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瑞士身份

从艺术到文化传统,从老龄化社会到职业前景。我们向您展示,这些问题对瑞士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瑞士在国际比较中的状况。

相关内容

瑞士养老金自2002年以来下降16%

瑞士养老金水平正在不断下降。

此内容发布于 辛勤工作了一生的瑞士人,领取养老金时到手的钱却越来越少。自2002年以来,养老和遗属保险(AHV)与职业养老金的合计支付额平均下降了16%。

更多阅览 瑞士养老金自2002年以来下降16%

所有关于瑞士身份的文章

瑞士就业前景持续恶化。

相关内容

瑞士就业前景持续恶化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就业前景进一步恶化。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经济研究中心KOF的就业指标仅略高于零值,勉强维持在正值区间。

更多阅览 瑞士就业前景持续恶化
办公桌离沙发仅几步之遥。

相关内容

逆势上扬:瑞士居家办公比例创纪录

此内容发布于 在全球“返岗潮”中,越来越多瑞士企业反其道而行,为员工提供在家办公的机会。这一趋势与中国疫情后迅速恢复线下办公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更多阅览 逆势上扬:瑞士居家办公比例创纪录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

相关内容

老年人也刷手机!瑞士数字化迈向全龄覆盖

此内容发布于 在瑞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逐步融入数字世界,短短三年内上网率就提升近5%。不同年龄段对设备的偏好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年龄如何,智能手机都是不变的“主力军”。

更多阅览 老年人也刷手机!瑞士数字化迈向全龄覆盖
参加洛迦诺会议的代表包括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Austen Chamberlain)、法国外交部长阿里斯蒂德·白里安(Aristide Briand)、德国外交部长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Gustav Stresemann)以及意大利总理贝尼托·墨索里尼。

相关内容

百年瑞士旧约,能否为给当下欧洲和平带来启示?

此内容发布于 乌克兰战火持续、美国孤立主义抬头、大国权力格局变化-如今欧洲正处于一个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十字路口。当和平再次成为欧洲大陆的紧迫命题,一百年前签订的《洛迦诺公约》是否仍能为今天的决策者提供借鉴?

更多阅览 百年瑞士旧约,能否为给当下欧洲和平带来启示?
洛迦诺:一座因和平而被铭记的瑞士小城

相关内容

洛迦诺:一座因和平而被铭记的瑞士小城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宁静内敛的小城洛迦诺在1925年意外地成为一项重大外交成就的舞台-这场事件后来成为欧洲和解与和平的象征,并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深远影响。

更多阅览 洛迦诺:一座因和平而被铭记的瑞士小城
瑞士越来越多的儿童和青少年在逃离校园。

相关内容

瑞士缺课的儿童与青少年越来越多

此内容发布于 在瑞士,越来越多的孩子和青少年正在“远离校园”-这可不只是逃学这么简单。教师协会发出警告,学生反复缺课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有时一缺就是好几天,甚至几周。。这也是全球教育系统正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教育机构呼吁采取应对措施。

更多阅览 瑞士缺课的儿童与青少年越来越多
洛迦诺电影节将把荣誉金豹奖 (Pardo prize)颁发给成龙,以表彰其杰出职业生涯。电影节还将放映成龙的一些早期代表作,例如1983年的《A计划》(上图居中为成龙)。

相关内容

洛迦诺电影节的“中国情结”:中瑞文化外交的光影见证

此内容发布于 在瑞士与中国建交的75年间,中国电影始终是洛迦诺电影节的常客。从陈凯歌的《黄土地》到毕赣的《路边野餐》,那些后来深刻影响中国当代电影发展的作品与导演,往往是在洛迦诺首次与国际影评界见面。

更多阅览 洛迦诺电影节的“中国情结”:中瑞文化外交的光影见证
罗马尼亚导演拉杜·裘德(Radu Jude)回归:他导演的无政府主义风格的《德古拉》,今年入围洛迦诺主竞赛单元。

相关内容

成龙亮相:洛迦诺电影节以黑色幽默回应现实

此内容发布于 今年,瑞士最重要的电影节-洛迦诺电影节-邀请中国知名电影人成龙作为荣誉嘉宾。电影节8月6日正式开幕,其展映内容旨在回应当今世界的脉动。

更多阅览 成龙亮相:洛迦诺电影节以黑色幽默回应现实
移民瑞士: 许多生活在瑞士的外国人一致认为瑞士给他们提供了绝佳的生活环境。如这张照片所示,人们正在伯尔尼的阿勒(Aare)河中畅游。

相关内容

瑞士移民的亲身见证:感恩、自豪还是期望幻灭?

