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瑞士資訊

伯恩聯邦大廈,瑞士政府所在地。

相关内容

瑞士:一個沒有最高領導人的國家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是一個很特殊的國家,尤其是在政治體系上非常特別,比如,這個國家沒有最高領導人,七位聯邦委員每年輪流擔任聯邦主席,但是這位聯邦主席並沒有更多權力,主席頭銜只是一個外交場合的身份而已。此外,聯邦政府的決策由七位聯邦委員群策群力決定,採用所謂的”合議制”。

更多阅览 瑞士:一個沒有最高領導人的國家
瑞士冰川近年來呈現顯著萎縮消融的態勢,(圖中為阿萊奇冰川),在2000年至2024年期間整體冰量縮水近40%。

相关内容

一個沒有冰川的瑞士會釀成怎樣的全球後果

此内容发布于 受全球暖化影響,瑞士的冰川有可能截至本世紀末便幾乎完全消失。阿爾卑斯山之巔冰雪的日漸消融將對西歐地區的大型河流產生不容小覷的影響,但波及對象絕不僅限於此。

更多阅览 一個沒有冰川的瑞士會釀成怎樣的全球後果
瑞士外交部長卡西斯訪問訪問中國

相关内容

瑞士媒體:因與川普的關稅爭端瑞士將目光轉向東方

此内容发布于 親愛的讀者:這裡是瑞士主要媒體在過去一週發表的有關中國的報導。因與川普的關稅爭端,瑞士政界人士有意加強與中國的關係;中國大城市年輕人中流行的“以養寵物取代生孩子”的生活模式;中國的經濟成長速度快,人口減少可能會帶來挑戰,美國的人均GDP是中國的三倍。

更多阅览 瑞士媒體:因與川普的關稅爭端瑞士將目光轉向東方
5年過去了,疫情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什麼?

相关内容

歐洲從疫情學到了什麼?

此内容发布于 自從疫情爆發已經過去5年了,世界健康領域彷彿又恢復了歲月靜好。然而那段疫情還是在我們每個人的經歷中留下了烙印。現在歐洲各國的公共媒體都在總結疫情對我們社會的影響,想知道歐洲到底從疫情中學到了什麼?

更多阅览 歐洲從疫情學到了什麼?
隨著生活方方面面日益數位化,有些人只想「緩緩,喘口氣」。

相关内容

拒絕使用智慧型手機,是一種生活選擇,更是一種政治表達

此内容发布于 在人人低頭刷屏的時代,“不上網”成了一種反叛。離開手機,他們並沒有“脫軌”,反而找回了自由與專注。距離第一部iPhone 的問世已近20年,我們與一位退休行政人員、一位記者和一位哲學家進行了對話,聊聊他們為什麼至今堅持不用智慧型手機。

更多阅览 拒絕使用智慧型手機,是一種生活選擇,更是一種政治表達
位於尼泊爾境內的雅拉冰川(Yala Glacier)可能在未來的20至25年內消失。

相关内容

尼泊爾和喜馬拉雅山脈: 世界屋脊上的冰川之苦

此内容发布于 氣候變遷導致了全球範圍內的冰川融解。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安地斯山和洛磯山脈的冰川都深受其害。其中,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冰川消融現像不僅增加了災難性洪水的風險,也減少了全球近20億人的淡水資源。

更多阅览 尼泊爾和喜馬拉雅山脈: 世界屋脊上的冰川之苦
對氣候造成破壞的主要原因,是牛體內四個胃室中一個被稱為瘤胃的胃室裡充滿著各類可分解植物的微生物,可幫助食物更容易被消化,而牛在消化發酵食物的過程中會產生甲烷,並在其打嗝時通過口鼻逸散出來。

相关内容

食品公司為減少牛排氣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所做的努力是否只是一紙空談?

此内容发布于 為了有效減少碳足跡,食品公司正紛紛豪擲巨資押注,寄望能研發出產生較少甲烷的乳牛飼料上。然而消費者卻還需要更令人信服的證據,以確保自己購買的牛奶依然可以安全飲用。

更多阅览 食品公司為減少牛排氣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所做的努力是否只是一紙空談?
在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人口不到一萬的圖瓦盧(Tuvalu),自2003年以來,這裡不再有瑞士僑民的身影了。

相关内容

這五個國家沒有瑞士人居住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是移民輸出國嗎?好像真是。在全世界各個角落都有瑞士人的身影,就算身為唯一瑞士人,他們也可以在一個陌生國度安家立業。在參與統計的全世界197個國家中,只有5個國家沒有瑞士人定居。

更多阅览 這五個國家沒有瑞士人居住
瑞士:一個擁有26個州和四種語言的國家。

相关内容

瑞士的聯邦制怎麼運行,從何而來?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除了你知道的雪山、巧克力、軍刀之外,還有四種語言、中立和聯邦制。然而它到底是怎麼成為聯邦國家的呢?聯邦制又是怎麼運作的?知道這些的人就不多了。

更多阅览 瑞士的聯邦制怎麼運行,從何而來?
中國在台灣近海舉行大規模軍演

相关内容

瑞士媒體:中國在台灣海峽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

此内容发布于 中國近日在台灣近海舉行了名為“海峽雷霆”的大規模軍演,並稱這次演習是對台灣總統賴清德的警告;美國與歐洲的關係已經降溫。迫於華盛頓的壓力,中國和歐盟可能會走得更近;比亞迪在美國特斯拉深陷危機之際進軍瑞士市場,顯現出“行銷大師”的策略。

更多阅览 瑞士媒體:中國在台灣海峽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
2025年起,瑞士削減了對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教科文組織和全球教育夥伴關係組織的部分捐款。瑞士也計劃大幅削減其他款項,特別是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開發計畫署和聯合國婦女署的捐款。

相关内容

瑞士預算削減:國際日內瓦困境雪上加霜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決定削減對設在日內瓦的幾個國際組織的部分捐款,包括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同時,美國也暫停了對外援助。和平之都日內瓦上空濛上烏雲。

更多阅览 瑞士預算削減:國際日內瓦困境雪上加霜
录影截图

相关内容

面對中國對關鍵礦產的壟斷,全球經濟和能源如何重新洗牌?

