士在60个国际体育协会中的曝光率足够成为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笑料。

然而,风险管理并不是唯一应该引起注意的地方,在我看来,瑞士官方必须从根本上认真反省:对国际批评做出的反应,如今还是出自1291年以来那种一成不变的古老的保守排外心态;现在是瑞士开始广交朋友的时候了。

这并非意味着瑞士必须马上加入欧盟,然而,瑞士在处理欧盟关系时的尴尬境地也是构成危机的一部分:瑞士迫切需要主动与那些和自己一样关心民主和法治的国家交好。想想荷兰、比利时、瑞典、挪威或奥地利,这只是几个最简单的例子。

在经济和政治上瑞士都急需变得更有魄力。敢于这么说需要勇气:在经济和政治上,瑞士可能需要大换血,将那些“把车开进泥潭的人”换掉。

瑞士名誉受损

瑞士传统银行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临近崩溃边缘这一事实引发了一场金融大地震,造成的反响逾越了瑞士的边境,在国际媒体上也受到关注。虽然瑞士政府最后的危机处理在国外基本受到了肯定,但瑞士金融中心的声誉依然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瑞士的整个形象也受到牵连–本来瑞士的国际形象就不在最佳状态。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瑞士一直受到各种各样的微词:自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瑞士的中立性在国际上受到质疑,对俄罗斯来说,瑞士不再是中立国,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瑞士的旁观者做法是机会主义的行为,并指责瑞士造成了对乌克兰的伤害。瑞士政府禁止其他国家向乌克兰再出口瑞士生产的军事装备,这令人怀疑瑞士到底还是不是一个可靠的盟友。批评中还包括瑞士对俄罗斯寡头的制裁;在许多国际观察家眼中,瑞士做得还不够。

中立性、金融中心、制裁政策:这些都影响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我们询问了几位瑞士专家,询问他们如何看待瑞士的国际声誉以及现在需要做些什么。

(译自德文:杨煦冬)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