此内容发布于 尽管多数人认为瑞士的生活质量甚佳,发展机会也多,但融入的困境与各种失意亦是常态: 瑞士外国移民的现身说法反映了移民经历的多样性以及移民道路上常有的矛盾心态。

更多阅览 瑞士移民的亲身见证:感恩、自豪还是期望幻灭?

相关内容

讨论
提问者: Pauline Turuban

您是移民到瑞士的吗?请谈谈您的经历。

您是移民到瑞士的吗?您来自哪个国家?您打算留下来还是去其他地方?您做这个决定用了多久,是什么促成了您这个决定?

30
64 留言
查看讨论
原子弹爆炸数周后,一名战地记者站在广岛的废墟中。

相关内容

一位瑞士外交官二战时在日本的经历

此内容发布于 80年前,美国轰炸机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2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日本投降。瑞士驻日本特使卡米尔·戈尔热(Camille Gorgé)在他的回忆录中写下了这段往事,他的回忆录如今在日本也引起了轰动。

更多阅览 一位瑞士外交官二战时在日本的经历
2014年8月1日,瑞士著名女演员Fabienne Penseyres在洛桑的官方庆典上扮演海蒂。

相关内容

瑞士人怎么庆祝他们的国庆节

此内容发布于 8月1日瑞士人庆祝国庆,但殊不知这一天并不是宪法规定的国庆日。在这一天有许多传统习俗,除了放烟花,还有国家领导人讲话、农家早午餐、露天音乐会和其他节目。

更多阅览 瑞士人怎么庆祝他们的国庆节
中小企业难觅员工,“员工议价能力上升”。

相关内容

瑞士中小企业面临招工难题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中小企业正面临严重的用工短缺问题,而员工议价能力增强与缺勤率上升使这一难题愈发棘手。

更多阅览 瑞士中小企业面临招工难题
瑞士居民对生活总体感到满意。

相关内容

最新调研:瑞士居民对生活感到满意

此内容发布于 根据一项调研,瑞士德语区和法语区的居民对自己的生活总体表示满意。线上比价服务平台Moneyland的这项调研也发现,受访者对政治状况和个人财务的评价则较低。

更多阅览 最新调研:瑞士居民对生活感到满意
从巴塞尔会展大厦(Messeturm)的顶层俯瞰这座投资者已不再钟情的城市。

相关内容

住房短缺是许多城市的问题

此内容发布于 虽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悄悄降温,但瑞士的房地产却高温不下,许多人开始抱怨房价及租金的上涨,让我们放眼国际,看看热点城市的政府之手都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更多阅览 住房短缺是许多城市的问题
餐饮业是瑞士经济中最依赖外国劳动力的行业之一(示意图)。

相关内容

瑞士四成居民有移民背景-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约四成人口有移民背景,这一高比例在全球范围内位居前列。尽管瑞士庇护制度常引人关注,但数据显示,真正通过庇护身份定居的人只占少数,而绝大多数移民是为工作而来的欧洲人。

更多阅览 瑞士四成居民有移民背景-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瑞士家庭规模越来越小。

相关内容

瑞士家庭规模日趋缩小

此内容发布于 在全球人口危机中,中立国瑞士也不能独善其身。根据瑞士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瑞士人口增速继续不容乐观。女性生育子女的数量已触底历史最低纪录,家庭规模大幅缩水。

更多阅览 瑞士家庭规模日趋缩小
国家博物馆呈现的“王室成员造访瑞士”展览。

相关内容

茜茜、维多利亚与查尔斯:瑞士与欧洲王室的百年关系

此内容发布于 自19世纪以来,瑞士便与欧洲王室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尤其在贵族们把瑞士当作度假胜地的年代。而苏黎世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近日推出的新展,回顾了各国王室造访瑞士的历史,以及瑞士民众对这些访问的反应。

更多阅览 茜茜、维多利亚与查尔斯:瑞士与欧洲王室的百年关系
在苏黎世,八个家族的盾形纹章装饰着 "zur Waag "行会的窗户,现在这里是一家餐厅。

相关内容

瑞士家家都有家族纹章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传统-就是家庭纹章传统,无论是名人贵族还是平头百姓,几乎大多数家庭都曾有过自己的家庭纹章,这是一种盾形的标志,上面带有各种图案,这些图案显示着家族的姓氏、职业等特征。而现在这种传统也在濒临灭绝。