此内容发布于 為滿足全球能源轉型和數位發展的需要,礦產資源爭奪戰愈演愈烈。中國對稀土、鋰、銅等關鍵礦產提煉的控制越來越引發國際關注。在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環境壓力加劇和文化衝突頻繁的當下,礦產資源的開發正在重新定義國際體系中的權力平衡。

更多阅览 面對中國對關鍵礦產的壟斷,全球經濟和能源如何重新洗牌?
托馬斯·申克在諾伊邁爾三號站前。

相关内容

瑞士工程師:在南極工作一年是什麼感受?

此内容发布于 南極是許多人的夢想旅遊目的地,然而在那裡工作一年是什麼感覺?尤其是近乎無盡的冬季極夜,怎樣才能撐過去?瑞士人托馬斯·申克(Thomas Schenk)準備接受這個挑戰。

更多阅览 瑞士工程師:在南極工作一年是什麼感受?
俄羅斯依賴從中國進口的關鍵物資來維持國防工業。

相关内容

瑞士媒體:俄羅斯國防關鍵物資依賴中國進口

此内容发布于 親愛的讀者:這裡是瑞士主要媒體在過去一週發表的有關中國的報導。中國持續向俄羅斯提供各種物資,對俄羅斯的軍事生產至關重要;蔣介石曾孫蔣友青定居中國杭州,他曾稱賴清德為「一省之長」。

更多阅览 瑞士媒體:俄羅斯國防關鍵物資依賴中國進口
瑞士可以“戴在胸前”,也可以“放在心上”。

相关内容

瑞士國籍:「得而復失」與「失而復得」的故事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國籍並非對所有人來說都是“終身制”的。許多海外瑞士人都失去了瑞士國籍-這源自於以往的國籍規定,而且常常發生在不知不覺中。瑞士資訊swissinfo.ch蒐集了海外瑞士人後裔的見證,他們的故事足以證明,喪失瑞士國籍會對當事人和家庭造成多深的影響。

更多阅览 瑞士國籍:「得而復失」與「失而復得」的故事
在於巴黎舉行的人工智慧行動高峰會上,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宣布投資2,000億歐元用於興建人工智慧“超級工廠”。

相关内容

歐盟部署“超級人工智慧中心”:瑞士面臨出局風險?

此内容发布于 為了跟上全球AI技術的趨勢並爭奪該領域的領先地位,歐盟決定大力推動人工智慧的倫理和永續發展,確保科技的應用符合社會價值並且能夠造福全人類。基於此目標,歐盟宣布將在人工智慧領域投入巨額資金,打造一個在地位上可與舉世聞名的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比肩的“超級人工智慧中心”。

更多阅览 歐盟部署“超級人工智慧中心”:瑞士面臨出局風險?
瑞士的全民投票

相关内容

細說瑞士的全民公投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的政治體係被公認是穩定平衡的體系,直接民主是其核心元素。瑞士民眾可發起公民動議,直接參與國家決策。許多其他國家公民也希望像瑞士人這樣經常參加全民公投。瑞士直接民主形式-如公民動議和復決-是如何運作的?瑞士的政治體係又是怎麼發展而來的?我們在此做一概述。

更多阅览 細說瑞士的全民公投
無論是住在瑞士的外國移民還是移居國外的瑞士人的後裔,都希望能擁有一本瑞士護照。

相关内容

瑞士應該降低入籍門檻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護照一本難求。瑞士並非移民國,入籍基於一種不同的觀念:血統觀念;或透過做出貢獻。那麼在瑞士要取得公民權需要滿足什麼條件呢?

更多阅览 瑞士應該降低入籍門檻
2025年3月7日,抗議者在美國華盛頓特區林肯紀念堂前集會,反對總統川普提出的削減聯邦機構和醫學研究預算的計畫。

相关内容

川普政府對科學研究界的施壓波及瑞士

此内容发布于 隨著川普政府重返白宮,審查政策開始延伸至美國在科學研究領域的廣泛國際合作網絡。在澳洲、加拿大、荷蘭等國之後,瑞士也成為審查目標之一。

更多阅览 川普政府對科學研究界的施壓波及瑞士
中國滲透台灣的主要對像是台灣退伍和現役軍人。

相关内容

瑞士媒體:投靠中國-台灣本土軍政界人士成間諜

此内容发布于 親愛的讀者:這裡是瑞士主要媒體在過去一週發表的有關中國的報導。中國利用各種“管道和策略”對台灣軍隊、政府機構和島內親華組織進行滲透;瑞士議會呼籲延長提及人權問題的瑞士對華戰略;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計劃將其在巴拿馬運河上的港口出售給美國,引中國強烈不滿。

更多阅览 瑞士媒體:投靠中國-台灣本土軍政界人士成間諜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