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会吹才能当领导

帽子上大书“雇我”二字,要想找到工作继而升官,自我推销必不可少 Keystone

或许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不忿之情:他凭什么当领导,我看他根本就是无能;凭什么她升上去了我却没有,我埋头苦干她就会夸夸其谈。其实,夸夸其谈恰恰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苏黎世的一项人力资源专业的研究证明,自负,自视过高又会夸耀自己的人,更容易升职。




















尽管很多人通过生活、工作的实践,自己已经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只会埋头苦干根本没用,即使再有专业知识,好处也不会落到你头上。真正能捞到好处、有升迁机会的,往往是那些爱吹牛、粉饰自己的人。如今,这一“真知灼见”已经得到了科学的论证。

研究证明

苏黎世大学的经济学家Eva Maria Aulich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那些自认水平很高,甚至高过其实际水平的人,更容易得到升迁的机会”。这些人非常容易得到上司的青睐,因为通过自夸,他们的领导会认为这些人比他们的同事更有才能。因为很会自我推销,所以当升迁机会来临时,领导们自然会对他们青眼有加。

尽管Aulich女士表示,“自负的人易有冒险倾向,这容易导致犯下致命的错误”。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时期,因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可惜大部分领导都还没有读到这份研究报告,在他们眼中,有能力的下属往往是那些会自我推销的人。

Eva Maria Aulich女士是苏黎世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者,她选择了近700位瑞士士兵作为研究对象。之所以将军队定位为研究对象,是因为部队的升级机会比较多,有时会出现大规模的职位调整。

理论基础

虽然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感觉到,爱粉饰自己的人更易获得升迁机会,领导往往是无能的,但很少有人会想到,这实际上是有理论依据的。

早在60年代末,著名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Laurence.J.Peter)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分析、归纳出了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也被称作是“向上爬”原理。其具体内容是:任何层级组织里,每个人都将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阶层(In a hierarchy every employee tends to rise to his level of incompetence)。

也就是说,所有人都在努力获得升职的机会,直到他因为不称职而不能再升。换句话说就是:在很多岗位上,都有不能称职的领导。所以,这就难怪大家会有不忿的感觉:他是怎么当领导的。很多人的“不称职”,其实就是事实。

彼得的推论很精辟:“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而至于如何被提升到这个高位,则不外乎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或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也可包括自我吹嘘。

由彼得定律得出的推论是:“一份工作会被那些暂时还没有到达他们的‘不称职级别’(彼得高位)的人所完成的”。工作还是要完成的,所以要依靠那些还在“努力爬升”的人,这就不足为奇,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抱怨自己工作多、成效好却升迁无望了。

应对办法

在职场中至少有2点是经常要面对的负面心理问题:1.上司并不称职,自己不服气;2.同事喜爱吹牛拍马,比我升得快。

首先作为职员,你要清楚,这2种情况都非常普遍,不要认为天下的冤情都被你一个人赶上了,要放下心理包袱:这很平常,每个人都会遇到。

其次,自己并不是“上司的上司”,在大多数体制里,“起义”并没有好下场,所以你只能尽力协助上司的工作,争取下一次升职的机会。当然,你也可以表示对上司的不满,但你要做好被“穿小鞋”的准备。

另外,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下次升职脱颖而出。这时你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解决你“巧舌如簧”的同事。Aulich建议,如果遇到自负会吹的同事,你千万不要去学他,因为这会给人留下“西施效颦”的印象。但无论如何,你都该学会自我推销,因为在现代社会,这已经成为一项基本技能,多向上司展示、强调自己的才能,应该成为不二法门。

当然,最后你只能祈祷,盼望老板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员工们的工作成绩,而不是靠粉饰自己的一面之词了。

Eva-Maria Aulich女士在结束了工商专业的学习后在Fresenius公司进行企管学徒,其专业是管理和微观经济实践,其所属学校是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Johann Wolfgang Goethe-Universität)。

求学期间,Aulich女士从事了多项实践活动,曾在劳动经济学专业任职,并在经济数学专业担任辅导员。

自2007年1月起担任苏黎世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科研助理和博士研究生。其专业研究方向是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和实验经济研究(experimentelle Wirtschaftsforschung)。

她多次在瑞士著名大报《新苏黎世报》上发表关于人力资源、有关职场的文章。其作品既富含专业知识,又对职业生涯有指导意义。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