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之耻 : 1919年阿姆利则屠杀案
(法新社新德里13日电) 驻印度英军1919年向近万名印度示威群众开火,酿成阿姆利则(Amritsar)大屠杀惨案,今天届满100周年。这是英国殖民印度史最黑暗的事件之一,且至今还没向印度道歉。
阿姆利则大屠杀在印度又名札连瓦拉园(Jallianwala Bagh)惨案,虽已事隔百年,但仍让许多印度人难以释怀,要求英国道歉,但至今仍看不出英国有要道歉的迹象。
发生于1919年4月13日的阿姆利则大屠杀的伤亡数字尚无定论,英国殖民时期的资料显示约400人被杀,但印度方面认为近千人罹难。
事件起因于1919年3月,英国殖民政府通过「无政府与革命罪法案」(Anarchical and Revolutionary Crimes Act,又名罗拉特法案 Rowlatt Act),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以武力镇压动乱的措施延长。
相关措施包含可以不经审讯即将人下狱,因此延长之举引发印度全境哗然,北方的旁遮普省反应尤其激烈,后来的印度国父甘地(Mahatma Gandhi)呼吁全印度罢工。
在阿姆利则当地,部分印度仕绅领袖被捕及遭赶出城的新闻,在1919年4月10日激起暴力示威,出现士兵朝平民开枪、建物被焚,以及暴徒杀害数名外国人并攻击天主教传教士等情况。
驻印英军准将戴尔(Reginald Edward Harry Dyer)接获命令负责维持秩序,他实施包括禁止群众集会的多项措施。
在4月13日下午,约有1万人聚集在四面筑有高墙、仅有一个出口的札连瓦拉园(Jallianwala Bagh)示威,但4月13日也是印度北部的丰收节(Baisakhi),包括妇孺与朝圣者的许多人也造访札连瓦拉园旁的锡克教圣地「金庙」(Golden Temple);有些纪录显示当时事发周边群众恐达2万人。
被后世称为「阿姆利则屠夫」的戴尔在数十名兵士陪同下赶赴现场,他下令封锁札连瓦拉园出口,未事先警告就下令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火,据说士兵直到打光弹药后才罢手,现场遗留近千发弹壳。
多年来,英国政府对印度要求道歉充耳不闻;2013年卡麦隆(David Cameron)成为第一位造访惨案地点的英国首相,他虽形容当年英军所为「极为可耻」,却坚不公开道歉,事后还以「我不认为回顾历史并挖出往事要人道歉,是件对的事」为自己不道歉的决定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