更多阅览 瑞士家家都有家族纹章
低税率、无敌湖景;距离苏黎世和楚格市都很近:这就是瑞士房价最贵的城市吉锡贝格。

相关内容

瑞士房价最高和最低的地方

此内容发布于 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瑞士人的住房自有率较低,三分之二的瑞士人都是租房而居,这是因为一方面瑞士人比较崇尚自由,不想被住房“绑定”在同一个地方;另一方面瑞士的房价也较高。然而各地房价的差异还是很大的,这里向您介绍瑞士房价最高和最低的两座城市:

更多阅览 瑞士房价最高和最低的地方
弗朗克·德贝内代蒂(Franco Debenedetti)和他的新书。

相关内容

“那一年为躲避纳粹迫害我逃到了瑞士”

此内容发布于 1941年至1945年,纳粹对欧洲诸种族及政治群体展开迫害,犹太人遭到大批系统性屠杀,欧洲约600万犹太人死于这场劫难,生活在意大利的犹太人德贝内代蒂(Debenedetti)一家在厄运降临之前,有幸逃到了瑞士。家中的长子佛朗克·德贝内代在他的新书《两种语言,两种生活》一书中,讲述了他们一家逃往瑞士的经历,以及战争结束前他与家人在卢塞恩避难的日子,以及学德语的经历。

更多阅览 “那一年为躲避纳粹迫害我逃到了瑞士”
瑞士已经在实际道路环境中测试了大约30个自动驾驶项目。

相关内容

瑞士有望在三年内迎来无人驾驶车辆上路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则从十年前就开始进行无人驾驶车辆的受控测试。近期法律的变更使测试进入快车道,自动驾驶汽车和巴士在现实环境中投入运行的可能性正不断提升,预计大约三年内有望实现。

更多阅览 瑞士有望在三年内迎来无人驾驶车辆上路
随着发达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制药公司对那些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或加剧的疾病的治疗药物,研发意愿愈发强烈,这些领域越来越被视为“钱”景无限的蓝海。

相关内容

诺华盯上老年人生意,老年病成药企争夺新高地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制药巨头诺华公司(Novartis)正重返方兴未艾的老年病研究领域,瞄准的是老龄化社会中增长最快、回报潜力最大的赛道之一: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延缓衰老,并希望由此打造出下一款重磅“明星药”。

更多阅览 诺华盯上老年人生意,老年病成药企争夺新高地
房价是否会持续上涨?有朝一日像苏黎世Weinland这样的郊区房价会不会大跌?

相关内容

“银色海啸”:人口变化会让瑞士房价大跌吗?

此内容发布于 “当婴儿潮那一代开始出售他们的房屋,房地产市场就会崩盘,”一位巴塞尔的人口学家称。美国也在对“银色海啸”(老龄化浪潮)的影响进行预测。那么年轻一代能否等到房价腰斩呢?

更多阅览 “银色海啸”:人口变化会让瑞士房价大跌吗?
长寿圣地瑞士

相关内容

瑞士如何成为“长寿圣地”

此内容发布于 几个世纪以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前往瑞士,寻找青春永驻的秘诀。那么,这个阿尔卑斯山中的小国是如何变成渴望长寿的人的圣地的呢?

更多阅览 瑞士如何成为“长寿圣地”
瑞士资讯总编Mark Livingston

相关内容

我们如何工作:人工智能的使用

此内容发布于 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生成工具无处不在,这对我们的工作当然也会产生影响。我们的主编Mark Livingston在这里回答您的相关问题。

更多阅览 我们如何工作:人工智能的使用
米罗斯拉夫·希克(Miroslav Šik)

相关内容

不喧哗,自有声:瑞士建筑师希克的建筑哲学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捷克建筑师米罗斯拉夫·希克荣获2025年“梅拉·奥本海姆奖”(Meret Oppenheim Prize)。与那些抢眼夺目、引发全球热议的建筑风格不同,希克的建筑更偏爱沉静内敛的表达。

更多阅览 不喧哗,自有声:瑞士建筑师希克的建筑哲学
瑞士健康调查发现:52%的瑞士男性超重(包括肥胖症);34%的女性存在相同问题。

相关内容

健康调查:逾半数瑞士男性超重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2022年健康调查的结果揭示了两性健康差距:55%的女性和44%的男性长期忍受着至少一种慢性疾病。同时,52%的瑞士男性有超重问题(包括肥胖症),该比例在女性中为34%。

更多阅览 健康调查:逾半数瑞士男性超重
对年轻人来说,买房越来越是一个梦。

相关内容

无房一代:在瑞士买房简直是天方夜谭

此内容发布于 在许多国家,年轻人买房变得越来越困难。瑞士也不例外。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个对买家极其不友好的房地产市场,以及这对下一代意味着什么。

更多阅览 无房一代:在瑞士买房简直是天方夜谭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